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身為秦國重臣的魏冉,他的一生都有什麼樣的貢獻?

本文由:三樓老範 原創創作

魏冉先世是楚國人,秦昭王時期,曾任大将軍、丞相之職。

提到白起,想必不少讀者朋友的腦海裡立刻浮現出他的事迹:長平之戰臨陣換将,不僅大敗趙國,還坑殺降卒四十萬;平民出身,卻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受封“武安君”;名聲如日中天,對後世的影響也是經久不衰。然而其實還有一個人,他的起點、官職、成就都比白起高,文韬武略更是不在話下,本來也能夠傳唱于後世,卻被白起的光輝所掩蓋,他便是魏冉。有人說魏冉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舉薦白起,但筆者并不認同,且看這位大秦“護國者”是如何一步步登上曆史舞台的吧。

一、從龍之功,權傾朝野

魏冉本是楚人,因為姐姐芈月受寵于秦惠文王,才有幸進入秦國體制,憑借軍功爵制以及自身作戰勇猛,很快便成為秦軍的佼佼者。秦武王四年(前307),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胫骨,氣絕而亡,然而武王無嗣,于是在武王死後,諸弟争立,武王生母惠文後想立公子壯為王,芈八子則是想立公子芾為王。就在雙方争執不下時,趙武靈王則迎立在燕國為質的公子稷為秦王,秦國群臣不願意,迎立一位在趙國為質的公子為王,結果一定是秦國将受制于趙。唯獨魏冉支援公子稷為秦王,因為魏冉掌握兵權,最終将公子稷接回了秦國,立為秦王,是謂秦昭襄王。魏冉這一舉動可以說是奠定了秦國統一的基礎,這位王不僅上承孝公、惠文王、武王之志,下啟莊襄王、秦王政之盛世,是秦國曆史上又一明君,當然魏冉并沒有看到這一局面的到來。

身為秦國重臣的魏冉,他的一生都有什麼樣的貢獻?

魏冉有從龍之功,還手握兵權,又是秦昭襄王的舅舅,是以深受秦惠文王與宣太後的信任,秦昭襄王即位之初,“以厓為将軍,衛鹹陽”,魏冉也不負所托,“誅季君之亂,而逐武王後出之魏,昭王諸兄弟不善者皆滅之,威振秦國”,初步幫助秦昭襄王穩定了統治地位,還加強了魏冉的聲望,之後“昭王少,宣太後自治,任魏厓為政”,朝夕之間,魏冉便是秦廷上最有權勢之人了。秦昭襄王在位七年後,秦之柱石,有“智囊”之稱的丞相嬴疾去世,在一番博弈之下,魏冉出任丞相之位,聽聞其在位期間,不僅手握重兵,他家的私财更是超過了王室,名副其實的權傾朝野、富可敵國。

二、南征北戰,并稱雙雄

魏冉頂着秦法的壓力,舉薦白起為将,因為“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白起不負重托,伊阙之戰斬首魏韓聯軍二十四萬人,此後白起高歌猛進,戰無不克攻無不勝,從側面上也可以說明魏冉識人之術很是高明。然而此時的魏冉已經有點功高震主的味道了,不知是他自願還是秦昭襄王逼迫,“魏厓謝病免相,以客卿壽燭為相”,但第二年“燭免,複相厓,乃封魏厓于穰,複益封陶,号曰穰侯”,反複為相的魏冉也不再推诿,“封四歲,為秦将攻魏。魏獻河東方四百裡。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餘。”與初出茅廬的白起相比,魏冉文能封侯拜相,武能攻城略池,更有國士之風。

在白起征戰略地之際,武将出身的魏冉也毫不示弱,在秦昭王三十二年(前275)進攻魏國,若不是魏國大夫須賈勸說魏冉放棄圍攻魏國都城大梁,将禍水引向别國,不然很有可能将滅國之戰提前上演。此後魏冉與白起又繼續領兵攻魏或是讨伐趙韓,兩人都立下赫赫戰功,并稱為秦國雙雄也不為過。

身為秦國重臣的魏冉,他的一生都有什麼樣的貢獻?

三、功高震主,福禍難料

魏冉掌權三十餘年,在秦國早已取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位極人臣,本應該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因為一切的權勢地位都是君主賜予的,當然也有收回的權利。但身居高位數年,自己不僅是秦昭襄王的舅舅,更有宣太後為自己撐腰,魏冉膨脹了,“苞河山,圍大梁,使諸侯斂手而事秦”,讓他看到了秦國的這樣霸業正是自己所創下之時,他變得目中無人起來,還想借助秦軍“欲伐齊取剛、壽,以廣其陶邑”。這時有個自稱張祿先生的魏人,譏笑魏冉竟然越過韓、魏等國去攻打齊國,自張儀後秦國素不喜說客,魏冉也沒有在意,但沒想到的是,這位張祿趁着這個機會勸說秦昭王剪除四貴,這位真名叫範雎的魏人言:“宣太後專制,穰侯擅權于諸侯,泾陽君、高陵君之屬太侈,富于王室”,秦昭襄王幡然醒悟,不僅罷免了魏冉的相國職務,還責令他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不久魏冉“身折勢奪而以憂死”,葬于陶邑,秦複收陶為郡。

魏冉之于秦國是功大于過的,僅憑他從龍之功這一點便能流芳百世,這一舉直接為秦國百年奠定基礎。不僅如此,他還多次入朝為相,舉薦賢人,也能領軍擊敗“三晉”和強楚,戰績卓著,威震諸侯,可謂是“文可安邦,武能定國”。盡管身居高位,但在後世中他的名氣卻遠不如受他舉薦而立下赫赫戰功的白起,不過與白起同時代的人中也幾乎找不出能與他并肩的第二人,魏冉也算“輸”得不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