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者無私的漢文帝引領“文景之治”,華夏盛世即将來臨

12月14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公布,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線上會議,公布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在安息近2200年後,一代明君漢文帝再次回歸人們視野。讓我們拾起眼光,穿過兩千年的曆史迷霧,回望那個雄渾壯闊、強盛偉大而又和諧包容的西漢年代。

王者無私的漢文帝引領“文景之治”,華夏盛世即将來臨

國家文物局會議

算命算出來的太後:薄姬

說起漢文帝,就不得不說他的生母薄姬。

漢文帝劉恒其母薄氏早年為魏王魏豹的夫人,薄姬的母親魏媪請相士許負到魏王府給薄姬相面。許負說薄姬相貌大貴,将來生下孩子一定能當天子。魏豹大喜,随即叛漢,後被韓信所擒。降漢後魏豹與禦史大夫周苛同守荥陽,楚軍圍困荥陽時被周苛所殺。薄姬當年在魏豹被俘後被送入漢軍織室織布,劉邦見她有些姿色,就納入後宮。薄姬偶然間被劉邦臨幸一次,生下劉恒,之後又被冷落,薄姬和劉恒母子并未得到劉邦的寵愛。公元前196年,劉邦親征平定代地陳豨的叛亂,将代地分封給七歲的劉恒,劉恒被立為代王 。于是,年幼的劉恒帶着母親薄氏,遠離長安,前往遙遠的代地就任。代地地處西北邊疆,毗鄰匈奴,屬荒漠貧瘠苦寒之地,然而薄氏卻甘願跟随劉恒一同前往代地。薄氏不貪戀長安都城的繁華,也不仰慕皇族權勢的尊崇,她一生無欲無争,她和兒子劉恒一起平靜地生活,陪着兒子劉恒在代地平平安安地當王。

薄氏出身于原魏國宗室之後,曾苦讀《道德經》,信奉“清淨無為”的道家思想。《史記 · 呂太後本紀》記載:代王方今高帝見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後家薄氏謹良。且立長故順,以仁孝聞於天下。《後漢書 · 光武帝紀》也曾記載:薄太後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後尊号曰高皇後,配食地隻。民間也建有“薄姬廟”、“薄姬祠”以紀念薄氏福澤百姓的恩德,這些都記錄了薄氏謹良賢德慈仁的德行。

王者無私的漢文帝引領“文景之治”,華夏盛世即将來臨

薄姬

史上最幸運的皇帝:漢文帝劉恒

代王劉恒深受母親薄氏的影響,信奉清心寡欲的道家思想。諸呂之亂後,謙謹仁厚的劉恒開始站上曆史的舞台。

漢文帝劉恒(公元前203—公元前157),是漢高祖劉邦的第4個兒子,漢朝第3任皇帝。劉恒受其母薄氏影響,無欲無争,無意與其他皇子争奪繼承權,甘願被分封到代地為王。代地偏僻,且臨近好戰的外族匈奴,當時其他皇子都不願意到代地為王。劉恒在任代王期間,幾乎被朝野遺忘。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是因為劉恒這種謙退的态度,他們母子二人幸運地逃過了呂後時代殘酷的宮廷之災。

等到陳平、周勃平定“諸呂之亂”,商議确定最後的皇位人選時,蟄伏已久的劉恒進入了視野。最後他成為了史上最幸運的皇帝。

漢文帝劉恒在位二十三年,奉行道家黃老學說,提倡“無為而治”。漢文帝在位期間穩定了社會秩序、緩解了社會沖突。在施政上,漢文帝厲行節儉、勵精圖治,注重清淨無為,不瞎折騰,讓百姓休養生息,恢複生産。當時國力日盛、四海殷富,漢文帝開創了中國曆史上封建王朝的第一個盛世,史稱“文景之治”,奠定了西漢200年的基業。

王者無私的漢文帝引領“文景之治”,華夏盛世即将來臨

漢文帝

01 劉恒治代

劉恒七歲被立為代王,都于晉陽。

劉恒到代地後,在母親薄氏的教導下,逐漸養成沉着冷靜、寬厚仁慈的性格特點。劉恒平日裡為人低調,性格謹慎,在外人看來是個英明賢能之人。在其治理代地的十五年間,劉恒悉心治理代地,認真學習治理地方的方法。劉恒大力發展生産、與民休息、發展生産,實行輕徭薄賦、與民同息的政策,以德化民,以農為先,把代地治理得民富國強,成為阻擋匈奴南下的屏障。

