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熟悉曆史的人,或許對一個名号不會陌生,那就是“朱三太子”。在清朝前期的曆史上,“朱三太子”就如同是一個幽靈一樣,困擾了幾代皇帝。而要知道“朱三太子”影響力為什麼這麼大,還要從1644年說起。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甲申國難,皇子出逃

1644年,農民軍李自成率領部隊攻破北京城,很多人都知道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但很少人知道他在自缢之前曾安排人護送自己的三個兒子逃跑。

崇祯帝自己不願意南遷,成就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後世美名,但他同時也寄希望于自己的兒子,希望他們能夠回到南京,重整旗鼓,為此特意安排自己的親信護送。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這才留存下來了三位崇祯皇帝的皇子,即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後面許多人打着反清複明的旗号進行活動,多是以“朱三太子”的名義,原因即從此處來。

但崇祯帝沒想到的是,曆史并沒有眷戀明朝,這些皇子一個都沒能順利到達南京,他們先是被李自成俘虜,後又在李自成西逃的路上失去蹤影,下落不明,成了一個當時的謎。

太子罹難,噩夢開始

清軍當時進入北京時,打的旗号是“剿滅李自成,幫崇祯帝報仇”,攝政王多爾衮也下令,将會對明朝宗室予以“恩養”、“善待”。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清廷為了表示自己繼承明朝的正統地位,将斷了一臂的前朝長平公主安置在她外祖父周奎府邸上,并同驸馬周世顯成婚。沒過幾個月,太子朱慈烺也到了府上,和長平公主相認。

吊詭的是,此時在千裡之外的南明小朝廷中,也出現了一位稱自己是前朝太子朱慈烺的人。當時的福王朱由崧已經稱帝,自然不願意将位置拱手讓人。

可想而知,無論是北京的清廷,還是南京的南明,都不歡迎這位不速之客的到訪,雙方不約而同,均已“假冒皇子”為由殺死了這兩位“朱慈烺”。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長平公主或許是看穿了清廷的虎狼之心,在弟弟被殺害以後,自己也萬念俱灰。

已經懷有身孕的她在不久之後也去世了,有人說是服毒自盡,也有人說是她失去了利用價值,被清廷殺人滅口了。

以上就是發生的第一次“朱三太子”案。這次的事件沒有引起清朝的重視,因為事情的發展完全在它的控制之下,而不是像後來的起義一樣。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然而,令清朝統治者萬萬沒想到的是,“朱三太子”反清複明案此後将愈演愈烈,持續時間足足有百年。

野火燎原,風吹又生

随着政治形勢的穩定,清廷認為明朝的宗室政治上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便一次性處決了13名被羁押在北京的前朝藩王,還公開下旨:“凡故明宗室……若窮迫降順,或叛而複歸,及被執獻者,無少長盡誅之!”各地也紛紛效仿,在戰鬥過程中凡遇到明朝宗室,都盡數誅殺。

這讓一些人看到了希望。康熙十二年,楊起隆自稱是“朱三太子”朱慈炯,糾結了北京地區的一幹人,密謀“反清複明”。他還鄭重其事地建立了自己的年号,分封了手下的官吏。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可事情還沒開始就已經失敗了。當他和心腹還在盤算着如何發動起義時,便被聞訊趕來的清朝軍隊剿滅了。原來是有人向清廷告密,才使得這個“朱三太子”再一次亡命天涯。

與之關聯的是,康熙十九年陝西地區又出現了一個自稱是“朱三太子”的人從事反清活動,後被大将軍圖海擊敗。此人自稱是楊起隆,但事後查明其實是楊起隆曾經的部下。康熙帝下令處死此人。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康熙十六年,又有漳州人蔡寅抓住當地百姓不滿清朝統治的情緒趁勢起兵,打出了“朱三太子”的旗号。他的隊伍頭上纏繞白布,并且聯絡上了占據台灣的鄭氏後人,對外号稱白頭軍。

白頭軍的起義也隻是昙花一現,很快即被聞訊趕來的清朝官兵擊敗,領頭的蔡寅和一幹手下也紛紛人頭落地。

此後不久,河南又有一位“朱三太子”冒了出來,但這次行動由于所處的環境十分嚴峻,可以說還沒正式起義就被消滅了,參與過的人一律被康熙誅殺。

康熙皇帝對這“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朱三太子”很是頭疼,開始下令各地對明朝皇室後裔實施搜捕,務必要做到“斬草除根”,但凡扯上關系的,全部處決。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這項政策當時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各地官員對此十分重視,紛紛想借機顯示自己的政績,有的還人為制造“朱三太子”,冒名頂替以得升官發财,緻使許多無辜之人被殺。

康熙皇帝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在尋找“朱三太子”的路上取得了重要進展。康熙十八年,崇祯皇子定王朱慈炯在湘中地區被清廷捕獲。

