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涼拌蔬菜來啰!”爺爺大聲說道。這時,家中隻有我和爺爺。我忍俊不禁,然後問道:“爺爺,今晚我們隻吃這個菜嗎?”爺爺說:“怎麼了?這菜嘗起來挺好吃,我的乖孫子,快點吃吧!”之後,爺爺又從鍋裡拿出了兩個饅頭,熱乎乎的。
面對這個冷菜,我真的是難以下咽。菠菜、大白菜、紫菜、青菜……蔬菜的品種倒是樣樣俱全。但全都是我不愛吃的菜。我無奈地啃着饅頭,爺爺看出了我的心思,但他并沒有說什麼,卻以身作則,自己率先動起了筷子。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着。那杯滾燙的水稍許變涼,我喝了點水。
爺爺終于開口了,但并非是勸我吃菜的,而是給我講述了太爺爺的一段經曆。
當年抗美援朝的時候,你太爺爺在陣地上饑寒交迫,但那時軍隊缺乏糧食,連饅頭、大餅的影子都看不見,更别說什麼雞鴨魚肉了。餓了,啃一口又冷又硬的窩窩頭充饑;渴了,吃一口冰涼的雪解渴。有時候連個窩窩頭都吃不上,隻能餓着肚子去戰鬥。
我以為這不過是爺爺編出來的故事,忽悠人罷了。但爺爺從抽屜中拿出了一個“古董” ——鐵瓷杯,上面刻着鮮紅的大字:“贈給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背面還有依稀可見的“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的字樣。
那個杯子破舊不堪,像從垃圾堆裡撿出來似的,連杯把子都不見了。眼見為實,這個杯子讓我的良心受到了震撼和譴責。想想那個以雪為水、艱苦卓絕的戰争年代,再看看現在錦衣美食的富裕生活,我不由自主地動了筷子,夾起了菜。我嘗了一口後,忽然發現味道還不錯,頓時,我的内心湧起了一股暖流。直到現在,每天晚上,在那個溫馨溫室裡的餐桌都會出現一杯熱水和一個饅頭……
小小的餐桌,卻盛滿了沉甸甸的愛,也充滿着溫馨的情,那深深的愛,暖暖的情是爺爺寄托與我的期望。
作者簡介:王一鳴,男,13歲,沭陽如東實驗學校初一學生。熱愛勞動,善于朗誦,樂于助人,平時喜歡做一些國文成語上的積累。望叔叔阿姨們給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