據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劉恒在晉陽期間,經常到清徐馬峪一帶牧馬,與民叙談。原晉源一帶流傳,漢文帝在晉陽"龍潛"十五年。二月初二這一天,是他離晉傳回長安當皇帝的日子。當時老百姓紀念"二月二",是為了慶賀劉恒登基。民間還流傳着漢文帝"侍母孝道"的故事。"二十四孝"中,有"文帝嘗藥"一篇,在古代民間家喻戶曉。

02 文帝繼位

公元前180年,代王劉恒迎來長安的使者,使者是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派來迎接劉恒進京繼承皇位。面對從天而降的皇位,劉恒卻并沒有表現出興奮之情,相反卻表現得非常冷靜,他的心中充滿了疑慮。劉恒心中的疑慮是有原因的,因為此時的西漢政局已陷入波詭雲谲的複雜局面之中。

高祖駕崩,呂雉作亂,元老之臣聯合劉氏宗親消滅呂氏一族。随着呂後的去世,朝野混亂,出現權力的真空。元老之臣争功驕縱,各有打算;以齊王劉襄為首的劉氏宗親忿然不滿而蠢蠢欲動,時刻觀察着周圍的形勢;被呂後所立的“傀儡皇帝”劉弘來源也并不正統。此時,匈奴也趁亂大肆進攻中原,北部長城一片狼煙。前有秦朝二世而亡,昭示鮮活的先例,而西漢自漢高祖至漢惠帝也剛經曆二世。内憂外患之下,當時的政權恰似前秦的翻版,看上去滿是亡國之相,稍有不慎,就會重蹈前秦的覆轍。

考驗劉恒的時候到了。

在反複确認之後,劉恒赴京城即位。劉恒在入主未央宮的當晚,釋出三道聖旨,一舉穩定朝野。

第一道聖旨是自保,他派親信宋昌和張武負責守衛京師,統領京師軍隊。軍隊提供軍事保障,既防範劉襄、劉長等劉氏宗親,同時也削弱對舊臣的依賴。 第二道聖旨拉攏人心,他封賞有功之臣,恢複劉氏宗親的土地。安撫元老之臣及劉氏宗親,文武百官和王室宗親開始擁護劉恒,連原本的反對派也紛紛開始支援他。此舉徹底扭轉局面,建立起一個穩定的政治官僚集團。第三道聖旨便是制衡,他封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以此劃分派系。他讓官僚集團有所競争,互相制衡,以此維持平衡。

三道聖旨營造出一個穩定的政治局面,充分展示漢文帝高超圓融的政治才能。漢文帝的威嚴開始确立,漢朝得以再次恢複穩定,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03 文帝新政

漢文帝劉恒倡導息兵養民。他本人也勤儉節約,勵精圖治,以民為本,還讓皇後帶着宮内嫔妃和宮女織布匹,自己也親自下田種地。在皇宮裡發動侍衛種菜,自給自足。帶頭做了表率作用後,天下奢侈之風大減,社會經濟重新繁榮。然後弛山澤之禁,使天下人可以在窮困潦倒之時,進山打獵,得以生存。

漢文帝非常重視農業,興修水利,發展經濟,減輕徭役和賦稅,對各項措施大膽改革。尤其是從文帝十三年(前167年)起,連續免除全國田賦長達11年,這在封建社會是絕無僅有的。在他輕徭薄賦的政策之下,民生得以改善,百姓衣食自足,經濟快速恢複,社會穩定,人丁興旺,政通人和,到處充滿生機,一派繁榮景象。由此,國家經濟發展,财政充實,與漢朝初定之時相比,有天壤之别。

文帝還下诏,允許私人開礦,制鹽,開發漁業、林業等。撤掉設定的關卡,允許人們自由交易,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發展,迎來了封建王朝的第一個盛世。

文帝還在邊地建立馬苑36所,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用官奴婢3萬人,養馬30萬匹。在民間,同樣獎勵老百姓養馬,以滿足邊防對馬匹的需求。進而加強了漢朝對匈奴的抵禦能力,也促成了漢武帝時期大破匈奴,建立強大的西漢王朝。

這所有的一切,都為西漢後續的200年長治久安打下了堅實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基礎。

秦朝奉行的是以法家思想為基礎的專制統治,秦始皇遠交近攻滅六國而統一天下,但在守成方面使用“秦制”失度而引起暴政,至秦二世而亡。漢文帝劉恒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整理改革了律法,促進了漢朝治理的規範化,還修正秦朝及西漢初年的嚴刑酷法。他逐漸廢除自秦以來一直在執行的“連坐”,不久之後又廢除“诽謗妖言法”以及肉刑。漢文帝用道家仁德、禮儀之術,逐漸取代之前嚴苛的法家統治,使人們在穩定寬松的環境下休養生息。

