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向秦始皇提出一建議,秦始皇不以為然,幾十年後果然滅國

秦始皇掃平六國後,有一個人曾經向秦始皇提出要更改國體,秦始皇卻斷然拒絕,可是誰也想不到,這竟然給大秦滅亡埋下了禍根。此人到底是誰?他又提出了什麼樣的建議?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公元前221年,經過百年的紛争和後十年的苦戰,秦國終于以一國之力掃平了六國,成為了中原統一王朝。

此人向秦始皇提出一建議,秦始皇不以為然,幾十年後果然滅國

别看秦始皇已經定鼎中原,可畢竟是第一次做天下共主,秦始皇的内心也非常慌亂。以前管的地盤兒,是秦國這塊巴掌大的地方,所有的子民都在自己的腳下,管起來相對非常容易。可如今六國都已收在囊中,在想用管理秦國的辦法來管理天下,顯然就已經不靈了。

為了能夠找到一個合理的方式來統一管理國家,秦始皇特意召開了一次朝會,就“大秦國體制”展開了深刻的會談。首先發話的肯定是丞相,當時秦國的丞相叫王绾,号稱有天縱之才對于治國,他有着自己的一套理念和見識。

此人向秦始皇提出一建議,秦始皇不以為然,幾十年後果然滅國

王绾首先發話,他認為六個國家剛剛被攻破,人心不服,尤其是燕國,齊國以及楚國三地,離鹹陽最遠,若是不派重兵統領,恐怕日後必然生亂,是以往往認為王绾認為,應該把秦始皇自己的兒子分封到這些地方去,起碼也能鎮住場子。

對于這個意見,朝廷衆臣紛紛點頭,認為王绾的分析非常正确,尤其是以王子震懾的方式,更加讓人信服,起碼讓原來六國的貴族斷絕複國的信念。

此人向秦始皇提出一建議,秦始皇不以為然,幾十年後果然滅國

不過,總有人特立獨行,在人群中跟别人唱反調,李斯就是這樣的人。當時的李斯還是廷尉,也就相當于司法部長,專門管理國體刑律等問題。按理說,對于讨論國體,并沒有他什麼事兒,可是李斯為了表現自己,還是橫插一腿進來。

李斯對王绾的話進行了否決,并提出了自己讓人信服的建議——郡縣制。估計不少人都不知道郡縣制和分封制的差別,小編用大白話給您粗略講解一下。

此人向秦始皇提出一建議,秦始皇不以為然,幾十年後果然滅國

分封制:皇帝把天下的土地割成數塊,将每塊土地分給一個兒子,這個兒子也就相當于這塊土地的國王,掌管着此地的稅務,刑獄,兵馬,不但可以将本地的财政收歸自己囊中,而且還能豢養大量的兵馬,隻要每年向中央政府按時繳納一定的稅賦就ok了,假如中央政權受到了威脅,各地兵馬都要前來相助救駕,這種形式就叫作“勤王”。總而言之,該制度也就相當于一個大國之中分成無數個小國,小國的各位國君都要挺皇帝的統一安排。

郡縣制:就是将一個國家分為很多的郡縣,在郡縣中,由朝廷中央設定官吏管轄此地,中央對郡縣官員有任免權。正所謂“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就是郡縣制的實質。當地的官員有權管理稅務、刑獄、兵馬,卻無權擁有,所有的調配必須由朝廷中央發号施令。

此人向秦始皇提出一建議,秦始皇不以為然,幾十年後果然滅國

李斯認為,春秋戰國數百年的戰争,正是由于周朝實行分封制導緻的。李斯認為,即使是秦皇的子嗣,也不能分封各地,因為他們的後代會日益生疏,就如同周王室一樣,53個國的國君都姓姬,最終還是打的不可開交。如果采用郡縣制的辦法,就可以完美的避免這個問題,畢竟所有的任免權都在朝廷,這就是中央集權的最好方式。

此時秦始皇被李斯說的心服口服,最終廢止了王绾的建議,而選擇了李斯的郡縣制。不過,在整個過程中,他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李斯偷換了概念。

此人向秦始皇提出一建議,秦始皇不以為然,幾十年後果然滅國

王绾所提出來的分封制,隻是就齊楚燕三地而言,因為這三國的距離太遙遠,中央的權力觸手很難涉及。對于秦國能直接覆寫的範圍,才能實行郡縣制,可是李斯卻沒有根據形勢而有利配置設定,終于在幾十年後,郡縣制的弊端馬上顯現了出來。

秦二世時,由于“苛政猛如虎”,各地爆發了反秦的鬥争,最先拉起義旗的正是楚地的陳勝吳廣,接着便是項羽與劉邦的反秦起義,兩隻軍隊也都是從楚地雄起。在起義爆發後,秦國卻并沒有做出快速反應,由于離鹹陽太遠,所有的政令都不能及時傳達,因而拖慢了秦軍鎮壓的步伐。

此人向秦始皇提出一建議,秦始皇不以為然,幾十年後果然滅國

在主流的說法中,很多人對分封制不屑一顧,認為這是曆代王朝最大的弊病,可是話說回來,分封制既然能在以後的數個朝代中繼續被沿用,即使它有着不少的漏洞,可是它一定也有自己的獨特優勢,以吸引着曆代帝王。曆史都有兩面性,而我們看待它的眼光,卻必須要客觀與公正,這不僅是曆史之幸,更是文化之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