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談“借刀殺人”:如何巧妙運用“三十六計”中的積極成分

借刀殺人,從字面上了解就是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這是一種為了儲存自己的實力而巧妙地利用沖突的謀略。從軍事應用上說,它的訣竅是:當敵方的征象已經暴露,另外又有一種勢力不斷擴張,将要參與活動的時候,應當設法借助這種力量去擊敗敵人,以有利于儲存自己。

談“借刀殺人”:如何巧妙運用“三十六計”中的積極成分

先看典故。春秋時期,齊國派軍進駐汶上,即将大舉進攻魯國。孔夫子為了拯救自己的國家,特意派最得力的學生子貢外出遊說各國諸侯。子貢善于辭令,首先說服齊軍主帥将攻魯之軍移師讨伐吳國,随即星夜趕去吳國,勸說吳王同意出兵救魯攻齊。吳、齊兩國開戰之後,子貢又趕到晉國,勸晉王整軍備戰,以防吳國。不久,晉、吳兩國交戰,晉國擊敗吳國。至此,子貢利用諸侯的沖突,巧借别國的力量,亂齊,破吳,強晉,進而達到存魯的目的。這一出計策,就叫“借刀殺人”。

談“借刀殺人”:如何巧妙運用“三十六計”中的積極成分

史上著名的借刀殺人的成功案例

曆史上有許多借刀殺人的案例,借刀殺人基本上都是運用了别人的猜疑心,讓别人因為你一點點的假證據或話語,就讓對方除掉了你想除掉的人。比如三國時期的赤壁大戰中,周瑜使用蔣幹盜書讓曹操殺死了蔡瑁兄弟,使得曹軍沒有了精通水戰的将領,進而給以後的赤壁大戰的勝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談“借刀殺人”:如何巧妙運用“三十六計”中的積極成分

在赤壁大戰的前夕,周瑜想除掉熟悉水戰的蔡瑁和張允,于是就計劃了一場精彩的借刀殺人,周瑜先是大擺宴席,盛情接待了久違的老同學蔣幹,并借口說蔣幹是曹操的下屬,為了不傷感情就隻談私事和飲酒,然後裝醉要求與蔣幹同睡,然後故意讓蔣幹偷走僞造的蔡瑁和張允寫給周瑜計劃暗殺曹操的文書,然後果然不出周瑜所料,蔣幹中計了,偷走了假文書并向曹操報告了此事,而曹操見人證物證俱在,于是立即處死了蔡瑁和張允。

可見周瑜的一手借刀殺人運用得如此甚好,如果沒有周瑜的這一借刀殺人之計,赤壁之戰的結局也許就會被改寫了。

談“借刀殺人”:如何巧妙運用“三十六計”中的積極成分

借刀殺人的現代商業案例

“WN”是湖北省某市日化公司研制生産的一款新式洗衣粉,産品在香港市場上一炮打紅後,卻遲遲打不開内地市場的銷路。為了迅速開辟内地市場,該企業在促銷上大膽邁出了三步。

談“借刀殺人”:如何巧妙運用“三十六計”中的積極成分

第一步,出資在某市體育場舉辦“WN杯”足球賽。全國幾大著名足球隊彙聚到某市體育場比拼,從來沒有機會看過這樣精彩球賽的某市人蜂擁購票觀看。因缺乏資金而幾乎陷于癱瘓的體育場是以獲得了生機,日化公司預期的促銷目的也順利達到了。

第二步,為繼續擴大日化公司的影響,他們出資承包了湖北省足球隊,隊員待遇完全跟公司職工一樣,這一舉動令整個湖北省為之震動。該企業已經走出了小小的某市,把眼光投向大武漢,投向整個湖北省。

第三步,讓湖北省足球隊殺回省城武漢,迎戰荷蘭國家足球隊。公司的名字第一次走向世界。為了擴大影響,凡是觀看這場比賽者,每人免費贈一包“WN”超濃縮無泡洗衣粉,頓時讓整個武漢都沸騰了,“WN”成了新聞熱點。

談“借刀殺人”:如何巧妙運用“三十六計”中的積極成分

三大步跨出,“WN”名聲大振。一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小某市日化企業,與足球聯姻之後知名度迅速提高,不僅企業創下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而且也将産品的知名度在全國範圍内廣為傳播。

在此案件中,日化公司就是運用借刀殺人的政策取得了成功。借刀殺人在現代商業中也經常用到,目的是借用自己以外的人、事、物,達到自己的目的。談判高手總是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與條件,或借用社會力量(社會公衆輿論等)給對方施加壓力,或借助法律條文或财經制度規定等駁斥對方的無理要求,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或借助他人之言,與對方進一步讨價還價,實作談判成功的最終目的。

談“借刀殺人”:如何巧妙運用“三十六計”中的積極成分

在人際交往中活用“借刀殺人”計

在正常的人際交往過程中,正直的人絕不應該産生借刀殺人的險惡念頭,除非是在猝遇強敵的非常情況下不得不奮起自衛。可是,借助他人乃至借助對方的力量,以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主張,卻正是“借刀殺人”計在日常人際交往中處世應變的活用。

談“借刀殺人”:如何巧妙運用“三十六計”中的積極成分

例如:人們要管教犯罪分子改邪歸正,除了政策攻心之外,往往還讓犯罪分子的親友苦心勸誡,讓已經悔改的其他犯罪分子現身說法,以敦促犯罪分子痛改前非。這些人可以說是位于管教者與被管教者之外的“第三勢力”,沒有直接介入管教與被管教的沖突沖突之中,借助他們的力量去教育犯罪分子,一般會起到單純由管教人員直接教育犯罪分子所起不到的感化作用。根據這一啟示,我們在說服他人接受自己主漲的時候,不妨發動對方的親友也來參加勸說,以便順利地拆除對方抵拒勸說的心理藩籬。

談“借刀殺人”:如何巧妙運用“三十六計”中的積極成分

此外,我們還可以在說服他人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對方自己說服自己。當雙方交談趨于融洽之後,我們可以故意從說教者轉退到疑問者的地位,圍繞說服的内容提出各種疑問:“其實,我對這些問題也不大清楚,你認為如何?”這就容易将對方推到在假想情況下變為說服者的位置。他會陳述自己的看法,你則不斷予以補充、修正和引導,向對方提供站得住腳的勸說理由和接納勸說與否的利害關系,使之明白接受說服的益處,最終同意你的意見。

談“借刀殺人”:如何巧妙運用“三十六計”中的積極成分

活用“借刀殺人”計,旨在借助外在的力量,克服面前的障礙,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平等、友善的人際交往中,此計作為處世術,隻可取其道——“借刀”,不可取其意——“殺人”。我們盡可以“借刀”勸人、救人、助己、衛己,卻不可以謠言、誣陷乃至利器害人、傷人。否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受害的是自己。

對此您又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