漢文帝的即位,是中華民族的一次重要轉折。他将國家治理的指導思想由秦時沿襲下來的法家思想轉為以仁德、無為、自我完善為核心的道家思想,進而打開了整個社會思想的禁锢,極大促進了社會的進步。這不僅穩固了政權的統治,而且也為後來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指明了方向,鋪平了道路。自此之後,曆朝曆代都以儒家思想為基礎進行國家治理,儒家文化延續2000餘年,締造了一個大一統的中華文明。

薄姬的謹良賢德開明,一脈傳承給兒子劉恒,漢文帝劉恒将其發揚光大,并身體力行,默默地将中華文化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王者無私的漢文帝引領“文景之治”,華夏盛世即将來臨

漢文帝侍母病

王者無私與我将無我

01 王者無私

劉恒從代地出發,進京接受皇位,到達長安郊外時,發生了一件事情。

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平亂功臣到渭橋迎接新君。在平定諸呂之亂中,周勃、陳平居功至偉,成為當時朝廷實際的掌權派。當劉恒車架到來時,太尉周勃突然上前,向劉恒行大禮,請求借一步說話。周勃是想在衆功臣之前将皇帝玺符送給劉恒,得到一個頭号功臣的政治資格。

正常情況下,遇到這種事,常人大機率會上前扶起周太尉,表示問候和感謝。劉恒當時年僅二十三歲,卻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與穩重。他遣代王中尉宋昌阻攔說:“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無私。”意思就是:如果你要談公事,就請公開地說;如果是私事,做王的是沒有私事的。

“王者無私”由劉恒借宋昌口中說出,傳達出漢文帝劉恒遠大的政治抱負,其賢德的品性、樸實的作風、圓熟的國家治理,為曆代所傳頌。

02 兩個時代的對比

對比西漢文帝時代和當今中國,雖相處兩個完全不同的年代,但仔細觀察,卻可以發現兩者真真切切地存在諸多的共同之處。

(1)發展階段 漢文帝之前的西漢王朝曆經漢高祖劉邦和漢惠帝劉盈二帝,經曆一個王朝從成立,到權鬥、混亂,到再度理順、中興的過程。當今中國的發展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前後曆經五代上司人,從新中國成立,到抗美援朝、到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當今中國也正處于再度中興的節點。

(2)國際形勢 漢文帝理清朝野關系,實行息兵養民的政策,對内發展農業,輕徭薄賦,改善民生,對外則止戈休戰,與匈奴和親,德服南越,營造出和諧寬松的政治環境。當今中國從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始奉行“韬光養晦”的政治政策,局勢安定,政通人和,減費降稅,注重民生,人民勠力同心,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3)國家意志 國家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上司層的高瞻遠矚。一個王朝的強大離不開一個偉大的上司者,對于古時的漢朝是如此,對當今的中國更是如此。漢文帝剛接手時的西漢王朝國力并不雄厚,但漢文帝憑借“王者無私”,勵精圖治,開創“文景之治”,才逐漸使得國庫充盈、國家強盛。當今中國改革開放,共同富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社會上下欣欣向榮。透過這種繁榮昌盛的景象,我仿佛回到強盛的西漢時代。

王者無私的漢文帝引領“文景之治”,華夏盛世即将來臨

漢朝軍隊

後續演化

漢王朝在漢文帝開創“文景之治”後,曆經漢武盛世、孝宣中興,國力持續增強,至漢宣帝劉詢期間國力達到極盛。漢宣帝期間,設立西域都護府,開辟絲綢之路,收複南匈奴,四夷賓服、萬邦來朝,所有這些都彰顯着漢朝的強大。此時的西漢王朝已成為整個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迎來最繁榮昌盛的時期。

在農業社會,土地、人口、軍事和經濟是衡量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幾個方面。土地方面,漢王朝整個疆域面積由漢初時的340萬平方公裡左右擴充至609萬平方公裡,接近于翻倍。人口方面,由漢初的約3000萬達到6500萬的峰值。漢朝兵力強盛,東并北韓,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漢朝時期的GDP具體數字不詳,但據專家估計,漢朝GDP約占當時世界的26%。

