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坐正了,吃你夠得着的食物”。這是源于《古蘭經》中的一句話。
記得我曾看過冬子的《借山而居》,雖然他少有名氣。但吸引我的,是他的才氣。他是一個能說出“若有隐之心,處處皆是終南山”的奇才。他花了4000元,買下了終南山小院的20年居住權。此後過得都是些松花釀酒,春水煎茶的清閑生活。在此時,有人向他發問:“請問終南山還有别的小院出租嗎?”
我們的一生,都在竭力地去刻意模仿别人。
“哦,你在做什麼練習?這麼認真!期末考一定會是年段前三十吧。”諸如此類的話,不絕于耳。整間偌大的教室,都彌漫着無聲的硝煙。每個人都在羨慕别人的光鮮,并在心裡暗自下了決心:一定要超過他啊。是啊,每個人都在假意捧高别人,即使用再激昂的語氣,還是能讓人感到背後的惺惺假意。然後在背後,去買下了如山般的練習,每天熬夜刷題。于我而言,我也會去買很多的練習。但是每天一回家,就會被手機中的虛拟世界迷得晝夜颠倒。總有回不完的消息,呼吸燈永遠在閃爍。将自己立下的決心抛到腦後,把所有的熱情獻給qq,微信這些社交軟體。第二天晨起,再對自己說:“今天晚上,一定要完成一份練習。”然後再次捧起手機,陷入一個個死循環,周而複始。而每天又對那些成績極好的同學投以羨慕的目光,和他們買同樣的練習,然後再将這些練習扔到角落蒙灰……雖然每天都和别人說,自己沒寫練習,一直玩手機。可,沒人會信,盡管這是事實。這,就是初三。一個黑色,緊張,充滿硝煙的戰場。
閑時,我常常去翻閱微信公衆号上的文章,或者去看看qq的句子庫。随便摘取一兩句,象征性地發發說說,或者朋友圈。充當自己是一個文青,其實是個俗氣至頂的人。偶然間,我看到了一個長句。原句大概是說:加油吧,不要一味地去在意别人。多希望自己得到好成績的時候,不是想自己這麼會考到這樣的高分,而是覺得這個分數是自己應得的。考前是去仔細複習每個知識點,而非一味地去拜錦鯉。
誠然,我一直都不是個自制力強的人。每當父母進房間,看到的都是我在捧着手機,匆忙切換到早已準備好的複習資料的頁面。打着複習的口号,招搖地玩手機。然後又匆匆忙忙圓下一個謊。
期末考前的一段時間,我克制住自己不去想手機。拿出蒙塵已久的練習,拂去灰,開始寫題,開始背書,開始記公式。是以當結果出來的時候,并沒有多大的驚訝。因為,那是我應得的。
卡夫卡說,目的雖有,卻無處可循;我們稱之為路的,無非是躊躇。
是啊,那些路,隻是别人給的參考。若你竭盡全力去模仿,可能還會适得其反。我們的夢想,至少還有方向。有的人一輩子選擇拘于泥潭,他們都是不自覺的囚徒。
人坐正了,吃你夠得着的食物。迷途,要懂得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