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司母戊鼎”改名的背後,隐藏了哪些密碼?

很多人都知道,那個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出土的大鼎。其實,這個大鼎有好幾個名字。

這件商代的大鼎是1939年出土的,由于當時正值抗日戰争時期,出于保護的需要,人們又将其埋入土中。

“司母戊鼎”改名的背後,隐藏了哪些密碼?

倉促之間,人們來不及研究,便随便起了個名字--“安陽爐”。建國後,人們重拾研究,又重新命名為“司母戊”。

“司母戊”的命名和郭沫若有關。

“司母戊鼎”改名的背後,隐藏了哪些密碼?

郭沫若本來是學醫的,流亡日本時,看到一本叫《殷墟書契考釋》的書,便來了興趣,開始研究甲骨文。從甲骨文開始,郭老又跑去考古,研究商周時期的大鼎。

在研究“安陽爐”時,根據鼎腹内壁上的銘文,郭老将其命名為“司母戊鼎”。這裡的司就是祭祀的意思,“司母戊”鼎就是祭祀的器物。

這一說法被沿用了幾十年。

“司母戊鼎”改名的背後,隐藏了哪些密碼?

事後看來,這顯然是郭老的“失誤”。到了七十年代,就有學者提出質疑了。有的學者提出,這裡的“司”字應作“後”字解,因為在古文字中,“司”和“後”是同一個字,而且“後”更能展現對母親的尊重。

在最初的意思裡,“後”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如王後、皇後,和女性相關,而是代表男性,甚至是帝王、天子的象征。

“司母戊鼎”改名的背後,隐藏了哪些密碼?

《說文》就有解釋:“後,繼體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發号者,君後也。”我們熟知的後羿,就是一個叫羿的君王。

從甲骨文字形上看,古代的“後”和“司”都是會意同源字,其實兩者幾乎就是一個字。“後”的左下方是一個口字,右上方是攏起的手。如果将“後”反轉就是“司”字。

在已經出土的圓尊、方尊等商代的青銅器裡,“後”字正反兩種寫法都有,并不能認為他們就是不同的字。

“司母戊鼎”改名的背後,隐藏了哪些密碼?

我們再來看看司母戊鼎。這裡的“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廟号,“後”就是王的意思,“後母”即是王的母親。

如果将“後母戊”連起來看,就是将此鼎獻給“敬愛的母親戊”的意思。這種解釋似乎更能表達鑄鼎者最初的意願。

目前,“後母戊”的說法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乃至國家博物館和新聞聯播中直接将原來的“司母戊鼎”改為“後母戊鼎”。

改成“後母戊鼎”就萬事大吉了?那也未必。因為圍繞鼎内的銘文,還有兩個字和三個字的争議。每一種組合都有一個名字。

“司母戊鼎”改名的背後,隐藏了哪些密碼?

“後母戊鼎”争議的存在說明了很多問題。其中一點不容忽視,我們的文明悠遠而滄桑,古老文字奧妙無窮,想要徹底解開其中的奧秘,還需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