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夜幕降臨時,泗水玫瑰魚寶寶總能找到回家的路,因為它們能感覺到地球的磁場。新的研究表明,這種動物的内置指南針可以幫助它們在沒有太陽和星光的情況下導航。

來自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ARC珊瑚礁研究中心的Mike Kingsford教授想知道為什麼泗水的小玫瑰魚總是可以在晚上找到回家的路。是以,他與來自德國的同僚一起研究了這種手指大小的生物。
金斯福德教授說:"這項研究首次明确證明了珊瑚魚寶寶在夜間為它們導航的磁感應能力。在那之前,我們隻知道成年鳥類,海洋哺乳動物,鲨魚和多骨魚具有這種與生俱來的方向感。"
該團隊從大堡礁的一個樹島上收集了不到一厘米長的泗水玫瑰魚。他們測試了魚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航行的能力,具有珊瑚狀磁場。正如金斯福德所解釋的那樣,魚的導航通常是東南方向的,但是當團隊順時針方向改變磁場120度時,魚的路線發生了變化,向西轉,并确信它們仍然在軌道上。這表明動物能夠感覺磁場并用它來導航。
金斯福德補充說:"我們從以前的研究中了解到,一旦他們接近目标,他們就會開始回家的過程,這依賴于氣味,聲音和路标來尋找珊瑚并定居在它們身上。
珊瑚魚,如泗水玫瑰魚,孵化場就在珊瑚中。然後,他們花幾天到幾個月的時間在外海長大,尋找新的珊瑚定居,或者回到他們的家園。一旦它們到達珊瑚的某個地方,它們将在這裡度過餘生。
這項研究告訴我們,這些嬰兒有大腦,他們知道自己要去哪裡,而且他們是非常強壯的遊泳者。結果是,它們可以控制它們生活在哪個珊瑚中,而不僅僅是受到洋流的引導。
一旦科學家知道這一點,他們将能夠開發出更準确的嬰兒在泗水玫瑰魚中遊泳的模型,并找到更好的方法來保護它們。
完整的研究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