以史為鑒,反觀當今。

當今中國與西漢文帝時期“文景之治”相神似。新中國成立七十二年,現已到中興的節點。現在我們身處的世界已是工業社會,對于工業社會,經濟、技術與人口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的幾個重要方面。經濟方面,中國GDP由建國初期的466億(1949年)增長至101.6萬億(2020年),增長2180倍,所占世界的比例由4.5%提升至17%,離漢朝時的26%稍有差距。衡量科技水準有多種次元,根據《自然》雜志(Nature)2018年WFC(權重分數式計量)統計,中國已成為全球科技水準第二大貢獻國,僅次于美國。另外,無論是從教育、R&D、專利申請,還是從工業、軍事、航空等行業發展,都可以看到我國已成長為科技強國,處于世界科技發展的前列。人口方面,則由建國初期的5.4億(1949年)增至14.1億(2020年),人口增長160%。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和科技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發展,随着時間的推移,可以預見我們的GDP所占世界的比例還會進一步增加,科技水準也會進一步提升。

曆史讓人理智,但面對現實,卻很難不讓人感到樂觀。對于後期的演化,我們已可以隐約地看到結局——

01 發展趨勢

中華民族必将再次複興。曆來,中華民族在面臨苦難時,都會迸發出強大的能量。同樣,在國家治理上,我們隻需做好自己的事情,解決好自己内部的問題,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關于我們内部需要做好的事情,下次有機會再講。

這說起來很簡單,但對于很多國家都難以做到,就像一個學生,不是你自己想學好,就能學好的。但對于中國,隻要我願意,我就能學好,甚至直接就能考第一。對于我們,這好像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在我們民族發展的曆史之中。這其實取決于三個方面:

(1)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三言兩語難以說清。自漢文帝開啟民智,開創統治思想的包容性,提高了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在此基礎上,漢武帝确立以儒家哲學思想為主的政治指導思想,奠定了中華文化發展的根基,将中華文化帶上發展的寬廣大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智、道、民本等等,都是中華文化這棵蒼天大樹上的一根根枝丫。悠久的中華文化浸潤着每個中國人,形成了中國人深入骨髓的價值觀。優良的中華文化,造就謙恭進取、勤儉苦幹、考慮長遠的中國人。這樣的中國人,走在哪裡,都是世界的一股清流。這樣的人認真起來、被組織起來,還有什麼不能做到的呢?

(2)地理條件關于中國的地理條件優勢,單獨展開都是一篇長篇大作,在此不再贅述。我們隻需知道,中國臨海靠山,戰略地理優勢突出,中國有着極其優越的地理條件:中國地處北溫帶北緯20°到50°之間,适宜人居環境。西部有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北有黃土蒙古高原山脈。之間有河西走廊,經過新疆,直通中亞至歐洲各地。西部青藏雲貴高原阻擋西亞、南亞文明強權的東侵,北部黃土高原橫亘,山脈上築建萬裡長城,再往北是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地區,防止蒙古西伯利亞遊牧民族的侵略。中國有漫長的海岸線,有廣闊的内陸,是海陸兼備的國家。境内有長江、黃河、淮河、遼河、松河、黑河、珠江等水系流經東部大平原,土地肥沃,利于農作物的種植。這樣優越的地理條件,導緻外敵難以入侵,我們隻需做好自己,就能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3)大國優勢大國彙集的優勢,是小國所難以比拟的。一場局部的天災或人禍,對小國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但對擁有巨大體量的中國,卻不會造成緻命的傷害。比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對當地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這樣的災難對于小國可能就是滅頂之災,但根據之後的統計,汶川大地震對當年整個中國經濟的影響,僅僅是2008年全國GDP增長減少0.2個百分點,為9.7%。這對于當時以兩位數速度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來說,影響顯然不大。

中國的大國優勢展現在:

a. 中國經濟發展回旋餘地大,具有戰略縱深,宏觀調控餘地大。經濟發展的梯度差異明顯,經濟發展的進退空間巨大。我國幅員遼闊,國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裡,地區發展梯度明顯。随着一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深入推進,将不斷拓展發展空間,進一步釋放發展潛力,更加擴充區域的回旋餘地。

b. 市場資源空間廣闊,發展空間大。經過了新中國70年建設、特别是改革開放40年的洗禮,我國形成了其他國家無可比拟的龐大市場空間:超過14億人口、9億勞動力、8億網民、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技能的人才資源、1億多個市場主體,這些動辄數以億計的市場資源和空間,就是參與全球經濟競争的重要競争優勢,也是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移山填海的力量。

c. 産業門類齊全。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工業大國、制造業大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産品中,220種工業産品産量居世界首位,且産業鍊條非常完備。工業化也為國家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使我國擁有其他國家無法比拟的産業配套能力、技術成果轉化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即便有些行業受到一些外部影響,通過其他行業的加快發展,不僅能彌補、促進、支援這些行業克服困難,更能夠有效對沖其對整體經濟的影響。

