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宋高宗時期,若是宋朝傾盡全力與金國一戰,是否可以擊敗金國?

曆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曆史,了解曆史。

說起古代曆史中的盛世王朝,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一統中原建立盛大王朝,并且國祚長達百餘年的政權,是以長達百年的政權稱為盛世王朝,不過在這些政權中卻有一個意外,就是宋朝。宋朝存活了共三百餘年,但疆土卻隻有中原政權的一小半,和漢唐相比連四分之一都沒有達到,到了南宋時期,宋朝的疆土更是渺小,對外戰事也一直失敗,甚至被北方的金國壓到了無法喘息的地步,不過熟悉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南宋剛建立的時候,國力還算是比較強盛,不過就在這時宋高宗卻與金國議和,導緻在最鼎盛的時期未能和金國發生戰事,這也就讓人感到好奇,如果在宋高宗時期傾盡全力是否能夠擊敗金國呢?

在宋高宗時期,若是宋朝傾盡全力與金國一戰,是否可以擊敗金國?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筆者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宋朝在宋高宗時期所面臨的局勢。我們都知道北宋的都城是汴梁,不過随着金國的大量南下,導緻汴梁直接被攻破,連宋微宗和宋欽宗都被金國直接擄走,也就是後來的靖康之難。宋高宗則是跑到了南方臨安,在衆多宋朝老臣的支援下,宋高宗登上了皇位建立了南宋,然後南宋便開啟了一系列的抗金戰事,想要收複北宋原有的領土,但此時的金國已經占據了黃河地區,而且金國還大有想要繼續南下的趨勢,此時宋朝面臨的局面就是國内百姓北伐士氣高漲,金國方面又要順勢南下,宋朝已經到了戰争的邊緣。

在宋高宗時期,若是宋朝傾盡全力與金國一戰,是否可以擊敗金國?

那宋高宗時期盡全力與金國一戰,是否能夠擊敗金國?筆者在分析問題之前先給出自己的答案,就是在宋高宗時期,宋朝不可能戰勝金國,具體原因有四,且聽筆者細細道來。其一,宋朝兵将不足。在南宋高宗時期,号稱宋朝有百萬雄師,宋朝的兵力确實達到了百萬之衆,但實際上是百萬兵力并非雄師,而且還是步兵居多,騎兵較少。在長途跋涉進行戰鬥的過程中,騎兵則占據了主要部分,宋朝的兵力明顯要弱于金國。并且宋朝将領在宋高宗時期較為出名的隻有中興四将,最為出名的嶽飛比較适合打陸戰,另外一位較為出名的韓世忠,則是擅長打水戰,至于其他兩位能力和名氣就遠遠不如嶽飛、韓世忠,除去中興四将,宋高宗時期已經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将領。

在宋高宗時期,若是宋朝傾盡全力與金國一戰,是否可以擊敗金國?

其二,宋朝内部政治态度不支援與金國發生戰事。哪怕宋朝是要盡全力去打這一場戰事,也會在其中受到阻礙,宋朝内部的政治集體,他們所追求的是議和,就連當時的宋高宗都不想發生戰事,更别提那些膽小如鼠的文官。宋朝在邊疆地區傾盡所有的兵力與金國發生戰事,在對峙許久後必定會遭到宋朝内部的召回,他們對這場戰事隻是一個觀望的态度,如果久攻不下或者是形成長時間對峙,就會認為宋朝這次必敗。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靖康之難,宋高宗肯定會在其中作梗,可能會不繼續派發兵力,也可能不給前線軍隊糧草,而且若真的北伐成功迎回二聖,也不是宋高宗想看到的事情,是以内部不支援,就是宋朝在外戰上的一大敗筆。

在宋高宗時期,若是宋朝傾盡全力與金國一戰,是否可以擊敗金國?

其三,宋朝内部不穩定,經常出現起義叛亂情況,不能全力阻擋北方金國。在靖康之戰結束後,宋高宗在臨安建立宋朝,此時宋朝百姓大部分都是熱血高漲。想要一雪前恥收複北宋的領土。雖然宋朝整體士氣高漲,但在實際上還是有許多人不支援宋朝,他們在北宋滅亡後便開始進行起義叛亂,而且這些起義勢力達到了一種特别瘋狂的地步,據記載宋朝時期發生的農民起義事件總共多達四百多起,有将近三百起都是南宋時期爆發的起義,若此時南宋把兵力全放在北方抵抗秦國上,它内部就很有可能出現小勢力揭竿而起,直逼京城臨安的事情。

在宋高宗時期,若是宋朝傾盡全力與金國一戰,是否可以擊敗金國?

其四,在宋高宗時期,也是金國最強盛的時期。之是以會出現靖康之難,北宋被金國滅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宋朝和金國進行聯合一起滅遼。在滅遼過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金國,金國氣勢如虹一路南下,先滅遼國,然後又往下攻打宋朝,雖然金國的鼎盛時期和存在時間比較短,但他最強勢的一段時間,讓中原所有的政權都非常擔心受怕。如果金國咬下牙繼續往南進發,很有可能再把宋高宗建立的南宋直接毀滅,此時的金國處于實力最為鼎盛的時候,就算宋朝想拼盡全力攻打金國,那也要先看看兩方實力的差距。

在宋高宗時期,若是宋朝傾盡全力與金國一戰,是否可以擊敗金國?

結合以上幾點,筆者認為宋朝就算傾盡全力與金國對抗也不可能獲勝,最主要的原因則是宋朝的整體實力要比金國弱上許多。雖然中原政權的人口一直要遠超其他少數民族政權,但人口多不代表兵力多,兵多也不代表他們能夠進行長時間的作戰,金國能夠吞并和宋朝對峙百年的遼國,就說明他的實力并不差。而且北宋時期都未曾擊敗金國,到了宋高宗時期,就算全國軍民一心,也很難做到擊敗金國恢複北宋疆土的事情。以上就是筆者的個人愚見,歡迎有其他見解的朋友留言點評。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