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橫評索尼、蘋果、小米造車,最早2023年上市,誰會轉型成功?

在剛剛開幕的2022年美國CES消費電子展覽會上,索尼公司帶來了兩款車型,一款是兩年前已經釋出的Vision-S EV電動轎車,另一款則是全新的概念SUV Vision-S 02,索尼CEO坦言,它們已經成立了一家新的電動汽車公司,準備正式進軍造車行業。

橫評索尼、蘋果、小米造車,最早2023年上市,誰會轉型成功?

這也是繼蘋果和小米之後,又一家數位巨頭進入到汽車領域。在消費品領域,這三家企業都以非常擅長“拿捏”粉絲著稱,也都是500強級别的巨頭,其中蘋果更是剛剛成為了首家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的企業。

“轉行”造車,它們到底能不能行呢?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進度對比,索尼或趕在前面?

索尼是三家企業中唯一“有車”拿出來的,除了之前釋出的Vision-S EV電動轎車之外,此次CES展會亮相的Vision-S 02看點也非常足。

橫評索尼、蘋果、小米造車,最早2023年上市,誰會轉型成功?

它實際上是首款車的“換殼”車型,兩者基于同一平台開發,有點像Model 3和Model Y的關系,也搭載了相同的動力系統,都是 200kW的前後雙電機,以電動車的标準看,性能方面并不算出衆。當然,轎車隻有4座版本,這款SUV有4座和7座兩種布局。

新車搭載了40個傳感器,它的攝像頭覆寫了車輛的前視、後視、側視等各個角度,用于提升智能輔助駕駛的水準。除此之外,它也支援5G資訊傳輸,預計後期會支援V2X車聯網技術。除此之外,似乎就沒有太多有價值的資訊了。

隻是說索尼汽車的娛樂性會非常強,它的概念車就裝上了 360° 環繞音響,前後排都有娛樂螢幕,不但有傳統的觸摸和語音識别,也支援花哨的L-Swipe手勢控制等新“玩法”,甚至索尼還給它配了遊戲搖桿。

橫評索尼、蘋果、小米造車,最早2023年上市,誰會轉型成功?

但索尼好歹已經有實車拿出來了,另外兩家巨頭蘋果和小米,更多的是隻聞其聲未見其車。之前網上曝光了一組MiCar1的資訊,百公裡加速2.9S,最長續航1200km,配有800V+快充功能,最後被證明是網友惡搞。實際上雷軍最近一次談及造車是在2021年12月24日,他聲稱小米首款車型會在2024年上半年量産,但并沒有透露多餘的參數。

蘋果的态度則更為暧昧,它其實早在2014年就已經啟動了名為“泰坦計劃“的造車項目,2017還和滴滴成立了自動駕駛實驗室,但之後就沒有大的舉動了。最近蘋果汽車也被曝會在2024年上市,但并沒有得到蘋果公司的正面回應。

相較之下,似乎已經有實車亮相的索尼,才是離造車最近的那一個。之前有說法索尼的首款車并非Vision-S EV,而會是一款商用車,它将在2023年上市,但此次CES展覽索尼CEO并未提到此事。

(2)研發進度,隻有小米在“真幹”?

而在研發領域,似乎“後起”的小米力度更大一些。2021年9月,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工商注冊,由雷軍親自擔任法人,光注冊資金就達到了100億元人民币。

橫評索尼、蘋果、小米造車,最早2023年上市,誰會轉型成功?

而且小米也正兒八經開始了團隊組建,去年6月份,小米釋出了多個自動駕駛相關崗位的招聘資訊,所涉及的崗位包括車載基礎架構、決策規劃、資料平台、毫米波算法、嵌入式軟體、前端平台開發、高精地圖、仿真平台等等,基本上都是時下非常流行的方向,可以看出來,小米造車确實是認真的。

在去年11月份,小米已經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了簽約,将在當地建設年産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2024年會形成初步的産能,一期産能為15萬輛,這個時間節點剛好與小米的造車進度吻合。

除此之外,小米還投資了不少汽車行業内的零部件公司。最典型的就是蘇州雲途半導體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孔輝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這兩家企業的主要業務分别是生産車規級晶片和電控懸架系統,都是業内知名的公司。

橫評索尼、蘋果、小米造車,最早2023年上市,誰會轉型成功?

