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圖書館藏清宮“天祿琳琅”曆時八年成功修複

1月7日,國家圖書館召開館藏清宮“天祿琳琅”修複項目重大成果新聞釋出會,宣布曆時8年之久的國家圖書館藏清宮“天祿琳琅”修複項目取得圓滿成功,正式結項。這是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最大的一次針對國圖珍貴古籍的專項修複行動,取得重大成果。

國家圖書館藏清宮“天祿琳琅”曆時八年成功修複

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熊遠明介紹了“天祿琳琅”修複項目基本情況及重要意義。“天祿琳琅”是清代乾隆皇帝将皇宮各處藏書中宋、金、元、明版舊書進行擇選,掇之菁華置于昭仁殿而成的重要藏書。雖為清宮珍視專藏,但從建立直至20世紀50年代,幾經坎坷,磨難頻生。期間火、盜、兵、蠹,緻使藏書大量損佚,664部中已有近60部不見影蹤,存世的600餘部主要存藏于我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目前,國家圖書館藏“天祿琳琅”279部,其中宋、元刻本占比較大,并且儲存着《欽定天祿琳琅書目後編》中最為珍貴的大部分古籍。這些古籍不僅刊刻年代久遠,有的還是存世孤本,彌足珍貴。

國家圖書館藏清宮“天祿琳琅”曆時八年成功修複

2013年6月,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完成了“天祿琳琅”未編書的編目并對其進行了破損情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這批書籍中百分之十屬于一級破損,急需搶救性修複。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以此為契機,計劃開展“天祿琳琅”修複項目,用若幹年時間完成這批珍貴古籍修複。随後,邀請古籍修複領域有關專家對“天祿琳琅”修複方案和工作計劃進行論證。專家認為開展本項目對古籍修複、人才培養及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一緻通過修複方案,建議盡快開展相關工作。在“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經費的支援下,國家圖書館藏清宮“天祿琳琅”修複項目正式啟動,由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資深修複師朱振彬擔任首席專家,帶領國家圖書館古籍修複骨幹崔志賓具體承擔修複工作。

國家圖書館藏清宮“天祿琳琅”曆時八年成功修複

據朱振彬介紹,國家圖書館藏“天祿琳琅”其殘損比例較高,占到一半以上。這與前述國寶曆經輾轉、儲存不當等有關。殘本影響編目,不利閱覽與研究;不及時修複,破損隻會加劇,影響生存。盡管善本庫房已經有了良好的恒溫恒濕條件,但殘損書籍中所攜帶的黴菌以及絮化、粘連等紙張病害情況,随着時間推移也将會愈加嚴重。

在修複過程中,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不僅為修複項目提供部分經費,在舉辦“第九期全國古籍修複技術與工作管理研修班”時,還以“天祿琳琅”專項修複為主題開展研習,擇優選出來自北京、天津、山西等地在古籍修複一線崗位表現突出的12位古籍修複業務骨幹接受教育訓練、切磋技藝,參與“天祿琳琅”修複,将修複的新技術新收獲與同行分享,不僅創新了教育訓練模式,也帶動全國古籍修複行業發展,對全國古籍修複人才培養起到了示範作用。

國家圖書館藏清宮“天祿琳琅”曆時八年成功修複

經過8年多的努力,項目涉及的破損古籍全部修複完成,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2021年12月,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組織召開專家驗收會,專家對修複項目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與會專家認為“天祿琳琅”修複項目超出了預期目标,是國家圖書館繼“敦煌遺書”、《趙城金藏》等修複項目後,又一重要珍貴古籍修複項目。項目修複體量大、難度高、情況複雜,團隊針對每一件藏品不同的情況制定方案、開展修複,在全面貫徹現行修複理念與原則的基礎上實作了創新和突破,做到了“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參與修複的人員多,由經驗豐富的資深修複專家領銜指導、青年修複師共同參與,這對國家圖書館新時期古籍修複人才梯隊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将國家圖書館古籍修複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準,也為此後大型古籍修複項目科學化、規範化開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資料,具有裡程碑意義。

國家圖書館藏清宮“天祿琳琅”曆時八年成功修複

據悉,2022年,為實作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關于“加強文物和古籍保護研究利用”目标,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将舉辦“天祿琳琅”修複展,出版相關修複成果,推廣修複經驗和科研成果。同時,将做好國家級古籍修複中心工作進展複核和第二批國家級古籍修複中心申報工作,适時啟動後續古籍修複項目,繼續推進國家級古籍修複技藝傳習中心及附設傳習所等工作,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全社會古籍保護意識,講好中國故事作出新的貢獻。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岩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