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缺乏創新的筆電,走上了另一個極端?

科技的進步正推動着許多産品朝極簡化方向發展,逐漸去掉一些“沒必要”的功能或設計。正如智能手機的發展曆程一樣,功能機時代的實體鍵盤、滑蓋、翻蓋等設計被簡約的全面屏取代,筆記本電腦也是類似的情況,産品設計也在不斷做減法。

在本屆CES 2022展會上,戴爾釋出了采用全新設計的XPS 13 Plus筆記本電腦,該款産品主打極簡化設計理念,繼承了XPS系列全面屏發展思路的同時,進一步簡化了鍵盤和觸控闆等部分的設計。從市場回報來看,部分使用者并不太認同戴爾XPS 13 Plus的設計方案,認為這樣的設計虛有其表,并不能提升辦公效率。那麼,極簡設計理念已是筆記本電腦的發展趨勢?又會給使用者帶來哪些影響?

缺乏創新的筆電,走上了另一個極端?

筆記本設計上的“簡化”法則

戴爾XPS 13 Plus的設計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筆記本電腦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與以往的産品相比,戴爾XPS 13 Plus的設計形态未變,依舊沿用傳統筆記本的設計思路,不過修改了諸多硬體子產品的設計,讓産品變得更簡約更具未來感,這其中就有一套完整的“簡化”法則。

首先在螢幕部分,近年來筆記本都在去掉粗邊框,通過超窄邊框營造“無界”的視覺觀感。戴爾XPS 13 Plus使用一塊13.4英寸窄邊框顯示屏,因為底部邊框過窄,原來B面(顯示屏面)的戴爾DELL英文Logo被迫移除。智能手機的全面屏化也經曆過類似的狀況,手機正面設計逐漸同質化,其他設計都要為屏占比讓路。

畢竟現在的窄邊框筆記本電腦有很多,許多使用者都看膩了類似的設計。戴爾XPS 13 Plus真正的設計亮點是簡化了鍵盤和觸控闆的設計,這也是其被稱贊和吐槽的主要根源。

在鍵盤部分,戴爾XPS 13 Plus的鍵盤布局相當緊湊,每顆按鍵的間距非常小近乎貼在一起,容易增加快速打字的誤觸機率。考慮到機身的輕薄設計,該機的按鍵鍵程僅有1毫米,遠短于普通輕薄本1.5毫米左右的鍵程,打字時的敲擊段落感較差。

缺乏創新的筆電,走上了另一個極端?

其次,戴爾XPS 13 Plus未采用傳統的實體F鍵,鍵盤頂部的功能鍵為電容式虛拟設計,就像是簡化版的蘋果Touch Bar觸控條,以直接點觸的形式完成互動。推測是空間問題讓戴爾不得不放棄使用實體功能鍵,鍵盤頂部已接近筆記本的轉軸區域,難以塞下同尺寸鍵帽,但為了保持鍵盤的整體觀感又不想使用半尺寸鍵帽,進而選擇好看卻不好用的虛拟按鍵。

觸控闆是戴爾XPS 13 Plus的一大吸睛點,采用無框式玻璃觸控闆,按壓時會有震動回報,掌托部分與觸控闆融為一體提升了C面的簡潔感。不過根據部分外媒回報稱,觸控闆面積有限,無框式設計容易讓使用者忘記可觸控邊界,将檔案拖到觸控區域外造成不連貫的使用體驗。除此之外,在接口方面戴爾XPS 13 Plus表現得比MacBook還要激進,去掉了原來的SD卡槽和3.5毫米耳機接口,僅保留兩個雷靂4 USB-C接口。

缺乏創新的筆電,走上了另一個極端?

從戴爾XPS 13 Plus的設計上能夠看出,現在筆記本的“簡化”法則主要是在螢幕、鍵盤、觸控闆和接口上做文章,在這之中螢幕屏占比的增加普适性更高,順應電子産品全面屏化發展潮流,但其他部分的改變并不适合大多數消費者。以往的許多主流産品在設計上也在不斷做減法,但多是“有限”改變某幾項設計,如MacBook Air,采用壓力觸控闆取代傳統機械式觸控闆的同時依然保留了觸控邊框。

毫無疑問,極簡設計已成為筆記本行業的共識,哪怕是遊戲本也在逐漸告别“傻大黑粗”式設計,換上設計更簡約的新模具。筆者認為,筆電的極簡化發展受到多個因素影響,共同推動廠商們更改設計路線。

