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ternet 與Internet的差別
internet 即互連網。泛指多個計算機網絡互連而成的計算機網絡,通訊協定不确定,多種多樣。
Internet 即網際網路。專指全球最大最開放的特定互連網,采用TCP/IP協定作為通訊規則。前身是美國ARPANET
2. ISP IXP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即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IXP (Internet eXchange Point)即網際網路交換點。
3.網際網路的組成
網際網路可分為邊緣部分和核心部分。邊緣部分指 計算機主機 ,核心部分指網絡和連接配接這些網絡的路由器。
4.計算機的通信方式
分為兩大類,客戶-伺服器方式(C/S方式)和對等方式(P2P (peer to peer)方式).
5.計算機網絡的核心部分 電路交換 分組交換 和 封包交換
電路交換最重要特點:在通話的全部時間内,通話的兩個使用者始終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資源。傳輸效率很低。
分組交換 ,路由器即采用分組交換。采用存儲轉發技術,封包頭部包括目的位址和源位址等重要控制資訊,路由器接收後存儲,查找轉發表,轉發到下一個節點。(路由器即相當于節點)
封包交換,與分組交換相似,都是先存儲再轉發,差別:封包交換采用整個封包一起存儲,再一起轉發。分組交換先進行分組,再按組轉發。
示意圖如下:

*
6.計算機網絡類别
按作用範圍分類:
廣域網(WAN) 城域網(MAN) 區域網路(LAN) 個人區域網路(PAN)
7.計算機網絡性能
速率:機關bit/s、bps、b/s。網絡中的速率往往指的是額定速率或标稱速率,并非實際運作速率
帶寬:有兩種不同的意義。
第一種:指某個信号具有的頻帶寬度。機關是HZ,KHZ,MHZ.是頻域稱謂
第二種:在計算機網絡中帶寬表示每秒網絡中某信道所能通過的最高資料率。機關:bit/s. 是時域稱謂
吞吐量:機關時間通過某個網絡(信道、接口)的實際資料量
時延:分為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
傳播時延,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速率是光速--3.0*10^5km/s.電磁波在銅線中的傳播速率--2.3*10^5km/s.在光纖中速率--2.0*10^5km/s。
誤區:常常有人以為提高發送速率就能提高總時延,實際這是不對的,得看哪種時延占主要時間。
時延帶寬積:傳播時延*帶寬
往返時間RTT: 發送資訊後需要收到對方的确認資訊,往返時間RTT即為收到對方确認資訊所等待的時間(可能了解錯了)
使用率:D0表示網絡空閑時的時延,D表示目前網絡時延,則兩者與使用率U的關系為:D = D0/(1-U).是以為了保證目前網絡時延,盡量使使用率U低于50%。
8.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網絡協定三要素:
文法:即資料與控制資訊的結構或格式
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資訊,完成何種動作,做出何種反應
同步:即事件實作順序的詳細說明
協定的體系結構:
OSI有七層,分别是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運輸層,網絡層,資料鍊路層,實體層。
TCP/IP有四層,應用層,運輸層,網際層,網絡接口層。
OSI的既複雜又不實用,TCP/IP實際上隻有上面三層,網絡接口層并沒有什麼具體内容,是以常采用折中的方式,采用一種隻有五層的體系結構。把網絡接口層分為資料鍊路層和實體層。
如下圖所示:
9. 實體、協定、服務、服務通路點、協定棧、協定資料單元PDU,服務資料單元SDU
實體表示任何可發送或接收資訊的硬體或軟體程序
協定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或多個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
服務是指不同層之間交流的動作成為服務。
協定與服務的差別:協定是 “ 水準 ”的,服務是 “ 垂直 ”的。協定作用于兩個實體之間的通信,服務作用于不同層之間的交流
服務通路點SAP:同一系統中,相鄰兩層的實體進行互動的地方稱為服務通路點
協定棧:協定的體系結構的層次很像一個棧的結構,是以稱為協定棧
協定資料單元PDU:OSI模型把對等層次之間傳送的資料單元稱為該層的協定資料單元PDU.
服務資料單元SDU:OSI把不同層之間交換的資料的機關稱為服務資料單元S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