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遠平在《元史類編》中寫道:“冊曰:應變戡亂,莫匪爾勞;玺绶雖去,太阿已操;前車所鑒,燭影斧聲;從來疑案,多在弟兄。”權利是一碗毒藥,它引起兄弟反目,父子相殘,也會将站在權力頂端的人,變成孤家寡人。即使李世民這樣被後世稱贊的皇帝,也是在玄武門殺死兩個同胞兄弟,才走上皇帝的位置。

北宋世宗趙光義當上皇帝,雖說看上去像是一出和平的兄終弟及,然而也留下一個“燭影斧聲”的成語,讓後世揣測。還有元文宗圖帖睦爾奪取天下後,卻讓哥哥稱帝,哥哥欣然接受,結果還沒進京,便被毒死,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元朝的泰定帝是元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五年。這五年之中,左丞相倒剌沙把持着朝政,泰定帝的皇後是左丞相的青梅竹馬,兩人年輕時就互相喜歡,當八不罕嫁給皇帝以後,依然和左丞相不清不楚。八不罕還頻頻插手朝政,行為極度嚣張放肆。悍妻與權臣的組合,讓溫柔軟弱的泰定帝極度壓抑,最終郁郁而終。
泰定帝的太子名叫阿速吉八,本來皇帝駕崩,太子繼位,是很簡單的道理,也理所應當的事情。但對于左丞相來說,這個太子不像泰定帝那麼好控制。為長期握住大權,左丞相以各種借口,延遲太子登基的時間。這種做法讓朝野上下,流傳着左丞相意圖篡位的傳言。種種迹象給有野心的人機會。
泰定帝的堂兄也曾是皇帝,就是元武宗。元武宗當年的心腹燕鐵木兒乘着左丞相在上都和太子争鬥,便在大都發動政變。元武宗有兩個兒子,和世與圖帖睦爾。和世為嫡長子,按規定,應該由嫡長子繼承家業。而此時的和世因為因為發動兵變失敗,逃到察合台汗國。
大家都知道蒙古騎兵的鐵蹄有多厲害,鐵木真的子孫帶領着蒙古騎兵,踏遍整個亞洲,甚至踏上歐洲的土地。和世此時所在的地方,在得到消息後全速趕回,至少也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抵達。有現實因素的考量,也因燕鐵木兒本身就屬意圖帖睦爾,于是他聯絡圖帖睦爾,請他來大都主持大局。
圖帖睦爾身在懷州,得到消息後,火速趕往大都。然後,圖帖睦爾到與燕帖木兒唱了一出君臣大戲。燕鐵木兒以非常之事行非常之事為由,請圖帖睦爾“暫時”登上皇位,以便主持大局。圖鐵木爾順勢而為,既然如此,一切為了大局,那就先當皇帝吧,等兄長和世回來以後,再将皇位交還給兄長。
于是圖帖睦爾就成為元文宗,這樣的行為,在中原衛道士眼中,必定是狼子野心,然而元朝并沒有那麼多中原儒士,草原上的争權奪利,也沒有那麼多道貌岸然的遮羞布,才顯得這麼粗狂直白。元文宗不知防範着萬裡之外的兄長和世,也密切關注着上都左丞相的一舉一動。當元文宗即位的消息傳到上都,左丞相才感到大事不妙。
他急忙擁立太子繼位的同時,也派重兵進攻大都,“兩都之戰”爆發。北軍勢如破竹、一路南下,而燕鐵木兒作戰經驗豐富,帶領的南軍阻止北軍前進,并浩浩蕩蕩的打了回去,左丞相被反殺,新繼位的皇帝天順帝也不知所蹤,元文宗大獲全勝。元文宗口頭上依然擁戴哥哥和世,并遣使節迎接和世回京繼位。
這時如果和世推辭,或許依然能夠善終,但權力的滋味太過誘人,于是和世欣然接受弟弟的退讓,并迅速進入故都和林稱帝,這就是元明宗,元文宗回到圖帖睦爾的身份,被封為皇太子。随後,燕鐵木兒帶着玉玺到達和林,迎接元明宗一同回京。
對于這個皇位,這片天下,和世并沒有任何功勞,全靠弟弟與燕鐵木兒打下江山,而他隻是因為是嫡長子,就認為自己當皇帝是理所應當。但是,當皇帝不止要名正言順,還要有與之比對的能力。他輕視了弟弟圖帖睦爾,也輕視了燕鐵木兒,元明宗還沒有進入大都,便開始顯擺皇帝的威儀,迅速在朝中以及地方重要位置安插親信。
這就侵犯到權臣燕鐵木兒的利益,在還未進入京城之前,和世就将當時最重要的兩個人物都得罪了。于是在和世入京之前突然暴斃,稀裡糊塗的死在行宮,這其中的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顯而易見,圖帖睦爾與燕鐵木兒毒殺和世合适的可能性極大。和世去世以後,圖帖睦爾順理成章恢複成元文宗,燕鐵木兒也繼續做自己的權臣。
而和世的回歸更像是一出龐大的戲劇,随着和世暴斃,落下帷幕。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該走的路要一步一步走。和世未必沒有才能,也未必沒有支援者,他錯就錯在太過心急,才會讓圖帖睦爾與燕鐵木兒按耐不住,急急忙忙置他于死地。
參考資料:
《元書》
《元史類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