其一,技術層面,部分電子元器件技術的成熟與普及,讓筆記本的極簡化發展成為可能。包括更輕薄的螢幕顯示總成、壓力觸控檢測模組和線性馬達等的應用,既提升了使用者使用體驗,又能優化筆記本的硬體布局,進而達到更簡約美觀的視覺效果。

其二,市場層面,PC市場的内卷化迫使廠商們需要做出改變,刺激使用者的換新需求。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的資料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市場CR5集中率接近80%,頭部玩家競争激烈,且PC出貨量僅增長了1%,疫情加速了線上辦公/學習的發展,但這波換機潮結束後使用者換新需求疲軟。值得說明的是,與自成體系的蘋果相比,Windows廠商因系統同質化的緣故更需要設計上的創新,以吸引更多使用者選購。

好的設計與創新值得誇贊,但過于激進的改變脫離了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廠商們在追求極簡設計的過程中,仍需将使用者需求放在首要位置,避免産品空有熱度而沒有市場。

極簡化也需适度

蘋果的MacBook系列算是筆電行業内過度極簡化的代表,采用無風扇、單USB-C接口和蝶式鍵盤的2017款12英寸MacBook就曾被許多使用者吐槽。現階段,采用過度極簡化設計的電腦注定隻是小部分使用者的玩物,新的MacBook Pro系列就是在填以前挖下的坑,重新擁抱多接口和實體功能按鍵。

也就是說,即使是擁有極強行業影響力的蘋果也無法做到絕對的設計極簡化,其他筆電廠商在追逐産品的極簡設計時仍需冷靜,漸進式改變更符合新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

一方面,産品設計層面上的創新要以技術創新為前提,脫離技術誇大設計隻會帶來适得其反的效果。以壓力觸控闆技術為例,主要涉及觸控的壓力檢測和震動回報兩方面,為了達到模拟按壓的效果,需要在觸控闆下方放置震動單元。直接将整個筆記本掌托打造成觸控闆并不現實,成本高不說,大量的震動單元會占用大量内部空間,直接影響到筆記本的續航時間。

缺乏創新的筆電,走上了另一個極端?

以華為和聯想的産品為例,華為MateBook X Pro 2022為擴大觸控面積和提升産品美觀度,将觸控闆的觸控區域延伸至筆記本開合處,達到單邊無邊框的效果。聯想YOGA Pro 14s采用和戴爾XPS 13 Plus類似的“無界”設計,差別在于聯想通過磨砂玻璃劃分出了可觸控區域,沒有盲目追求極簡的視覺效果。

缺乏創新的筆電,走上了另一個極端?

(上為華為MateBook X Pro 2022,下為聯想YOGA Pro 14s)

另一方面,目前的某些技術“氛圍”并不适合筆電的極簡化發展。比較容易忽視的一個關鍵問題是,USB-C難以撬動市場統一多數接口的根源在于,USB-C的推廣動了其他接口組織的市場蛋糕(涉及協定授權費)。

HDMI協會的創始成員包括索尼、東芝和日立等老牌企業,而USB-C屬于USB-IF協會。利益的不同導緻USB-C的市場推廣面臨諸多阻力,部分廠商并不會将USB-C當做裝置的唯一接口,仍采用多接口并行的産品政策。同理,SD卡等其他協會也并不希望USB-C一統江湖。

筆者認為,技術層面和市場層面的限制,是筆記本電腦極簡化發展的兩大難題,這兩座大山短期内難以跨越,考慮到使用者使用體驗和産品的簡約化設計,廠商隻能做有限的改變,或是往其它方向發展。

與硬體相比,軟體體驗應是Windows廠商建構産品差異化的另一個重要方向。Windows能定制的地方比Android要少,但這并不是廠商不注重軟體能力提升的理由,新玩家華為不僅帶來了多屏協同,還在帶來了新的壓力觸控闆玩法,實作單指關節輕按兩下截屏和左邊緣滑動調節亮度等功能,讓Windows筆電的觸控闆玩法不弱于Mac産品。

比起一些不太實用的極簡化設計,軟硬體的有效結合才是廠商留住使用者的根本。受智能手機大屏化的猛烈沖擊,PC出貨量曾連續多年下滑,疫情給了PC行業新的發展機會,但廠商想要吸引更多使用者,還得拿出更多“硬核”創新,滿足使用者對筆電多種需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