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的西北部,隴原大地的西南角,有一個叫臨夏的地方,它古稱“河州”,是絲綢之路南道的重要節點城市。近幾年随着旅遊業的發展,臨夏的美食越來越被廣大遊客追捧,連續多年成功舉辦的臨博會,更是在國際舞台上叫響了臨夏美食的品牌,吸引着全世界的吃貨們紛至沓來。

臨夏人會吃、善吃、更會做,無論是油黃面白、皮薄餡鮮的河州包子,抑或是鮮香味美、細嫩綿軟的手抓羊肉,成百上千種名優小吃為遊客提供着既新鮮又放心的美食體驗。眼看着一年一度的臨夏美食和民族用品博覽會就要舉辦了,作為一個資深吃貨,小編忍不住要給您推薦幾款自己最愛的美食。
發子面腸
01
發子面腸是兩種食物,最主要的差別為發子内裝肉,顧名思義面腸内裝的就是面了。
臨夏人制作發子是非常講究的,得用新鮮的全羊,取出羊腸經過很多道工序洗淨待用,再把心、肝、腰子和精心挑選的肉剁細,加入蔥白碎、生姜末、食鹽、胡椒粉等調味料拌勻制作成肉餡,灌入腸内,蒸熟。食用時鐵鍋燒油炒至微黃,盛碗,澆上蒜泥、辣椒油、老醋,色香味俱全。
河州老炒
02
臨夏人以面食為主,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數各類面片了。河州老炒就是河州老炒面片,以羊肉末、粉條、蔥、蒜等為主要原料,和面片一起炒制而成。曾盛行于80、90年代,90年代末被河沿面片代替,近年來再次回到大衆的視野,逐漸回溯到臨夏一帶。厚厚的一層羊肉粉條鋪在揪的大小合适色澤誘人的面片上面,光是看着就忍不住要吞口水了。
河州包子
03
河州包子以皮薄餡香而出名。比起素面朝天的包子,河州包子從外形上就已經俘獲了人心,以牛羊肉、韭菜或胡蘿蔔或白蘿蔔制成餡料,包好蒸熟,看上去油黃面白,晶瑩剔透,吃時沾上辣椒油、老醋更是清爽可口,風味頗具特色。
糖盒盒
04
糖盒盒是臨夏的一大特色美食,甚至可以說是回族的絕技之一。制作時用沸水調和面粉,揉好擀開,直徑大小不等,一般在10-20厘米之間,多為圓形,需要兩張皮。選用上好的紅糖或白糖、花生、核桃仁、葡萄幹、玫瑰、紅棗泥、牛油或羊油做成餡子,在兩張餅之間攤開合縫。平底鍋中刷油煎烙,不斷翻轉至焦黃酥脆就可以吃了。
雜割
05
“腮肉肚梁蹄盤肉,香濃一碗人人誇”,說的就是臨夏牛雜割。臨夏的雜割肉質軟糯,湯汁鮮香濃郁且帶有濃烈的胡椒味,我們當地人都習慣就着麻花或大餅飽餐一頓,一口馍馍一口湯,整個味蕾都打開了,舒适程度不言而喻。作為臨夏經典早餐之一的牛雜割,如果想品嘗其美味,你必定要起個大早,因為過了中午就吃不到了。
不入河州,焉得美食?歡迎各位吃貨朋友到臨夏賞美景、觀人文、品美食。
來源:臨夏市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