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明中期開始,帝國便開始逐漸衰落下去,是哪些社會危機在作祟?

公元1368年,明太祖以如今南京城為都,建立了幅員遼闊的大明帝國。明初時期因連年戰亂的緣故,各地經濟幾乎都遭到了近毀滅性的破壞。為了盡快恢複生産,明太祖開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随着時間的推移,明帝國的國力開始日益向好,百姓的生活水準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到了明中期,帝國内部卻出現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同時伴随着明顯的衰落的趨勢。那麼究竟是哪些社會危機在作祟呢?又對帝國産生了哪些影響呢?

自明中期開始,帝國便開始逐漸衰落下去,是哪些社會危機在作祟?

明朝前期疆域圖

土地兼并日益嚴重,地主階級與農民之間的沖突愈發激烈

從洪武一朝後期開始,明帝國内部就出現了土地日益集中的現象,宗室、功臣集團和外戚都通過打《大明律》的"擦邊球"而占據了不少的土地。不過由于明初的經濟還較為萎靡,是以明初的土地兼并程序十分緩慢,直到明朝中期才出現了明顯的加速現象。

自明中期開始,帝國便開始逐漸衰落下去,是哪些社會危機在作祟?

明代的最高法典《大明律》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明中期劇烈的土地兼并運動中,皇室并未起到遏制地主階級擴張、緩和地主階級與農民之間沖突的作用,而是也加入了地主階級一方,與農民一同争地。實際上這種情況早在明初時期就已經存在,可以追溯至永樂一朝。不僅如此,皇室的參與也讓外戚變得活躍了起來,也加入到了争地的活動中去。對此,《明史·列傳·李森》中曾經有過相關記載:

(李)森疏陳十事。未幾,以貴幸侵奪民産,率諸給事言:"···外戚錦衣指揮周彧求武強、武邑田六百餘頃···诏皆許之···畿内膏腴有限,小民衣食皆出于此,一旦奪之,何以為生。且本朝百年來戶口日滋,安得尚有閑田不耕不稼?名為奏求,實豪奪而已。"帝善其言,而已賜者仍不問。

自明中期開始,帝國便開始逐漸衰落下去,是哪些社會危機在作祟?

文中所提及的"帝",是指明憲宗

從上述内容可以發現,明皇對于土地兼并問題,尤其是皇室和外戚參與這一活動是持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态度的。文中所提及的"帝善其言,而已賜者仍不問",很明顯就是一種消極态度。

土地兼并曆代封建王朝皆有之,但曆代帝王大多會出台一些極具針對性的政策來遏制土地兼并。然而明代帝王不僅對此持嗤之以鼻的态度,反而還抗拒對土地兼并現象進行改革。如此,大地主階級的身上便不再背有來自皇權的任何束縛,可以随心所欲的兼并土地,明中期又如何能夠不出現如此嚴重的社會危機?

土地兼并導緻軍屯制被破壞,财政日益惡化

土地兼并日益劇烈,且中央政府對其視而不見所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自洪武一朝開始推行的衛所屯田制遭到了緻命的破壞。明代初期,朱元璋曾在全國各地建立起衛和所,在負責衛戍一方安全的同時實行軍屯制,即軍士在衛戍地方的同時也要進行農業生産,所得糧食一部分抵消軍費、一部分上繳國庫。久而久之,明軍已經基本能夠做到自給自足。

自明中期開始,帝國便開始逐漸衰落下去,是哪些社會危機在作祟?

始創衛所屯田制的明太祖

但是随着土地兼并現象日益嚴重,許多邊境地區的土地也被宗室或外戚階級劃入自己的"口袋"之中。這些宗室和外戚憑借着自身擁有的特權,使戍邊的将士成為了自己的"佃農"。如此,自洪武一朝開始實行并取得了相當顯著效果的衛所屯田制便遭到了緻命的破壞。

至此,土地兼并問題已經引發了新的危機,即财政危機。早在洪武年間,明軍就已經能夠做到"自給自足",而這也一直成為明太祖一生的驕傲。但是随着衛所屯田制被破壞,明軍在已經無法做到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還需要仰賴中央朝廷劃撥的軍費來維持日常的訓練和裝備的更疊。

那麼國庫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什麼?是田賦。那麼誰是上繳田賦的主體?是農民。現在這個邏輯關系已經非常明了了:衛所制屯田制被破壞,所産生的負面影響最終還是落在了農民階級的身上,帝國内部的階級沖突也越來越深刻。

自明中期開始,帝國便開始逐漸衰落下去,是哪些社會危機在作祟?

明初全國各地都設有衛所

軍隊素質下降,邊境安全受到威脅

衛所屯田制被破壞,又進一步引發了新的危機,即邊境的防禦力量開始下降,帝國的國土安全受到威脅。

在土地兼并問題日益嚴重卻不加制約的情況下,邊境将士的職能發生了改變,即從原來的以衛戍邊境為主、進行農業生産為輔的身份轉化為了以農業生産為主、以鎮守一方為輔。自此,許多邊境士兵隻知如何耕種,卻不知如何作戰,帝國的邊境安全又如何能夠保障?

在這個問題上,明廷還是比較重視的,畢竟國土安全比經濟利益要重要的許多。但是明廷所提出的應對措施實在是太過保守,即緩和與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以此來減少邊境地區遭到攻擊的幾率。

明廷的這種做法雖然有助于降低邊境地區遭遇攻擊的風險,但是卻不是保障帝國邊境安全的上佳之策。這種大有一副"掩耳盜鈴"的政策和态度,仍然沒有緩解邊境地區防禦力薄弱的問題,間接縮短了帝國的國祚。

自明中期開始,帝國便開始逐漸衰落下去,是哪些社會危機在作祟?

衛所屯田制被破壞直接導緻邊防力量下降

不難發現,明朝中期所出現的各項社會危機之間,其實是存在着連帶關系的。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土地兼并運動。實際上不光是明朝,明朝之前的許多封建王朝都曾因土地兼并問題而身陷危機之中。對此,封建君主的普遍做法是打壓大地主階級的勢力,以此緩和帝國内部的階級沖突。

但是從明中期社會危機出現後明廷所采取的處理辦法來看,明廷并無意重拳打擊大地主階級。其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明廷不想引發激烈的社會變革:隻要能夠增加賦稅,一些社會危機和内部沖突是可以被選擇性忽視的。

很快,明廷就為其行為付出了代價。至明代後期開始,帝國内部的社會沖突就已經激化至不可收拾的地步。然而即便在這種情況下,明廷仍然不斷向百姓施以重負,比如崇祯年間的"三饷加派"等等。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明帝國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滅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