d. 抗風險能力強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駕馭能力不斷提高,經濟決策效率和工作執行力不斷增強,廣闊的市場空間、區域經濟梯度發展、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都使中國經濟具備了非常強的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

e. 強大的政治制度内在優勢 中國在黨中央的統一上司下,全國一盤棋,大力協同,集體攻關,把有限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來,形成了幹事創業的強大合力。能夠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實施一些重大項目,迅速提高生産力和國際競争力。借助集中力量辦大事,使得資源效用最大化。

擁有悠久璀璨的中華文化,同時具備極佳的地緣地理條件,更兼備大國的優勢,這些都決定了隻要我們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解決好自己内部的問題,别人就無法從外部擊敗我們,我們國家崛起、民族複興指日可待。

02 未來發展

曆經“文景之治”,漢武帝攘夷拓土,國威遠揚,至漢宣帝收複匈奴,平定外族,控制河西走廊,建立西域都護府,開辟絲綢之路成為連接配接東西方的通道,中華文明第一次走出中原,開始與其他文明之間的碰撞。中華文明的這次出走,不僅認識了其他的文明,同時也被其他文明所認識。張骞出使西域、蘇武牧羊,都是兩種文明互相認識的過程。

互相認識的結果是強大的中華文明徹底壓倒周圍的弱小文明。

漢朝軍事實力強大,擁有強大的影響力,藩屬國達到50多個,包括匈奴、烏孫、鮮卑、烏桓、大月氏、大宛、西域三十六國、百越(東瓯/閩越/南越)、北韓、三韓(馬韓,辰韓,弁韓)等等,各藩屬國向中原王朝上貢,大漢王朝影響力遍及整個亞洲,當時漢朝的軍隊威名遠揚到中亞,盛極一時。

關于這些藩屬國的後續發展以及我國的未來發展展開篇幅較長,我将在下一篇做詳細說明。

03 時間

西漢時期幾位皇帝及其在位時間跨度見下表:

王者無私的漢文帝引領“文景之治”,華夏盛世即将來臨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經漢惠帝,至呂雉專權漢朝國運下行。随着漢文帝即位,穩定朝政,息兵養民,開創“文景之治”,将華夏文明重新帶回強盛的道路。漢武帝在位54年,開疆拓土,建立了中華民族的基本盤。直至漢昭帝、漢宣帝時期,先後曆經七代帝王,大漢王朝終進入最鼎盛時期。

對應西漢王朝的更疊可以看出:漢朝建立至漢文帝初年共曆時12年,“文景之治”持續39年,經過54年的“漢武盛世”,進入後面38年的“昭宣之治”。

以西漢王朝為模闆,反觀當今中國。當今中國對應處于漢文帝“文景之治”時期,而即将進入“漢武盛世”。在此從大勢上依據曆史的發展,大膽推演一下中華民族再次複興的時間,純屬一家之言,以供飯後之樂。

新中國成立至今73年,從最低谷崛起,其艱難困苦程度遠超當年漢初時期,是以前期準備積累時間相當于西漢建立至“文景之治”兩倍的時間,是情有可原且可以了解的。接下來新中國勢必會迎來更英明、更強硬的一代上司人,經過新中國的“漢武盛世”,然後進入鼎盛時期。考慮到傳統農業社會是直線型增長,現代工業社會則是指數級增長,對應的時間勢必會大大縮短,而優勢建立以後,其維持的時間也會更長。另外,從周期律來看,曆史的大緻周期是60年,正好是一甲子的時間。

結合這幾方面的時間發展規律,我們保守地做如下預計:接下來我們會迎來27年的新“漢武盛世”,即在新中國建立100周年之際(2049年),繼續開疆拓土(不一定是疆域面積的增加),建立新中國的“華夏盛世”。屆時我們将會迎來一個萬國來朝的盛世王朝。如果有幸的話,我們在有生之年應該能夠看到。然後曆時20年,在2069年左右,中國會進入至少60年的鼎盛時期(2069年—2129年)。

時光長河奔流不息,浪花淘盡千古英雄。世事紛繁複雜,凝視之下卻是曆史的輪回。社會在人性的裹挾下加速狂奔,隕葉腐枝蕭然而下,鳳翥鵬翔逐光而行。中華文明生生不息,高舉火把,引領人類走向新生!

原創不易,喜歡這篇文章就請多多轉發分享朋友圈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