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古代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原因就在這13個字當中

“刀下留人”這是在電視劇裡經常聽的台詞,這四個字一說出來劊子手就會停下來,這也就意味着事情有了轉折,可能會放了被殺之人,也可能就要重審案件了。這樣一來真相才能浮出水面。

是不是“刀下留人”這四個字隻是為了增加戲劇效果,制造電視劇的緊張性呢,其實不然,因為在古代“刀下留人”這四個字是有出處的,據史料記載最早的是出現在大宋朝,而且是用法律明文規定的這一項,如果法場上被殺的人員在行刑前喊出了“刀下留人”這四個字劊子手必須得停手,不然後果是他們承受不起的。

為何古代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原因就在這13個字當中

宋朝“十三字”的法律由來

《宋律》是整個宋朝法律的集合,宋律模仿唐律而至,如果有什麼錯漏都要在編制,《宋律》最重要的也是最出名的就是《宋刑統》宋代之風盛行文,是以編纂宋律算是常有的事,在古代不像現在編撰這麼友善,雖然生産力低下,但是在大宋朝百姓的命卻很值錢。

在宋代朝廷上不殺文官,在民間不是罪大惡極的人一般不會輕易斬殺,但凡法律第一條都是“殺人者死”,但是古代沒有較高的刑偵技術在那個耳聽不一定為虛,眼見也不一定為實的年代,除了證人就是仵作,驗屍報告定人罪名,這樣的冤假錯案不知道有多少,隻憑着斷案人的主觀意識評判案件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而且簽字畫押後,想要再審案确實很有難度,那些秋後問斬就像被判了死緩一樣,更會因為時間較長,就算查出錯來也沒有再審的機會了。

為何古代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原因就在這13個字當中

于是宋太宗趙光義在法律編纂的過程中就命人在法律上加了一條十三字文“凡死囚臨刑叫冤者,再勘問陳奏”這句話的意思是但凡死囚在行刑前喊冤,這樣的人可以再上報審查一次。這條法律的出現也算是給那些審錯的案子一個糾正的機會,老百姓和官員不同,因為官員要是被殺一般都是推出午門斬首,老百姓被殺頭基本上是在熱鬧的菜市口。

菜市口人來人往,圍觀群衆這麼多,行刑的官員,衆目睽睽下也不敢公然違背法律,到時候真的有死囚喊冤,大家可都是證人,劊子手聽到必然是要停下來的,案件就可以進入“二審”階段。

宋朝的法律不僅規定死囚可以喊冤再審,也在律法中規定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這四個字一定要停手,要是不停手直接砍了下去就會承擔後果嚴重的會以“殺人罪”論處,是以在古代當劊子手也是個技術活,既要有一顆強大的心髒,也要有下手時候的技巧,不然自己的前途和性命都保不住了,是以在行刑前劊子手就會反複确定被行刑者的情況以免出現冤假錯案的情況,這才使得我們在電視劇裡經常看見“刀下留人”的戲碼。

為何古代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原因就在這13個字當中

真實案例解釋十三字刑法運用

電視劇裡的“刀下留人”是為了增加效果,但是在宋朝這項法律頒布後出現了真實的案例,也因為這項法律救了一個無辜被冤枉之人,這個人名叫--王元吉。

王元吉本是一名讀書人,年幼喪母,父親孤苦于是在他成人禮後又娶了妻子續了弦,對于繼母王元吉自問做到了兒子的本分,天冷幫母親加衣,生病在床前侍奉湯藥也算是孝順,但是兒子大了成家立業是人生必走之路,父親給兒子操持終身大事娶了同鄉的一位美嬌娘,一家四口也算過得其樂融融,但是居家過日子哪有勺子不碰鍋邊的,自古婆媳關系就是曆史上一大問題。

嫁過來的女兒又不是親女兒這媳婦和繼母之間因為一些小事就産生了沖突,誰也不服誰就吵了起來,對于王元吉來說本不願摻和這些事,能躲多遠,妻子見狀在他面前哭鬧,總覺得男人要頂天立地,我是你明媒正娶回來的,你連老婆都不疼你算幾個男人嘛?王元吉看着哭得梨花帶雨的媳婦心疼不已,就找到了繼母劉氏說教了一番,繼母心裡難過覺得自己嫁進王家幾十年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雖然不是親娘但是試問哪件事做得不如親娘了,你一個晚輩對着我說教成何體統,王元吉夫婦走後劉氏越想越委屈止不住地流淚。

