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淮安中院釋出2021年十大典型執行案例(九)

據淮安法院:

今天我們來看第九個案例

溫情執行,破探視權執行難題

案情簡介

2019年,陳甲和陳乙因感情不合到法院訴訟離婚。因二人的婚生子小小患有自閉症,需要長期康複治療,為保障孩子良好的治療和生活條件,法院判令小小的撫養權歸父親所有,母親陳乙每月支付撫養費直至小小年滿18周歲且能獨立生活時止。

對于母親的探視權,法院希望父母雙方協商一緻來解決。出于種種原因,雙方對探視問題始終無法達成一緻,導緻陳乙離婚後近兩年時間不能順利探視孩子,無奈之下,陳乙向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調查與處理

法官與陳甲溝通後了解到,小小目前正在接受治療,由于年紀較小,加之母親長期不在身邊且受病情影響,孩子忘記了母親的存在,陳甲擔心貿然探視會影響孩子的病情,其表示願意先與陳乙溝通後再作打算。然而雙方溝通再次未果,這也使得陳乙思子心情越發強烈。

2021年3月中旬,在法官的努力下,陳乙在小小就讀的幼稚園通過視訊監控進行了探視,在法官與幼稚園多次溝通後,幼稚園同意讓陳乙先在幼稚園與小小接觸,慢慢建立感情聯系。

就在陳乙在幼稚園單獨接觸小小的第二天,陳甲向法官反映,小小與其母親接觸後情緒變化較大,反應過激,拒絕再上幼稚園。幼稚園從保護孩子的角度出發,表示不再配合陳乙到幼稚園探視小小。

為圓陳乙的探兒夢,4月23日,法院再次主持雙方協商,陳甲詳細介紹了小小目前的身體和治療情況以及陳乙在幼稚園探視後小小的情緒反應,考慮到陳乙思子心切,陳甲表示以後同意在其陪同下讓陳乙探望小小。

5月13日,法官專程前往南京腦科醫院,就小小的病情與探視情況向專家咨詢,鑒于小小的病情以及許久未見到母親的實際情況,專家建議探視循序漸進,可以先通過視訊探視的方式加深小小對母親的印象,随後再進行進一步的接觸,以減少小小對母親的抵觸,幫助小小逐漸接納母親。在法官幫助下,陳乙多次通過視訊方式與小小進行了接觸。

6月16日,在法官再次組織下,小小在其父親、爺爺奶奶的陪同下來到法院,陳甲表示,小小可以在會議室與其母親見面。然而在陌生的環境下,小小明顯有些拘謹,為穩定小小的情緒,經法官同意,陳甲從安檢處取出手機,通過手機小遊戲來緩解小小的緊張情緒。

在會議室裡,小小邊玩遊戲,邊與母親聊天,氛圍越來越融洽,在小小的同意下,陳乙帶着小小走到法院訴訟服務大廳一起玩耍,小小與母親溝通良好,且獨處時也未出現過激反應,整個探視過程非常圓滿,實作了兩年來的首次完整、順利的探視。

典型意義

俗語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探視權案件一般不屬于疑難複雜案件,但卻是所有執行案件中最難辦理的。探視權糾紛如果進入執行程式,意味着夫妻雙方甚至雙方家庭之間沖突嚴重,無法正常溝通交流,孩子夾在雙方家庭中最容易受傷。

本案中,小小患有自閉症,需要着重保護。法官首先選擇在幼稚園這一孩子比較熟悉的環境下讓母親進行探視,在探視不順利的情況下,專門赴南京腦科醫院咨詢醫生,根據醫生的建議結合孩子的病情,通過視訊聊天方式讓孩子逐漸接受母親,最終在雙方親人的見證下促成圓滿探視。

法官的細心、耐心、專業讓思子心切的母親圓了探兒夢,讓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再次感受到濃濃的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