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一詞,常用來形容那些調皮搗蛋、亂翻東西、愛搞破壞的小朋友。
這種小朋友,不但把家裡搞得一團糟,出門在外也喜歡到處亂摸亂碰,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惹出麻煩。
1月5日,媒體就報道了四川的一名三四歲的小朋友,就在一家商店内,将價值13萬元的米老鼠擺件摔壞了。
事情發生在1月2日,小朋友跟随家長來到一家商店,店内擺有大型米老鼠擺件。

商店内之前擺放的米老鼠擺件
據商店從業人員稱,小朋友爬到最貴的13萬元米老鼠擺件頭上,導緻米老鼠擺件倒下來摔壞,米老鼠擺件摔倒時,又砸到旁邊價值五六萬元的小擺件。
據悉,事情發生後,小朋友的家長對商店進行了賠償。
對于此事,網友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商店内被小朋友摔壞的米老鼠擺件
有網友覺得,商店沒有保護好貴重物品,自身也有責任:
既然這麼貴,應該弄個圍欄啥的保護一下。
這麼貴重的東西放在公共場所,應該有安全措施,店家有責任。
還有網友覺得,家長已經對商店的損失進行了賠償,沒必要再炒作此事。
家長沒逃避責任,沒無理取鬧,也協商賠償了,本來解決得很不錯的一件事,非得制造這種氣氛?
家長沒有逃脫責任,一直配合賠償事宜。
大多數網友都在指責商店沒有保護好貴重物品,本身也有責任,或者覺得事發後家長已經十配置設定合地進行了賠償,事情得到了妥善解決,沒必要再炒作此事。
不知道為什麼,此事發生後,許多人隻在意商店有沒有責任,或者家長是否對這麼貴重的物品進行了賠償。
為什麼對從此事件暴露出來的小朋友的安全問題,這個最重要的事情,大多數人卻都忽略了呢?
老張有話說:
三四歲的小朋友,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喜歡摸摸碰碰,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特點,這也不是小朋友本身的錯誤。
但不及時地制止小朋友的一些危險行為,卻是家長的錯誤。
三四歲的小朋友,已經可以和家長進行正常的語言溝通,家長說的話,小朋友也基本能夠聽懂。
在家裡,家長要告訴小朋友做什麼行為是危險的,并可以示範一下做這種危險行為的後果,讓小朋友知道這種行為不能做,會傷害到自己或其他人。
河北一名5歲小女孩,就在家中躺在沙發上蹬掉了牆上的壁畫,砸中旁邊沙發上看電視的姐姐,幸好姐姐沒有大礙。
在外面,家長則不要讓小朋友離開自己的視線。一旦孩子有什麼危險的行為,要及時上前制止。
甯夏的一位小朋友,在飯店内去拉冰櫃的門,把冰櫃拉倒了。幸虧一邊的店員眼疾手快,及時上前撐起了冰櫃,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四川的這名小朋友,已經爬到米老鼠擺件的身上了,家長還沒有注意到小朋友的危險行為并及時制止。
此事應該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這次摔壞的是米老鼠擺件,那下次呢,萬一摔壞的是孩子呢?
家長不能對商店摔壞的米老鼠擺件一賠了之,而是以後要多注意小朋友的安全問題,對小朋友進行安全教育。
不僅如此,也要告訴小朋友,在沒有得到别人同意下,别人的東西不要随便去碰。
不要讓小朋友覺得,摔壞了别人的東西沒什麼,家長賠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