朱慈炯自從逃出北京後,便落發為僧,遁入空門,至今逃亡了三十多年。這次被發現,是當地一夥起義的百姓借“三藩之亂”的混亂局勢,裹挾着他打出旗号的。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當時負責湘中地區的清大将軍、安親王嶽樂随即受康熙皇帝指派,進軍圍剿,成功将其抓獲并押送到京師。之後,清廷又像從前一樣指鹿為馬,宣布:“彼時朱慈炯年甚小,必不能逸出,今安得尚存?大約是假”,以假冒前朝皇子作亂的罪名處死了朱慈炯。

懷柔無果,波瀾再起

或許是名号太響,各地的“朱三太子”們活動此起彼伏,攪得康熙皇帝都膽戰心驚。康熙三十八年,他以考察民生的名義,開展了一次南巡。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在傳回路上,康熙帝前往明朝都城南京參谒明太祖皇帝朱元璋陵墓,名義上是安撫百姓情緒,實則是另有打算。原來,他看來硬的不行,就心生了“守株待兔”一計。康熙參谒時吩咐身旁大學士,要:“訪查明代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

康熙帝确實聰明,借着拜谒朱元璋的機會順水推舟地下達了這份诏書。當時康熙這樣的上谕,無非是使海内聞風,或有自投羅網的明裔,誘之以利翦除。

但是明朝皇室後裔也不傻,先前的血流成河造成的傷害還曆曆在目,難道這句花言巧語就能引誘魚兒上鈎嗎?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這項政策失敗了,大臣們隻得上奏皇帝,推脫明朝滅亡已久,留下的子孫很少了,幾乎查訪不到。康熙帝對此也無辦法,他之後雖還去明孝陵拜谒,但再未提過此事。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康熙三十八年,江南出現了一個和尚,因為對于滿清的殘酷統治不滿而想要在康熙南巡時起事,計劃都已經安排好了,但是在關鍵時候發信号的大炮竟然啞火了。清兵随即一擁而上将其逮捕并殺害。

康熙四十四年前後,江蘇太倉一念和尚和浙江大岚山張念一、張念二等又以“朱三太子”名義打出反清複明的旗号起事,分别活動于江蘇太倉和浙江四明山等地,後也慘遭鎮壓。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坎坷永王,全族被殺

這些事件一波接着一波,折磨得康熙帝苦不堪言,直到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化名王士元的永王朱慈炤被發現于山東。他被發現時,已經75歲了,當時是一位教書先生,且并沒有造反行為。

據王士元所稱,甲申國破之後,他幾經輾轉,到了朱元璋故居鳳陽投靠了一位王姓鄉紳。這位鄉紳曾是明朝官員,就收留他并認為養子。養父去世以後,他便去佛寺當中做了和尚。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後來結識了一位明朝官員的後裔,這位官員欽佩他的才學,勸他還俗,并将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他自此以教書謀生,住在四明山,但因為官府盤查得緊,便舉家遷到了山東,化名為“張用觀”。

康熙四十四年,他化名為“何誠”,在甯波向張月懷租屋居住。在一次酒席之上,他向對方吐露了自己是崇祯皇子的秘密,張月懷一聽頓時來了興趣,打算借此機會起義。不曾想事情遭到官府偵查,他便帶家屬徙居到了湖州長興縣。

康熙四十五年,僧人張念一聽說了這件事,于是募集香火錢,自稱要“助朱三太子起義”,後被清廷下令捉拿。在這次追緝當中,王士元的三個兒子、一個孫子遭到逮捕,他和一個兒子再度流亡,他的一妻一妾、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均依照崇祯帝定下的家法,上吊自盡了。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後來直到康熙四十七年,官府才從張念一的口中,得悉到王士元的行蹤,遂把在山東汶上的士紳李力遠家教書的他拘捕,押解到京師受審。

仔細揣摩會發現,他的名字也很有特點,倒過來讀的話就是“原是王”,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他給自己的孩子取名,也是嚴格按照朱元璋當年定下的制度,最後一個字為帶有“土”字旁的生僻字。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康熙帝大喜,絲毫不顧這個老翁一心隻想活命,而以“雖無反清之行,未嘗無反清之心”的理由将他和妻兒老小一律處斬,誅殺了這位“朱三太子”的全族。而曾雇傭他的教書先生李力遠一家盡管不知情,也被處以“流放三千裡”。

旗幟不倒,餘音猶繞

按理說來,世間至此已再無“朱三太子”了,但是在康熙六十年,台灣的朱一貴起義時,仍舊打着“朱三太子”名号。

據統計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以“朱三太子”旗号起事的有70次之多。甚至到了雍正和乾隆時期,仍舊有人使用“朱三太子”,天地會即一直号稱朱三太子在自己手裡。

康熙捅了明朝馬蜂窩?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後:誅全族

直到清朝乾隆末年,坊間還流傳着朱三太子将随時從呂宋島登陸兩廣地區的言論。

明王朝的統治覆滅了,但仍有許多人憎惡滿清政權,“朱三太子”案即是這種運動的一個縮影。

其實歸根結底,朱三太子到底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擎起這杆大旗才能師出有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