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清帝國的利刃,号稱“東方不敗”的索倫兵有多厲害?

曆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湧,讓小編來帶你走進曆史,了解曆史。

明清時期,索倫部并非是一個民族,而是一個統稱。

在滿語裡,它原來的意思是“居住在河上遊的”,河是指的黑龍江,索倫部就是女真三大部之一:野人女真裡分布在黑龍江上遊衆多部落的一個統稱。

這是女真按地域命名的一種習慣,如建州女真以蘇克蘇護河流域為中心,海西女真以松花江流域為中心,野人女真就以黑龍江流域為中心。

野人女真不僅包括索倫部,它分為兩大部分:東海女真和黑龍江女真。

東海女真分布在松花江、烏蘇裡江沿岸,黑龍江女真分布在貝加爾湖以東、額爾古納河、石勒喀河、黑龍江上遊地區。

索倫部就是指的黑龍江女真裡實力最雄厚的一些部落,各部自稱索倫,因為“索倫骁勇聞天下”,故“籍其名以自壯”。

自從努爾哈赤起兵以來,女真兵的強悍讓明軍膽寒,野戰幾乎難以取勝,隻能憑借城池和火器固守。

起于白山黑水的八旗兵似乎生來就是為了打仗,但要說到骁勇善戰,他們還是稍遜一籌,因為還有索倫兵的存在。

大清帝國的利刃,号稱“東方不敗”的索倫兵有多厲害?

索倫兵有多強悍?

乾隆說騎射是滿洲之本,而要論騎射之精,莫有過于索倫。

乾隆朝名将海蘭察就是鄂溫克族索倫人,年輕時他從征準部,策馬追擊時一箭射中敵将巴雅爾手肘,将其生擒。

乾隆四十六年在木蘭圍場圍獵時,兩箭射死兩支猛虎,“衆詫為神勇”,對索倫人來說,這是在原始森林中生存所必備的技能。

清朝立國的八旗兵也曾經戰無不勝,但入關後就戰鬥力就進入了下降通道。對一支軍隊來說,難就難在如何在數百年的時間裡始終保持戰鬥力,索倫兵做到了,這就是他們的強悍之處。

努爾哈赤征服海西女真後,曾在天命元年(1616年)發兵征讨野人女真,但兵鋒沒有到達索倫各部落。

此後皇太極時期三次向野人女真用兵,最後在崇德八年徹底征服了索倫部。

很快清軍入關,要以十幾萬兵力平定天下,用兵捉襟見肘,骁勇善戰的索倫兵自然被編入八旗,進入關内作戰。

索倫兵在戰場上的表現也讓人刮目相看,入關十幾年後,八旗兵的戰鬥力就出現了不小的下滑,而征發自關外原始森林的索倫兵卻保持着一貫的悍勇,打出了自己的名氣,赢得“虎兵”的稱号。

“清世祖鼎定後,四征不庭,威棱絕域,索倫之名乃大”。

俄羅斯如今被稱為“戰鬥民族”,但在17世紀,這個稱号恐怕輪不到他們。沙俄自崇祯年間就開始向黑龍江滲透,清朝忙于關内戰事,索倫兵又被抽調了不少,使得東西伯利亞被沙俄實控了幾十年之久。

康熙親政後,沙俄繼續得寸進尺,進犯雅克薩。

玄烨大怒,決定擊退沙俄,但他并沒有大舉征調軍隊,隻是下令當地黑龍江駐防八旗出兵,因為雅克薩地區是索倫人世居之地,有索倫兵在,可以省去興師動衆調兵。

兩次雅克薩之戰,都以清軍完勝告終。索倫兵是當仁不讓的主力,戰後索倫各部有佐領伊哈圖、圖延圖、遜特依等十一人獲頭等功牌。

大清帝國的利刃,号稱“東方不敗”的索倫兵有多厲害?

清朝完成統一後,關内八旗戰鬥力進一步下降,曾經倚重的綠營也逐漸不堪大用。

但戰争并不少,尤其是邊境長期不太平,索倫兵就被清朝當成了救火隊員,哪裡戰事緊張,就把索倫兵往哪裡調。

雅克薩之戰後緊接着就是橫跨康雍乾三朝的清準之戰。

索倫兵怎可缺席?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發大軍十萬禦駕親征噶爾丹,征發2000索倫兵,編入黑龍江将軍薩布素率領的東路軍,擔當東路軍箭頭。

康熙一朝,多次征調索倫兵與準部交戰,虎兵表現也有口皆碑,也付出重大犧牲。

“索倫之藍翎紮倫察,漢仗好,交戰時,頗勇猛,射死數賊,身受重傷自盡。”

短暫息兵後,雍正朝清準戰火複燃,索倫兵依然當仁不讓。

額爾德尼昭之戰,準軍壘石為寨,數次擊退清軍進攻。

眼看即将入夜,索倫兵亮出了自己的獠牙。

索倫前鋒侍衛阿蘭吉喀率28人悄悄接近準軍防線,憑借身手騰越而上,防線被打開一個缺口。索倫指揮官塔爾岱乘勢指揮2000餘索倫官兵掩殺而入,一舉突破準軍防線,“索倫精兵,萬箭齊發,殺人數千餘”,由此奠定額爾德尼昭之戰大勝局面。

用索倫兵最上瘾的,還是乾隆。

乾隆朝平定大小金川,起初乾隆沒派索倫兵,隻是指派四川總督阿爾泰率當地土司兵平叛。

阿爾泰很快被擊敗,乾隆将他處死,改派大學士溫福督師進剿。

溫福也遭遇敗績,亡于陣中。

乾隆一看,不派索倫不行,“急調健銳、火器營二千,吉林索倫兵二千”增援。在定西将軍阿桂指揮下,最終平定大小金川。

事後乾隆大加贊賞,“(索倫兵)實勝綠旗,攻打羅博瓦山,射死敵人尤多,可見滿洲索倫之得力”。

大清帝國的利刃,号稱“東方不敗”的索倫兵有多厲害?

