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考古裝置的更新,考古人員日漸專業化,以及群眾們的保護國家文物的意識的提高,使得如今越來越多的古墓以及古墓中的文物得到良好的保護。
然而,卻還是有讓考古人員們頭疼的一個群體,那就是盜墓賊了,多少古墓慘遭毒手,又有多少文物下落不明。

在江蘇就發現了神秘水塘,塘中的水永遠也抽不幹,專家表示:下面埋着中國第一昏君。然而,這個昏君的墓穴卻早已遭到盜墓賊的破壞,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在2012年時,在揚州市西湖鎮的曹莊村外,有一處高崗地,當地的村民都稱這片高崗地位“後頭山”。
在上世紀時,村子裡曾經發生過一件奇怪的事情,在村子的不遠處有兩個水塘,位于西面的水塘名叫明塘,而東面的則叫焦塘,這兩個水塘的構造組合起來,就是一個陰陽八卦圖的形狀。并且幾十年以來,即便是遇到旱災,這兩座水塘也從來都沒有幹枯過。是以村民們對這兩個水塘也十分的好奇,曾經想将水抽幹,但是水塘的水卻是怎麼也抽不幹,是以村民們隻能放棄。
到了2013年4月12日,揚州市一處房地産項目工地,發現了兩座殘存的古墓。考古專家考察後,人為兩墓為隋末唐初磚室墓。
而在其西側墓中出土一方墓志,其銘文中有“随故炀帝墓志”等字樣,顯示墓主人應為隋炀帝楊廣!
沒想到,這個中國第一昏君,竟然長眠于此!
之後,考古現場還出土了一共有100多件玉器、銅器、陶器以及漆器等,雖然其數量并不多,但在盜墓者光臨後,隋炀帝墓内還能發現這些珍貴文物,也是讓考古人員感到欣慰了。而在二号墓還清理出一具遺骸,這具遺骸經專家考證為女性,其身高約1.5米,而此人便應該是蕭後了。
然而,在《論語》說:“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也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意思是,纣王并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壞,隻因為他是亡國之君,是以天下的人就把所有的壞事都歸到他的頭上。而隋炀帝楊廣,無疑也是是以而成了大昏君。
其實,隋炀帝還是有所建樹的。他曾率軍南下消滅南陳。并且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以及改州為郡,還有改度量衡依古式等,對于後世頗有影響。
那隋炀帝為什麼被稱為昏君呢?
據《貞觀政要》中記載魏征與唐太宗的對話說:隋炀帝志在無厭,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營造,小不稱意,則有峻罰嚴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競為無限,遂至滅亡。
首先,隋炀帝荒淫無度,他的每次出遊,每次都會動用國家相當大量的物力以及财力,并且他為了滿足自己的妃子的要求,不惜大造宮殿,将大江以南、五嶺以北的奇材異石都運到洛陽去,同時還下令讓江南造龍舟以及雜船數萬艘,而這使得大部分的役丁死亡。進而導緻百姓不滿,緻使後來的農民起義。
并且,隋炀帝好大喜功,他三次發動了對高麗的不義戰争。而這些戰争,不僅是耗費了大量的物資,且還因為指揮失誤,導緻從征的将士們大批的慘死異鄉。戰争所加給廣大人民們的負擔,是十分的沉重的。
還有,隋炀帝用嚴刑峻法,殘酷的鎮壓人民。在613年時,炀帝鎮壓了楊玄感的反隋起兵,并捕獲了其同黨,最後對其用極為殘酷的車裂刑。
同年,隋炀帝派王世充鎮壓江南劉元進的起義,将其起義群衆全部活埋,死者多達三萬人。最後,隋炀帝在統治階級内部也殘忍猜忌,寡恩無情。
隋炀帝的暴行,使得社會生産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是以人民大衆遭受着無比的痛苦。而隋王朝暴虐統治的結果,也激起了千百萬人民群衆們的反抗,是以隋末農民大起義不可避免地爆發了,而暴君隋炀帝的最終結局便是身敗名裂,王朝覆滅。
而在隋炀帝死後,他也被人稱之為中國第一昏君,并且其墓穴也是規模不大,甚至當地人都不太清楚此地竟然有皇陵,再加上還遭到了盜墓賊的盜竊,這恐怕也是他生前所作所為的報應吧。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參考資料:《論語》、《貞觀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