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驅逐良币,遊牧文明取代中原文明,從古至今一再令人心寒,卻又一再上演。君不見,在職場上,你再努力工作,卻被不工作或者少工作,但會溜須拍馬的人捷足先登。換句話說:你越努力工作,越得不到晉升,反而做多錯多。

這一點,在1400年前也曾發生,也險些成功。不過,這個勤勞工作的年輕人,足以稱得上力挽狂瀾的牛人。他狠下一條心,一不做二不休,創造了曆史上屬于他的時代。這個時代雖然隻有短短的23年,卻創造了史書上的貞觀之治,也讓後來人歌頌千百年。以至于在後來的五代十國時期,仍有史書寫道:
“貞觀之風,到今歌詠”。
這個不信劣币能驅逐良币的年輕人就是李世民。在山西太原(古城晉陽),他鼓動老爹李淵起兵,在幾次戰鬥中立功最多。而戰功不如他的大哥李建成,因為是李淵長子,輕松取得太子的地位。
01
公元617年,這年五月,本來被姨表哥隋炀帝楊廣,派到晉陽鎮壓起義的李淵,卻成為楊廣要鎮壓的對象。因為,這個時候,李淵看到推翻隋朝的統治,起兵倒戈由姨夫楊堅一手創辦的大隋王朝。
李淵也非等閑之輩,在起兵的時候,他靠着在晉陽鎮壓起義農民,招降納叛,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
與此同時,他們父子還廣結豪傑之士,網羅各種人才。
史稱李淵“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接待人倫,不限貴賤,一面相遇,十數年不忘”。
其中,他的長子李建成在大隋朝戰略要地河東,暗中交結英俊,發展勢力。
再加之,太原(晉陽)山河一表,連年豐收,導緻李淵的糧庫盈積。
史載:“太原糧饷可支十年”。
人才有了、錢财有了,李淵缺的就是起兵的時機。
02
曆史要讓你成功,卻總會給你創造機遇。對李淵父子來說,這件事,可以說成為起兵成功的關鍵。
公元617年二月,在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鷹揚府,校尉劉武周突然發動兵變。劉武周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占據馬邑,自稱天子,改元天興,國号定楊。
槍打出頭鳥,誰稱帝早,誰死得快!700年後的張士誠,就是這麼幹的,也因為這也最終功虧一篑。劉武周初次起兵,就事成,讓他信心倍增。此時,他也不在滿足占領朔州這個小地方了,為了擴大地盤。這年三月,劉武周進攻樓煩郡,很快納入自己的地盤。
此時,劉武周覺得要大發展,必須要借助突厥人的勢力,隻有如此,才能一統天下。如此大事,收到消息後,隋炀帝楊廣勃然大怒,認為李淵統治無方,要緝拿李淵到東都江都治罪。
如此,讓李淵決心起兵。為此,李世民說:
“事急矣,可舉事。”
周圍的謀臣裴寂、許世緒、武士眜紛紛規勸李淵起兵,這是不是有點當年趙匡胤陳橋兵變的那一幕。
如此,李淵順應群臣的意見,起兵造反了。
李淵封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率左軍,次子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統率右軍,四子李元吉為姑臧公,統率中軍,并封謀臣裴寂為大将軍府長史,劉文靜為司馬,殷開山為掾,劉政會為屬,長孫順德、王長諧、劉弘基、窦琮為左右統軍、副統軍,自封為大将軍。
李淵還聽取劉文靜等人的建議,以攻取關隴地區的首府長安為軍事目标,以開創帝業。
果不其然,戰略正确,僅僅6個月後,李淵攻克長安,立隋炀帝楊廣之孫、元德太子楊昭第三子代王楊侑為皇帝,尊隋炀帝為太上皇,李淵自為大丞相、唐王。此時的楊廣,還在江都。
次年三月,隋炀帝楊廣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殺。李淵看到機會,在這年的五月,廢黜楊侑,稱帝,改國号唐,隋朝滅亡,唐朝建立。
在晉陽起兵一年後,李淵就以長安為京師,建立大唐王朝。之是以選擇“唐”為國号,源于祖上李虎在北周取代魏國,而被北周授予可以傳家千年的世襲爵位“唐國公”。
03
大唐王朝雖立,但此時的全國還有很多割據勢力,比如,薛仁杲、劉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劉黑闼等。要統一全國,消滅割據政權,還得有人為之新生帝國賣命。
此時的李淵,相中的不是别人,正是擅長騎射、天資聰穎的次子李世民。
怎麼激勵李世民出征?
李淵給予李世民最大好處,就是暗暗地允諾事成後給李世民太子之位。太子,可不是别的,就是未來的一國之君。如此大餅,讓李世民打了雞血。
自公元618年,也就是武德元年,李世民繼續率領武将集團南征北讨。先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鏟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再擊敗打敗宋金剛、劉武周,收複并、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又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團兩大中原割據勢力,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最後,重創窦建德餘部劉黑闼和山東的徐圓朗。
如此,大唐一舉統一全國,而李世民靠着一系列的戰役,功高震主,居然高傲的自封為“天策上将”。
在回到長安之後,發現大哥李建成成為大唐的太子,常駐宮内處理事務。如此,讓李世民心有不滿。
然而,更可怕的是,此時太子李建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
04
怎麼陷害李世民呢?其一,就是溜須拍馬。李建成、李元吉兄弟深知道父親李淵寵愛一些妃子,就經常給這些妃子送珍寶,以讨取父親的歡心。而李世民不屑于此,是以嫔妃們很生氣,争相稱贊李建成、李元吉而诋毀李世民。
其二,不斷進讒言。李建成曾對李淵說,秦王李世民假托抵禦突厥的名義,實際上是打算總攬兵權,成就他篡奪帝位的陰謀罷了。
其三,吹枕邊風。
凡此種種,李建成、李元吉與後宮的嫔妃日夜不停地向李淵誣陷世民,李淵信以為真,便準備懲治李世民。不久,李世民的功臣集團無罪被貶。後來,李淵的猜忌愈加嚴重。
迫不得已,以李世民為首的功臣集團,為求自保,在玄武門發動兵變,這就是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經此一役,李世民親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逼迫李淵為太上皇。公元626年9月4日,李淵被迫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年号貞觀,開啟了22年的“貞觀之治”。
05
李世民是如何成功的?
毫無疑問,第一就是他在征戰中,積累了大量的功績,吸引了一大批文武能人;第二,李世民有雄才大略,氣度非凡;第三,李世民也善于搞鬥争。
當然,原因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在當時李世民代表民心,代表那幫努力工作的文武大臣,雖然得不到晉升,卻還要被治罪或被趕盡殺絕的種種不公。這種驅逐劣币驅逐良币,正成為李世民以及功臣集團極為厭惡,極力要推翻的“社會之惡”。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