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這家煤化工企業是這樣實作清潔生産又盈利的

作者:天山網

記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去年公司天然氣産量突破19.1億立方米,産值突破50億元,盈利2000多萬元,實作投産5年來首次盈利。”1月6日,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毅說。

  1月2日,記者走進位于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甯市巴彥岱鎮的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天煤化工”),整潔的廠區内,幾位勞工在巡檢機器,空氣中聞不到異味。

  王毅說,得益于天然氣市場行情較好,也得益于這些年公司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公司不僅保證了産能、增加了産品附加值,還實作了清潔生産。

看!這家煤化工企業是這樣實作清潔生産又盈利的

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一瞥。記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攝

  2010年,浙江省能源集團投資55%、山東新礦集團投資45%成立了新天煤化工。同年,新天煤化工年産2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動工建設,于2017年經過相關部門嚴格的環境評估正式投産。2021年,該項目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金獎。

  投産5年,生産能力接近滿産,展現了新天煤化工對煤炭資源的有序開發和轉化利用。但在開足馬力忙生産的同時,作為生産清潔能源的企業,新天煤化工也十分重視生産過程的清潔。

  “當今,能源企業要實作高品質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持續創新和突破。2021年,新天煤化工的科研投入是1.65億元,比上年增長23%。”新天煤化工副總工程師曹衛東說。

  在新天煤化工開始生産天然氣之初,公司使用了國外一款市場認可度較高的生産裝置,但産生硫回收不完全、硫排放不達标的情況。為了突破技術瓶頸,真正實作綠色生産,公司放棄這一裝置,投入2000多萬元研究酸性氣入熱電鍋爐+氨法脫硫新技術,成功解決了化工系統酸性氣處理問題,同時提高了副産品硫酸铵産量。該技術榮獲浙江省電力科學技術一等獎。

  為解決好生産過程中産生的溶水性副産品無害化處理問題,公司從2015年開始,投入1000多萬元研究萃取和反複利用工藝包處理技術。該技術2019年通過國家驗收。

  目前,新天煤化工實作廢氣廢水廢渣零排放。不僅如此,通過濃縮技術,廢水變成了固體鹽,從鹽中被分離出來的氯化鈉、亞硫酸鈉可以作為生産天然氣的原料。

  10多年來,新天煤化工對環境保護設施的投資達30億元,占總投資的六分之一,建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處理裝置、自備電廠超低排放、污泥幹化等環保項目。2020年,新天煤化工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看,去年我們還在廠區外荒地上種植了6000多畝樹上幹杏,這些綠意将随着公司的發展壯大越發濃郁。”曹衛東指着不遠處的一片小樹苗說。

  對技術研發投入的重視,不僅讓新天煤化工實作生産過程清潔,還給公司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氨法脫硫技術自2018年投入使用以來,公司每年使用回收的硫生産硫酸铵化肥,收入4000-5000萬元;萃取和反複利用副産品的工藝包處理技術,讓公司年生産混合酚3萬多噸,收入6000多萬元。

  “下一步,我們要繼續開發副産品的利用價值,如生産附加值更高的碳黑等産品,這能幫助公司創收一兩億元。”新天煤化工總工程師徐西征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