而蘋果的态度就比較暧昧了,它在2019年收購了自動駕駛汽車創業公司Drive.ai,并聲稱挖來了數十名自動駕駛技術工程師,但随後就沒有更多的資訊了。

最近的消息是蘋果分别找到了甯德時代和比亞迪,要求這兩家公司赴美建立專門的動力電池工廠,以供蘋果汽車使用,但均遭到了拒絕。

是以蘋果汽車在2024年是否真的能量産,還是要打上問号的。至少從目前的進度來看,技術積累、工廠這些都還不夠完善。

橫評索尼、蘋果、小米造車,最早2023年上市,誰會轉型成功?

至于索尼,從前後相隔兩年的兩款車,采用了同一套動力系統,就能看出來它在研發領域并沒有那麼強勢。最大的亮點還是它的影音娛樂功能,核心層面的硬體技術似乎都是外采的。有人說索尼是通過“造車”的方式,展示自家的攝像頭和娛樂系統,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還真不小。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我們離小米更近,它的一舉一動我們更加清楚。而索尼和蘋果作為外國公司,它們有哪些風吹草動,我們的感覺往往是滞後的。

(3)三家對比,誰更有造車“基因”?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索尼、蘋果、小米似乎是三個時代的企業。如今借着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浪潮,卻罕見地将這三家企業聚到了一起。

橫評索尼、蘋果、小米造車,最早2023年上市,誰會轉型成功?

作為便攜式數位産品之父,索尼曾經産出過Walkman這樣裡程碑式的數位産品。而它的錄影機、相機、藍牙耳機、藍牙音箱,甚至是電視機,也都非常強大,基本上都是業内一流的存在。此外,索尼還是世界最大的遊戲廠商之一,并且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機生産商。

但索尼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它基本沒有“網際網路基因”。這也是手機行業朝着智能化方面轉型之後,它的手機業務迅速衰敗的原因。

索尼最強大的部分,在于它的工業設計。它确實能做出各種各樣形态的産品,而且品質是如此的可靠,以緻于很多消費者由衷感慨“索尼大法”好。但從目前的各大新能源新勢力發展來看,“網際網路基因”其實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蔚小理的創始人全都“出身”于網際網路行業,馬斯克原本也是搞IT行業的。

橫評索尼、蘋果、小米造車,最早2023年上市,誰會轉型成功?

蘋果其實與特斯拉非常相似,它們最大的能力其實是産業鍊整合。就像特斯拉本身并不生産電池電芯,不管是最早的1865電池,還是現在要推的4680電池,都是依靠供應商生産。但早期這種圓柱形電池并沒有用于電動車行業,是特斯拉發現了它們出衆的一緻性和高能量密度,并通過自己的BMS電池管理系統将它們成功導入。

蘋果其實也是一樣,它并不是第一家做指紋識别的企業,也不是第一家做快充、做大屏的企業,但它的整合能力确實一流,把這些都做成了它的優勢。

相信蘋果介入到汽車行業也是一樣,它會提供全新的造車思路,也會做好自己的品質管控,蘋果的品質口碑可是比特斯拉強多了,然後就看它如何把産品宣傳出去了。

橫評索尼、蘋果、小米造車,最早2023年上市,誰會轉型成功?

至于小米,它大概是最為“接地氣”的企業了。甚至于它已經成為了500強級别的企業之後,依然還高舉着成本效益的大旗。小米最大的特點,就是把産品以最合适的價格供給消費者,蘋果90%的性能,但是隻要50%甚至還不到的價格,這就是小米的優勢。

相信它造車也是一樣,之前網友們推測,都是15萬起,一款小米中級轎車就能帶回家。以小米過往的履曆來看,這也絕對不是不可能。反正已經有很多網友放言,小米的車隻要敢出,他們就敢買。

(4)功夫拍案

這三家企業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擁有相當多的擁趸,已經有了不錯的群衆基礎。但從目前的表現來看,還真隻有小米在一步一步朝着目标推進,工程師團隊在搭建,工廠也即将開工。至于索尼和蘋果,索尼得加強它的網際網路基因,蘋果則得做好心理預期,可能造車遠不如賣手機利潤率高。

這三家企業造車,你最看好哪一家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