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情與熱愛是首奔湧的詩——電影《黃河入海流》有感

作者:形色MORPHOLOGY訪談

  詩人艾青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2021年12月28日,在CCTV-6電影頻道上映的電影《黃河入海流》,就像一首靜靜奔流的詩歌一樣,向觀衆展示了黃河邊上,渭北棗鄉人對自己腳下這片土地的熱愛與振興。​

  作為《黃河三部曲》之一的影片,電影《黃河入海流》用散文詩一般的鏡頭語言,從冰雪未融,靜默深沉流淌着的黃河開始,向觀衆講述了一個充滿人文畫卷,帶着鄉情、民俗、傳承與振興的新農村故事。

鄉情與熱愛是首奔湧的詩——電影《黃河入海流》有感

電影畫面截圖

  這部電影以堅守鄉村國小的老校長一家為主線,講述了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人性之美。契诃夫曾說:“人的一切都應該是幹淨的,無論是面孔,衣裳,還是心靈,思想。”這部電影裡的每個人物都充滿人性的善良,主人公老校長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鄉村教育,他是整個村子的精神力量,在喧嚣塵世中獨自安靜的堅守鄉村教育的陣地。

  老校長的兩個兒子,長子雖然智力殘障,卻對任何人和小動物都充滿了熱切的愛護,小麻雀死了他會傷心痛哭,把小細狗(關中平原上特有的一種狗,當地人用它來攆兔子,影片裡有展現)當成嬰兒一樣的照料,他眼中的一切事物都隻有美好。小兒子在城裡的師院讀書,與兩小無猜、志同道合戀人共同的追求就是躍出農門,但是在父親執教的鄉村國小面臨被裁撤困境的時候,他選擇了回到鄉村支援父親。當哥哥為救掉進黃河裡的孩子而付出生命時,弟弟更堅定了要留下來的抉擇,最終跟戀人一起為鄉村緻富和孩子們的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而村支書、棗業合作社社長、老校長妻子,電影裡的每個主要人物身上都淋漓盡緻的展現了黃河邊上,渭北人的深沉質樸、深情内斂。

鄉情與熱愛是首奔湧的詩——電影《黃河入海流》有感

電影劇照 攝影楊雲

  這部電影并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振興農村經濟與教育事業的故事,電影當中出現的每個場景都是一幅真實的鄉俗文化再現。畫面中的關中糧倉,冬天田野上的細狗攆兔子,劇中人物們信口吼出來的秦腔,紅棗豐收時村民們表達喜悅的渭南老腔,全部都是鮮活的渭北民俗民風,活生生的展現了廣闊關中地區的人情風貌。

  用電影來傳達中國母親河哺育下的關中平原上關于鄉情,關于父親,關于教育、關于責任與擔當,展現新農村風貌的人物與生存狀态,也是電影《黃河入海流》的制片人史佳想要表達的情懷。

鄉情與熱愛是首奔湧的詩——電影《黃河入海流》有感

大荔黃河濕地 圖 大蒙荔縣委宣傳部

  作為一名從業二十多年的媒體人,史佳從二十年前他的第一部新聞作品集《肺部的呐喊》開始,就把時代之下的人的命運與經曆,當成自己的責任。他是我的同學、好友,這麼多年來,我在他的身上,總能感受到一種力量。他總是選擇不斷地重新審視自己,并且不遺餘力地把介紹和推廣自己身邊和腳下生活的城市文化、鄉村風貌,甚至是從長安到西安,積澱了幾千年文明的周秦漢唐,和絲路文明都傳播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去。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黃河洶湧深沉,川流入海,奔湧不息,在它流經的土地上,黃河以它特有的方式滋養、浸潤着黃河岸邊人。千百年來,這裡始終不變的是山河依舊,人性如初。也正是這種堅忍磅礴的鄉情與熱愛,才煅造出渭北棗鄉人腳下生活着的土地的美好與熱烈。(作者 文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