為何古代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原因就在這13個字當中

于是劉氏咽不下這口氣帶着一紙訴狀将王元吉夫婦告到了衙門說他們倆虐待自己,這一告不要緊官府高度重視立馬讓衙役把王元吉鎖了來,自古都是百善孝為先,宋朝在這方面做得更是全面,自己的父母必須孝順,在家一定要聽媽媽的話。

面對弱勢群體的老母親,縣令也沒有特别詢問就把王元吉收押歸監了,大宋風氣向來都是以“孝”為主,就算連選擇大宋官員“孝”都是考核的标準,《宋刑統》明确規定父母在世不孝順父母者,處以絞刑,父母離世不祭拜者流放三千裡,父母喪氣玩樂的人杖責一百。如此嚴酷的律法在宋代孝道刻在了骨子裡,監獄裡的那些獄卒見王元吉是因為“不孝”進來的,很是看不起他,于是在審訊的時候把王元吉打得遍體鱗傷,欲哭無淚的王元吉還沒緩過神來,自己的繼母突發疾病過世了,這下王元吉徹底絕望了,最大的人證沒有了自己必死無疑,承受不住這份煎熬就畫押認罪了,他這一認罪就徹底給自己定了型,肯定要行刑的。

為何古代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原因就在這13個字當中

行刑定在幾天後,王元吉一個讀書人怎麼想怎麼覺得要活得有氣節,于是在行刑前不斷大喊冤枉,此人也算是幸運,這番話剛還被下來微服出巡的宋太宗聽見,太宗聽聞此事暫緩了行刑,要親自過問此事,于是立刻派人去了王元吉家鄉調查事情的始末,原來是婆媳關系出了問題,王元吉自始至終沒有虐待過自己的繼母,查清楚後太宗就命人放了王元吉,從這件事情上太宗也發現了法律上的不完善,于是就命人把這十三個字加到了《宋刑統》裡。

其實在古代哪朝哪代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為什麼這件事會在宋朝确定并實施呢?

為何古代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原因就在這13個字當中

大宋十三字法律檔案的實施與應用

宋朝是一個文化經濟都高度發達的朝代,在人民眼裡唐朝那叫強盛,到了宋朝人們管他叫虛弱,為什麼呢?因為宋朝軍事對外上不論輸赢都義和都給錢,赢了給錢輸了也給錢總之都是宋朝出錢,這裡面除了弱究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宋朝有錢,因為它的經濟文化相當發達,宋朝從開國皇帝趙匡胤開始就非常注重民生的發展,因為隻有民生發展得好,才能源源不斷地給軍事力量補充,

是以在曆史上宋代發展民生、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璀璨階段,宋代又被人們稱為“文宋”“繁宋”代表處當時宋代經濟的繁榮昌盛。 宋朝開國皇帝是武将出身因為陳橋驿兵變才黃袍加身當上了皇帝,這樣就造就了他對武将的提防,保不齊那天都來一出“黃袍加身”因為這個原因宋代文人得到重用,文人負責編撰的工作甚多,學法律的編纂法律的就更多了,是以在宋朝法律更改的次數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大宋提刑官宋慈,他是宋代法醫專家,在法學和醫學上都是頗有建樹。

為何古代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原因就在這13個字當中

還有最為大家熟悉的就是包拯,他相當于開封府的市長,他在職的時候開封被他治理的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這都是代表了大宋法律實施貫徹得好。

這十三個字的出現也說明在宋朝時代老百姓的地位有所提升,如果真的是被屈打成招那麼那句“刀下留人”就真的會救你一命,這裡的“刀下留人”不僅僅是在斬首的時候可以喊,隻要你覺得無罪像腰斬、車裂、絞刑都可以用這條明文規定的法律自救,更要命的如果是株連九族那可是幾百号人的性命。

大宋的法律條文規定對後面朝代的影響深遠,這才有了我們開篇說的“刀下留人”的畫面,随着社會的慢慢發展到了民國時期一些血腥的畫面像斬首示衆就被取消了,法律總是在不斷完善和修複之中。

為何古代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原因就在這13個字當中

生長在紅旗下的我們,如今的刑偵手段和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破案流程更加專業和簡潔化了,人證物證充足法律相信的是證據,這樣才能把冤假錯案失誤率降到最低,我們也在不用那句“刀下留人”自救第二次了,如有不服直接上訴,一審,二審滿足你的要求,對于罪犯也要有理有據地讓他心服口服。

為何古代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原因就在這13個字當中

宋代離我們一千多年了,但是它的文化卻一直深深影響着後代的發展,因為這十三個字救了一條性命,這是為政者對天下百姓負責,現如今無論何時我們要做的就是遵紀守法,承擔自己報效祖國的責任和義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