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健康養生】預防感冒,中醫支招!10個小妙招學起來~

内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江蘇省儀征市中醫院 楊曉明 潘曉星

進入冬季,氣溫下降時最易着涼,出現發燒、流涕等感冒症狀。現介紹10個預防冬季感冒的小妙招,助您遠離感冒。

冬天天氣寒冷,很多人早上會選擇用熱水洗臉。事實上,清晨用稍涼的水洗臉不僅能讓人變得清醒、精神振奮,還可以預防外出時冷空氣突然侵襲引起的感冒。這是因為冷水洗臉能夠提高人體耐寒能力,刺激和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環,增強鼻黏膜對冷空氣的适應能力。

此外,晚上還可以用熱水或熱姜水泡腳15~20分鐘,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免疫力。泡腳時水以能浸到腳踝以上為宜,浸泡時還可加點鹽、醋,并不斷添加熱水,浸泡至腳面微紅為度,避免溫度過高。此法對輕度的風寒感冒、頭痛、咳嗽都有明顯效果。

每天早、晚用淡鹽水漱口一次,可清除口腔病菌。在感冒初期,用濃鹽水漱口也是有一定效果的。如咽喉又癢又痛,可采用濃鹽水漱口,大約每隔10分鐘漱口一次,反複幾次後,症狀就會得到緩解。

大椎穴位于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在大椎穴刮痧或拔火罐可預防感冒,對調理頸椎病也有一定效果等。

大魚際位于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即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的部位。兩手上下交替互搓大魚際,以雙手發熱為度,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氣血,對防治感冒大有益處,對咽痛、打噴嚏、流清涕、鼻塞、咳嗽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适當開窗通風換氣可以有效減少室内的細菌、病毒、真菌等。但在冬天如果開窗通風太久,可能會降低室内溫度,反而導緻受涼,是以要根據室内空氣、溫度具體情況來判斷是否通風及通風時間長短。

常喝姜水能起到溫中散寒的作用,患有風熱感冒的人還可以喝些菊花茶以散風清熱。

少吃含鈉的食鹽,可提高唾液中溶菌酶的含量,保護口腔、咽喉部黏膜上皮細胞,讓其分泌更多的免疫球蛋白A及幹擾素來對付感冒病毒。是以,每日食鹽量控制在5克以内,對防治感冒大有益處。

有研究表明,像蜜蜂一樣發出嗡嗡聲能夠打開連接配接鼻窦和鼻腔之間的開口,使呼吸更輕松,有助于排出鼻腔黏液。可在舒适的位置坐下,用鼻子深吸氣,呼氣時發出嗡嗡聲,使鼻腔、胸腔、頭部都有震動感。嗡嗡聲能夠延長呼氣,也可以緩解焦慮,放松心情。

穿

冬季寒冷,但衣服不要穿得過多,保證禦寒和散熱正常即可。如出汗了不要馬上脫衣,避免受風着涼。

上星穴在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迎香穴在面部,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用兩手食指按揉這兩個穴位,有宣通鼻竅、散寒除涕的功效。肩井穴在頸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較豐富的地方,兩手拇、食、中三指分别拿對側的肩井穴,提拿10次即可,能起到疏風散寒解表的作用,有效緩解風寒感冒症狀。

編輯:董俊彤

來源 || 中國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