索倫兵最剽悍的戰績或許是遠征廓爾喀。

廓爾喀本是小部落,統一尼泊爾後得到英國支援,竟然敢在1788年派3000兵侵入藏地。

彼時的大清還是在乾隆治下,廓爾喀也沒有鴉片戰争英軍的實力,乾隆說:必須得怼回去!

但地方政府與廓爾喀達成了一個有歧義的和議,等清軍兵到,廓爾喀早已拿了300個元寶退兵了。

兩年後,廓爾喀沒拿到期望中的每年300個元寶,于是再次興兵長驅直入。

乾隆時已年近七旬,為此大動肝火,集結附近省份大軍12000人準備征讨廓爾喀。

但這些兵多是大小金川之戰的降兵,乾隆并不能放心。是以又調兩廣總督福康安、參贊大臣海蘭察等領兵入藏增援,其中主力就是1000餘名黑龍江索倫兵。

臨行前,乾隆特地囑咐,務必等索倫兵到才可交戰。

索倫兵沒有讓乾隆失望,廓爾喀之役中,以他們為箭頭的清軍連戰連捷,收複失地後乘勝翻越喜馬拉雅山,攻入廓爾喀境内,兩個月内兵臨加德滿都城下,廓爾喀不得不稱臣請降,許諾永不侵犯藏境。

即使在今天來看,這也是一件壯舉。200多年前,要完全憑借人力、畜力行軍翻越喜馬拉雅山進行遠征是何等艱難,這些勇士讓人肅然起敬。

至于被後世捧成兵王的廓爾喀傭兵,在客場作戰,長途遠征的索倫兵面前也是勝少負多,一路敗退而已。

在平定準亂後,乾隆專門抽調1000名索倫官兵編為“索倫營”,常駐西北邊疆,防止沙俄進犯。

這支軍隊在西北立功卓著,1820-1826年張格爾之亂,索倫營是平叛主力,也付出數百人的犧牲。

1869年,沙俄大舉進犯伊犁,并于1887年5月派兵直逼霍爾果斯,遭到索倫營和錫伯營官兵的英勇抵抗,使沙俄侵略行動多次受挫。

清朝深知保有一支具有戰鬥力的索倫兵有多麼重要,雖然關内八旗在花花世界中紙醉金迷,但對索倫部卻一點不放松,每年進行嚴格訓練,保持他們的戰鬥技能。

但再堅強的意志,在世俗的染缸中也不免消退,就如同曾經稱霸東亞的八旗兵一樣。清朝的辦法是不許索倫兵與其他兵部同處共居,以免沾染懶惰惡習。

看來清朝皇帝們也知道,環境讓其他兵退化成了什麼樣。

大清帝國的利刃,号稱“東方不敗”的索倫兵有多厲害?

索倫兵雖勇,其實自身部族有個很大的弱點,就是人丁不旺。

這裡面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世居地自然條件惡劣,不适宜于人口大規模繁衍。

第二個原因更重要,索倫兵在曆次征戰中,承受了巨大的犧牲。

索倫各部主要包括鄂溫克、達翰爾、鄂倫春、赫哲各民族。這些部族加起來,人口也從未超過10萬,長期隻有4-5萬人的規模。

是以,在曆次戰争中,能征發索倫部的最多兵力,也就在一兩千之間,如果要再多,就會對索倫的繁衍力造成影響。

即使如此,頻繁的出征還是讓索倫人損失慘重,失去了大量精壯男丁。

從康熙到光緒,有記錄的索倫兵被征發了70多次,平均不到3年就要出征一次。

二十二個省都有遠征的索倫兵的身影,這些勇士或是戰殁于西北邊陲,或是埋骨于西南邊疆,永不歸鄉。

補充的人口趕不上損失,青壯年已不夠出征人數,條件放寬到隻要能拉弓射箭都在從征行列,在大小和卓之亂中就出現了76歲的索倫兵出征,這大概是最年長的基層官兵。到了後期,索倫各部人口已降到了3萬。

進入近代,清朝已不是完成工業革命列強的對手,曾經悍勇無敵的索倫兵也獨木難支,随着清軍一次次戰敗而沉淪。

即使如此,索倫兵戰鬥意志并未褪色,國破家亡之際,索倫官兵一如百年前一般提槍上馬,捍衛自己世代生存之地。

在近代著名的江橋抗戰裡,馬占山招募了大量當地的達呼爾索倫騎兵,他們冒着炮火與日軍騎兵隊決死作戰,騎兵部隊也是馬占山手下為數不多對日軍占有優勢的兵種,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大清帝國的利刃,号稱“東方不敗”的索倫兵有多厲害?

數百年間,索倫兵為保家衛國做出了巨大貢獻,承受了巨大犧牲,他們的付出,值得後世銘記。

讓我們記住曆史上索倫兵所做出的的貢獻:

“國家撻伐四夷,開辟新疆二萬餘裡,南驅緬夷,西剪金川,惟賴索倫輕健之師,風庵電擊,耐苦習勞,難撄其銳。”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