天天看點

【國畫學習】芥子園:畫坡徑石壁法11式(6)畫山田法

畫山田法:

鑿井耕田,山居本分,十字溪頭,數重花外,最不可少。秧針麥浪,以備粢盛。盛子昭《豳鳳圖》,平疇千裡,純以大綠敷絹上,以草綠染出方界,再以草綠細點。層層分布中,想見兩岐連穎山中人,無愁枵腹。

【國畫學習】芥子園:畫坡徑石壁法11式(6)畫山田法

注釋:

1.粢——古代供祭祀用的谷類。豳——古地名,在今陝西省旬邑一帶。

2.兩歧連穎——一枝麥梗上長出兩個穗兒,指五谷豐登。東漢時,張堪為漁陽太守,開稻田八千萬頃,勸民耕田,以緻殷富。民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 枵——空虛。枵腹——空腹。指饑餓。

【國畫學習】芥子園:畫坡徑石壁法11式(6)畫山田法

譯文:

挖鑿水井耕種田地,這是山居人士的本分,尤其是在溪水岸頭,層層簇簇的山花之外,耕田就必不可少了。像針一樣的秧苗,如同波浪一樣的麥田,都是為了有個好豐收,并用谷物祭祀感恩上天。

元代畫家盛懋(mào),字子昭,他的作品《豳鳳圖》中,平坦的田野一望千裡,單純地以大綠敷在絹布上,用草綠染出方形邊界,再以草綠細細點染。層層分布的田野中,好似可以暢想預見五谷豐登的山中居士,不會有饑餓的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