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索尼成立出行公司,是不務正業還是另辟蹊徑?

在2021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除了傳統品牌和造車新勢力之外,網際網路大廠也開始湧入。他們三者雖然進度不一,但卻針鋒相對,火藥味也是越來越濃。與此同時,另一股新的力量也在暗流湧動,它就是隐匿在所有人身邊的數位品牌。

索尼成立出行公司,是不務正業還是另辟蹊徑?

去年,小米率先出牌,宣布正式進入造車領域;而華為雖然多次宣布不造車,卻和車企越走越近。進到2022年,索尼搶先出手,在前兩天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CES 2022),索尼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吉田健一郎宣布,索尼集團将成立新的部門——索尼移動公司(Sony Mobility Inc)。該部門預計在今年春季成立,成立後主要專注于電動汽車商業化。吉田健一郎稱:“我們正在探索索尼電動車的商業化。”這也意味着,索尼正式進軍造車領域。

索尼成立出行公司,是不務正業還是另辟蹊徑?

索尼進軍造車領域,是迫不得已還是早有預謀?

其實早在2020年1月,索尼官方就曾釋出了旗下首款純電動概念車型VISION-S。随後,在2020年7月,索尼中國也通過官方微網誌釋出了一張VISION-S純電動概念車的圖檔并配上文案:“加油,努力考駕照吧!”

索尼成立出行公司,是不務正業還是另辟蹊徑?

這一系列的操作讓不少網友認為,索尼也要進軍造車行業了。不過,當時索尼集團的回應是:公司緻力于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并計劃在2020年對該技術進行上路測試。VISION-S隻為展示技術,索尼無意造車。

VISION-S項目負責人Izumi Kawanishi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索尼不會成為汽車制造商,而是緻力于成為汽車産業變革的推動者。

和如今的華為一樣,早先的索尼并不承認自己會進軍造車領域。但是,從2020年起,索尼就開始了出行領域的探索。而後的不到一年時間裡,索尼在主營業務方面開始出現下滑。作為世界最大的電子産品制造商之一,早先索尼的主營業務包括遊戲與網絡服務、音樂、電影、SIPS(影像相關)、 CMOS 處理器和半導體等等。不過,随着近年來5G技術的發展,索尼的主營業務也遭到沖擊。

索尼成立出行公司,是不務正業還是另辟蹊徑?

在索尼公布的2021年Q1财報中顯示,PS4的出貨量比上一财年同期的190萬台下降了140萬台。而PS5和PS4遊戲軟體在2020财年第四季度的總銷量為6360萬部,比上一财年同期的軟體銷量9140萬台下降了2780萬部。此外,在2021财年第二季度,索尼集團獲得的利潤還同比下降了54%。

5G技術和雲端網絡的成熟,讓索尼的主營産業遇到天花闆。而此時,正逢數位圈紮推進軍造車領域,這對掌握影音娛樂、半導體、傳感器等核心技術的索尼來說,正是一個絕佳的切入口。是以,索尼進軍造車領域,更像是對的時間遇見了合适的選擇,似乎恰到好處。

索尼進軍造車領域,優勢何在?

對于數位公司來說,進軍造車領域,最大的優勢可能就集中在智能化層面。而對索尼這樣的“數位大佬”來說,它在視覺感覺和處理層面本身有着先天的優勢。因為截至到目前為止,遍布全球的攝像器材CMOS傳感器技術,還有超過50%來自索尼,而圖像處理晶片和半導體又是智能電動車的必備硬體。

索尼成立出行公司,是不務正業還是另辟蹊徑?

是以,在2020年VISION-S釋出之後,索尼在12月就開啟歐洲公開道路測試,主要驗證車内外安裝的圖像和傳感技術的安全性以及人機界面(HMI)系統的使用者體驗等,并在2021年4月進行了5G環境駕駛測試。

在此次CES 2022索尼展出的車型上,其車身四周安裝了40個傳感器,包括CMOS圖像傳感器和雷射雷達傳感器。VISION-S系統希望能夠結合車載音響系統和人機界面系統實作直覺的駕駛互動,使駕駛員可以從車内準确判斷周圍環境情況,預計可以實作針對公開道路的L2+級進階駕駛輔助系統。

索尼成立出行公司,是不務正業還是另辟蹊徑?

而從智能化的另一個方面智能座艙來看,則更像是索尼的拿手好戲。在索尼擅長的娛樂功能上,VISION-S将為車主提供三維空間音場的座椅揚聲器,以及相容360臨場音效的流媒體服務,為提供高品質的視訊體驗,VISION-S還将包括全面整合的數字視訊服務功能“Bravia CORE for VISION-S”。

索尼成立出行公司,是不務正業還是另辟蹊徑?

此外,車載遊戲功能也是其亮點之一。車主可以通過遠端連接配接到家中的遊戲主機來點播PlayStation遊戲,以及通過雲端享受線上遊戲體驗。

索尼成立出行公司,是不務正業還是另辟蹊徑?

最後,在設計層面,新車前臉采用了和概念車相同的設計語言,封閉式進氣格栅搭配貫穿式日行燈風格比較精緻;車尾部分采用了貫穿式的LED尾燈組,後部則使用車頂溜背和車尾上翹的鴨尾造型。内飾方面,新車整體設計比較簡約,中控采用了貫穿式三聯屏設計,在配置上新車配備了大尺寸輪毂、隐藏式車門把手以及電子外後視鏡。

索尼成立出行公司,是不務正業還是另辟蹊徑?

當然,除了産品層面的優勢之外,索尼品牌的光環對于其進軍造車領域也有一定的加持。長久以來,索尼的數位産品已經遍布在人們的生活中。對于索尼品牌來說,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擁趸,而這部分群體和傳統汽車品牌的使用者并沒有完全重疊,這也是索尼造車的機會所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