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霍去病射殺李敢這一樁血案,揭示了漢朝真正強盛的原因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名将霍去病居然是殺人兇手?殺的人還是漢代最苦情的将軍李廣的親兒子?

為什麼霍去病射殺李敢這一樁血案,揭示了漢朝真正強盛的原因

《史記 李将軍列傳》記載:怨大将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将軍,大将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骠騎将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短短的數字細讀卻是疑雲密布。李廣是自殺的,李敢為何以青之恨其父而膽敢打傷皇帝的小舅子大将軍衛青,而衛青居然隐瞞此事,“匿諱之”?更加奇怪的是,霍去病居然趁陪皇帝打獵時當衆射死了李敢,而皇帝也“諱”雲李敢是被鹿撞死的?李敢當時的身份是郎中令,九卿之一,就算在軍中他是霍去病的部下,但此時的霍去病根本沒有權利私自處決李敢。專殺大權隻有皇帝才有。更何況當着皇帝的面在上林苑殺人這麼蠢的行為,在漢武帝大行刀筆之吏、動不動就因罪誅人九族的時代,這一樁血案充滿了疑點。

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先來看下衛青怎麼跟李廣結怨的,看下李廣之死跟衛青到底有沒有關系?

為什麼霍去病射殺李敢這一樁血案,揭示了漢朝真正強盛的原因

這是對匈奴的第五次反擊戰了,李廣年近60,還沒有封侯,是以積極請戰,漢武帝本不想讓他出征,衛青也有自己心儀的猛将公孫敖,在李廣的再三請求下,皇帝最終同意了給李廣一次機會,讓他當了衛青的前将軍。然而衛青卻讓他負責迂回包抄的任務,作為一個有名的直男癌患者,李廣當然一百個不樂意,前将軍,不是應該打前鋒,正面幹死匈奴嗎?就好比讓C羅改打後衛一樣,迂回算怎麼回事?于是他連告辭都沒說,就離開了。毒蛇仔細看了一堆史料,認為其實衛青的安排也沒有刻意為難李廣的意思,因為衛青自己帶了3/5的主力步兵,而精銳的2/5騎兵給了李廣,在大漠草原,騎兵才是王道呀?有精騎,才最容易建立奇功,霍去病才800騎兵,深入草原一舉成名不是?

為什麼霍去病射殺李敢這一樁血案,揭示了漢朝真正強盛的原因

最後的結果是,衛青碰到了單于主力,險些被殲滅,幸虧衛青能打,損失巨大,才打敗了匈奴,斬首近二萬。而霍去病的右路直抵烏蘭巴托附近,斬7萬敵人。悲情的李廣爺爺,由于向導逃跑,居然迷路了,一無所獲。其實他隻要不迷路,按時與衛青會合,就鐵定能封侯。因為另一路霍去病也是單獨完成了一切戰鬥,路博德将軍按期到達就白撿了一個符離候。而李廣的遲到,雖然衛青險勝,但整個衛青團隊無一人受封,連公孫敖也沒有恢複候位。可見,的确是李廣的過錯,至少他沒有看好向導吧?是以李廣因為怕漢武帝問起,加上羞愧,就自殺了,這件事其實衛青沒什麼責任,反而是衛青被牽連無功有點冤。

曆史上,李廣也不是一次因為急着立功戰敗牽連别人了。當年李廣和張骞一起出擊匈奴,李廣為了搶功,貪功冒進,比張骞早一天一夜到達預定戰場,險些全軍覆沒,張骞受連累被貶。而且雖然司馬遷由于跟李家是世交,把李家個個都寫得英勇神猛,但事實上李廣是屢戰屢敗,是以衛青不敢讓他目前鋒估計真的不是出于私心。另外一方面,絕大多數人不了解的是,其實李廣的堂弟是當朝丞相李蔡,他跟李蔡是漢文帝的貼身親兵出身,身份地位也很高,李敢的兒子和女兒也全都是太子的寵人。是以他家并不是弱勢群體,其實李家也是權貴之家,世代為将,皇帝最信任的将門之家呀。

為什麼霍去病射殺李敢這一樁血案,揭示了漢朝真正強盛的原因

是以,李敢因為父親自殺膽敢打傷衛青也就能了解了。那霍去病為啥敢在皇家獵場當衆射死李敢呢?

有作者寫文認為是漢武帝故意讓衛家的人樹幾個敵人,好互相牽制各方勢力以加強皇權。結合漢武帝的強悍性格,他對于皇權早就控制得極深,連自己的親兒子親孫子一不小心都被他輕易玩死,對付衛青李廣之流,根本用不着玩陰的。是以這個原因可能性不大。

毒蛇認為,還是漢朝朝野都尊行儒家思想有關!漢王朝在建立之初,在制度上多是因循秦制,而在漢武帝之後,情況有了一些變化,最關鍵的是董仲舒之“天人三策”,試圖以儒家的觀念來改變漢初以來奉行的黃老道學,提出“獨尊儒術”來确立儒家思想主導性,以“五經博士”來取代秦以來的成分複雜的博士制度,而公羊學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一面是革秦之舊,排除了百家,一面是複古之統,專尊了六藝,專尊了古王官學,而同時又是漢代新王之創法,與古王官學性質又不同。但實際這隻有孔子《春秋》是新創者,其書才始不是舊官學,而是為漢立制的新官學。是以,漢廷五經博士,無形中便讓公羊《春秋》占了主腦與領袖的地位”。

為什麼霍去病射殺李敢這一樁血案,揭示了漢朝真正強盛的原因

而“公羊學”特别推崇“血親複仇”,你敢殺我至親,我就殺你全族,有仇必報,甚至九世以後都可以報!官員判案時也常常以《公羊傳》為審判依據。這也就不難了解李敢要報父仇打衛青,而霍去病報舅舅之仇殺李敢了。

漢武帝近年來粉絲越來越多,被譽為千古一帝,主要功績是把匈奴打的滿地找牙,最終從亞洲趕到歐洲,我們的手下敗将差點滅了歐洲。這種叙事的确令人血脈贲壯,自豪感無限升騰。沒想到,根源其實是整個漢朝信奉了公羊儒家思想。為了報仇,漢朝的将軍對匈奴雖遠必誅,創造了一個強盛的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