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身邊|劉晖:熱衷公益扶貧的羽球菜鳥

劉晖,上世紀70年代初出生,是廣西崇左市市直機關南甯辦事處駐村第一書記。2014年以前,劉晖業餘時間主要參與的運動是網球,曾獲市級網球比賽業餘組亞軍。另外,興趣廣泛的她還是一名健美操指導員。

2014年,劉晖開始參加羽毛球鍛煉。可由于身材較矮且體形偏胖,她發現自己也就是出出汗、打打快樂羽毛球。劉晖參加過幾次羽毛球比賽,個人成績方面不理想,多數是小組賽時就被淘汰了。之後,劉晖參與到羽毛球俱樂部的組織和管理工作中,是南甯市宇冠羽毛球俱樂部的負責人之一。

身邊|劉晖:熱衷公益扶貧的羽球菜鳥
身邊|劉晖:熱衷公益扶貧的羽球菜鳥

人“菜”瘾大

人和人的相遇是一種巧合,成為羽毛球搭檔和對手是一種緣分,同名同姓的兩個人在場上成為對手更是一種難得的巧合加緣分。

劉晖的網名叫“巧合”,這巧合在羽毛球場上還發生了一件“巧”事。某次混雙比賽,隻聽裁判員宣報:“在我右邊劉晖、某某某,在我左邊劉晖、某某某。”剛一宣報完,裁判員愣住了,張大嘴吃驚地望向雙方隊員,問:“兩個劉晖?還是一男一女?”裁判員再度确認後繼續宣報:“劉晖發球,劉晖接發球,比賽開始,零比零。”終于,裁判員還是沒能忍住,“呵呵”笑出聲來,雙方運動員以及圍觀的球友也都跟着哈哈大笑起來。

咱們提到的劉晖身材較胖,肚子很圓,她很早就考取了健美操指導員證。不過,她的健美操似乎僅限于讓學員有一個好身材,對她自己無效。她笑稱自己是“運動圓”,而非“運動員”。

劉晖對羽毛球的熱愛屬于“人菜瘾大”的一類,自言實在沒有這方面的天賦,更難于取得好的成績,但她又熱愛這片場地,不願放棄。于是,她選擇了一條适合自己的路,既可以讓自己繼續為推動這項運動做力所能及的事,又可以近水樓台地接觸各路羽毛球人士,還可以看更多精彩的賽事,那就是當做羽毛球俱樂部的管理人員。

近年來,劉晖除了帶隊參加雙雄會、南甯市羽毛球節、南甯市錦标賽、南甯市業餘俱樂部聯賽等各項賽事,還組織俱樂部隊員到周邊城市百色、柳州等地參加團體賽、交流賽。她笑稱自己帶的隊是千年老二,因為基本上都是獲得第二名。此外,劉晖還參與承辦多個大賽,如東盟城市羽毛球邀請賽、華人杯邀請賽南甯站等。

身邊|劉晖:熱衷公益扶貧的羽球菜鳥
身邊|劉晖:熱衷公益扶貧的羽球菜鳥

助高校學子和鄉村娃娃圓羽球夢

羽毛球是适合所有人的運動,對此劉晖有一系列的想法,她也一直在助力推進讓羽毛球走進各大院校,走進鄉村,走進殘障人士學校。

羽毛球被許多人所喜愛,高校羽毛球交流賽的舉辦不僅增進了羽毛球愛好者之間的友誼,也為各位同學提供了一個交流球技的機會,有助于校園運動競技氛圍的形成。談及讓羽毛球走進各大院校的活動,劉晖介紹說:“舉辦這樣的交流賽,既是為了宣傳南甯市宇冠球館體驗課和暑假班,更重要的是可以豐富學校的業餘文化生活,增強學生體質,提高技術水準。”秉承這一理念,劉晖積極聯系各相關機關,先後組織了廣西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桂林理工大學扶綏分校等高校進行羽毛球交流賽。

在讓羽毛球普及鄉村的活動中,經多方溝通協調,劉晖選擇在六一兒童節前夕,由南甯市宇冠羽毛球俱樂部和南甯培碩教育資訊咨詢有限公司等機關主辦關愛村裡孩子系列活動之愛的奉獻——讓愛的陽光普照鄉村的孩子,該活動的主題是“為了鄉村孩子在家也能過自己的節日,讓我們把愛的陽光撒向村裡的孩子,奉獻我們一點點的愛”。在劉晖的帶領下,大家組織了豐富的活動,以達到“讓孩子閃爍雙眼、讓孩子放飛翅膀”的初衷。他們把羽毛球拍、羽毛球等用品送到村裡,把這項運動帶進村裡,俱樂部的隊員們還親自給村裡的孩子們展示羽毛球技能,傳授羽毛球技術。

身邊|劉晖:熱衷公益扶貧的羽球菜鳥
身邊|劉晖:熱衷公益扶貧的羽球菜鳥

辦賽與公益扶貧相結合

近幾年,南甯市宇冠俱樂部在劉晖的主推下,經常開展體育助力扶貧公益活動。除了送拍、送球給困難學生、鄉村孩子、老人、殘疾學校等組織和群體外,還針對不同年齡層,在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敬老節等節假日舉辦助銷貧困村農産品和送羽毛球用品活動。此外,他們還助資桂林理工大學患病學生;與特殊學校建立合作夥伴,為殘障人士提供公益健身課程及開展羽毛球活動;開展關愛鄉村孩子的幫結及傳授球技活動。

劉晖說:“我們所有的活動都是為了讓體育尤其是讓羽毛球運動面向所有人,用健康的體魄扶貧、扶志、扶智,用體育助力打赢脫貧攻堅戰。”這也是劉晖作為一名脫貧攻堅的第一書記和羽毛球愛好者的雙重夢想。

如果說鄉村孩子的羽毛球是從零開始,那麼殘疾孩子的羽毛球就是從負數開始,他們每進一步就收獲一分,人殘志不殘,從娃娃抓起,扶貧扶志。劉晖通過與廣西扶綏縣特殊教育學校合作,在該校選拔好苗子,無償開辦殘障人士健身操教育訓練班和聾啞人羽毛球訓練。同時,她還與南甯市殘聯對接,申辦殘障人士羽毛球教育訓練班專項課程。

劉晖經常牽頭聯系贊助商贊助參加業餘賽事的隊伍,還把村裡的特産如荔枝、土鴨蛋、烏雞蛋、芒果、蛋黃酥等帶進比賽現場,或作為比賽的獎品,或在現場展示。更有趣的是,她還把參加團體賽的隊名命名為“屯裡的魚隊”、“屯裡的蛋隊”、“屯裡的果隊”、“屯裡的菜隊”、“屯裡的蛋黃酥隊”等等。

這就是劉晖要與我們分享的故事,她提出讓業餘羽毛球運動與脫貧攻堅這個大目标相結合,讓羽毛球走進高校,走進鄉村,走進殘疾學校,為助力推進羽毛球的全覆寫而努力。

脫貧攻堅和羽毛球,看似不太相關的兩個命題,卻能在劉晖手上完美結合,用劉晖的話說:“讓鄉村孩子和人殘志不殘的孩子也能夠在羽毛球場上享受羽毛球,讓他們充分展示自我,增強信心,羽毛球應該是屬于所有人的運動。”

身邊|劉晖:熱衷公益扶貧的羽球菜鳥

#本文節選自2022年1月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