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猜這是誰?”媽媽指着一張黑白老照片中的小女孩問道。我不假思索地說:“姐姐。”“是我!”媽媽微笑着說。這張照片至今儲存得十分完整,但怎麼也掩蓋不住歲月的滄桑。
照片的正中央是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身穿一件淺色絨線衫和一條深色長褲,兩隻褲腿上各繡着三隻小動物的頭像。她站在弄堂的正中央,咧着嘴笑着。在我的印象中,媽媽是一個很嚴厲的人,沒想到她小時候竟然那麼可愛。
但真正吸引我眼球的是照片中小女孩身後的三位大人物。我好奇地問媽媽:“這人在幹嘛?”“她在洗衣服呀!”媽媽驚訝地說。照片中一位中年婦女對着牆坐在小闆凳上,身前放着一個大盆,側着頭看向小女孩。“她幹嘛不用洗衣機呀?”我追問。“那時候哪兒有洗衣機啊!家家戶戶都是用塊搓衣闆搓洗衣服的。”媽媽說,“你仔細看看她是誰?”我定睛看了看,覺得很面熟,想了想說:“是外婆。”“對了。你外婆到現在偶爾也會用搓衣闆洗衣服。我卻用不來搓衣闆。”媽媽羞澀地說,“也許在老人們心裡,始終認為自己搓洗衣服更幹淨吧。”
在外婆身後,有一位老婦人坐在竹椅上。離得遠,照片拍得模糊,我看不清她的面孔。媽媽告訴我那是她的外婆,我的外曾祖母。媽媽說外曾祖母腿腳不友善,她小時候經常替她去附近的小店打醬油,買老酒。老人家愛抽煙,隻抽飛馬牌香煙,小店裡的營業員看見媽媽就叫她“小飛馬”。我心想:現在大型超市裡商品應有盡有,每天還有固定班車接送;不想出門,可以網上購物,送貨上門。這樣就不會有“小飛馬”了吧。
在外曾祖母對面,坐着一位青年男子,手裡拿着一份報紙,低着頭在閱讀。“這是71号叔叔,對我可好了!”媽媽激動地說,“他每次出差回來都會帶玩具給我,什麼過家家、充氣帽子……”“他為什麼給你帶玩具?“我覺得匪夷所思。“他很喜歡小孩子,當時這條小弄堂裡就我一個小孩。他也很熱心。”媽媽得意地說,“以前鄰裡關系十分和睦的,早上菜場裡有什麼新鮮的,便宜的菜,大家會一起去買。燒好的菜也會分享,誰家缺個啥需要幫忙都二話不說出手相助。”
看着照片中粉刷不勻的圍牆,牆上挂着拖把、抹布,上方淩亂地晾曬着衣物,我感到如今我們的生活環境是多麼的優越。美麗整潔的小區,大片的綠化,老人們在亭子裡聊天。然而進進出出小區十幾年了,我隻知道對面住着一個小女孩曾與我同一所國小,其他的就什麼也不知道。從前,家家戶戶竄竄門,如今都閉關鎖門,人與人之間砌起了一座座高牆。
照片中的弄堂依舊在,可是裡面住着的老鄰居們都陸陸續續地搬走了。這張黑白老照片,留住了一份美好的回憶,也留住了一份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公衆号:我們55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