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曆史,了解曆史。
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曆史上的大才子都沒有一個好的下場,這些人才高八鬥文采出衆,步入仕途很早,但命運弄人,也許是天妒英才吧?這些才子最終難逃被殺的結局。
比如三國時期的楊修和擊鼓罵曹的祢衡,西晉才子加美男的潘安,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以及明末清初的金聖歎等人,這些人無一逃出被殺的厄運。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第一才子解缙的結局也很慘,不過他的死法最獨特:被灌醉扔到野地裡凍死了。

(解缙)
這就讓人疑惑了,解缙因何被醉殺呢?
奇人必有奇事,親們接着往下看。解缙是明朝第一大才子,比上面提到的那些才子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解缙出生在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鑒湖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相傳他從小聰慧,3歲識字,5歲過目成行,7歲上《三字經》倒背如流,19歲中進士……
解缙出道很早,随後成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一内閣首輔,想想我19歲時還在讀書,人家解缙這年齡早已成了朝中重臣。
朱元璋很欣賞他的才華,史書記載二人朝中為君臣,私下老朱視其為子,解缙備受恩寵。
朱元璋駕崩後,他的兒子朱棣繼位,是為明成祖。
在朱棣當政期間,以解缙為首完成了曆史上宏篇巨著《永樂大典》的編纂工作,書中為大明、為朱棣歌功頌德極盡能事。
(明成祖朱棣)
講真解缙這個人在忠心為國這方面沒有問題,但他的性格有緻命缺陷。史書記載解缙是個大嘴巴,說話考慮不周易得罪人,另外解缙不知為官之道,不知低調做人,和漢初的東方朔有一比。
【(解缙)好臧否,無顧忌】意思是說解缙喜歡捉弄人,說話得罪人,沒有任何顧忌。說白了就是自恃才高,傲人傲物。
高調做人的性格會被人記恨,假如得罪一般的臣子還好一點,如果他得罪皇上的兒子會怎樣呢?
不用說解缙的好運氣用盡了。
話說在明成祖朱棣立儲的時候,朱棣征求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們一聽這事兒怕惹上麻煩,為了自保一個個低頭不語。唯有解缙出風頭大聲嚷嚷支援立皇上的長子朱高熾為太子。
其實朱棣内心想立二兒子朱高煦為接班人,按道理來說立嫡長子朱高熾是正統,但朱棣考慮到長子外貌長得不好看,加上腿有毛病。
二兒子朱高煦長得相貌堂堂,和自己面貌相仿,并且一直跟在自己身邊四處征戰,是以朱棣更喜歡老二,傾向二兒子當自己的接班人兒。
“春風不解風情”,解缙極力反對立老二為太子,最後解缙說朱高熾有一個好兒子,朱高熾的兒子叫朱瞻基,也就是後來的宣宗皇帝。
(明仁宗朱高熾)
還别說朱棣很喜歡這個孫子,經常“好聖孫、好聖孫”挂在嘴邊,解缙這句話說到點兒上了,在解缙的勸說下,朱棣這才下決心立長子為接班人,二兒子被封為漢王。如此一來,解缙就得罪了二皇子朱高煦。
老二是個心胸狹窄冷酷無情的人,他恨上了解缙,大家想一想,解缙還有好日子過嗎?
從此以後,朱高煦就經常在父親面前搬弄是非,誣陷、迫害解缙……
時間一長,一千句謊言也就成了真理,慢慢朱棣的心理就起了變化,對解缙起了猜忌之心。
古語有雲:“臣被君疑,臣必死”。
永樂8年,災禍最終降臨到了解缙頭上。原來這一年解缙進京奏事,恰逢朱棣親率大軍遠征漠北,皇帝不在,解缙就去太子府上拜見太子,無非就是叙叙舊。
誰知老二在宮中的耳目衆多,就把這事兒密告了老二,朱高煦覺得報複解缙的機會來了,于是在父親面前借題發揮,說解缙“私見太子結黨營私”,“有不臣之心”,想犯上作亂謀反……
(漢王朱高煦)
老皇帝朱棣最怕朝中的重臣和太子結成太子黨,加上之前對解缙早有看法,二兒子在旁邊煽風點火,于是朱棣勃然大怒下令逮捕了解缙。
解缙被關進大獄以後,朱棣就把這事給忘了,解缙關在監獄裡不放也不殺。
轉眼五年過去了,監獄清點在押人員呈給皇上過目,朱棣一看解缙在列,感到很驚訝,于是就問監獄官:“解缙還沒活着?”
大家來分析分析朱棣這句話,如果朱棣想放解缙就會說“怎麼他還被關在監獄?”而不是問“怎麼還活着?言外之意就是他早就該死了。
監獄官久在官場混,對皇上的話“心領神會”,回去後将解缙好酒好菜款待了一番,然後趁解缙酒醉之際将他埋入雪堆裡活活凍死了,說實話朱棣早就煩死他了,解缙死在了有才太任性上。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