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縱觀世界史,漢族和其他民族相比戰鬥力,原來漢族才是戰鬥民族

世界曆史上,經常會出現一些民族進入暴走狀态,戰鬥力爆棚,但是這些民族都很難持久保證這種戰鬥力,一般都是昙花一現,比如匈奴、突厥、蒙古這些,但是這些戰鬥力爆炸的民族即使再逆天,最後都敗給了漢族。

匈奴敗給了漢武帝、突厥敗給了唐太宗、蒙古敗給了朱元璋,然後這些被打敗的民族都向西出走尋求生存空間,打不過漢族人,還打不過歐洲人嗎?匈奴西進間接滅亡了羅馬,突厥西進成立奧斯曼土耳其把歐洲欺負了幾百年。

縱觀世界史,漢族和其他民族相比戰鬥力,原來漢族才是戰鬥民族

世界曆史上戰鬥力能保持幾千年的民族,唯有漢族一家,是以中國能成為四大文明古國裡唯一一個文明延續至今的國家。

漢族人這麼能打,關鍵是漢族人掌握了保持戰鬥力的三大法寶。

第一個法寶就是注重生産多生育,漢族人是天生的種地專家,隻要有地方種地,漢族人一定會撒下種子,由此還發明了屯田制。漢族人很早就意識到生産力才是戰鬥力的基礎,有穩定的生産就能保證有大量的人口投入戰鬥,打仗就是人多欺負人少。我人多,物資充裕,耗也能耗死對手。那麼多強大的民族如流星一樣劃過曆史,但是漢族始終如一,還在原來的地方,默默經營自己的家園。

第二個法寶就是講究戰争政策,善于總結經驗。熟悉中國曆史就知道,漢族有兩個習慣非常好,一個就是知道低調,也就是猥瑣發育,另一個就是好寫書總結經驗,代際傳承。

漢朝初年,我們打不過匈奴人,那就開始猥瑣發育,低調積攢實力,然後才有漢武帝的反擊;唐代一開始也是打不過突厥,打不過就低調發育,然後積攢力量尋求機會一舉打敗了突厥。其實,現在我們用的還是這個猥瑣發育的政策,雖然美國看起來很強大,但是咱們依然在低調積攢實力。老劇本了。

頭腦一熱不顧後果和人硬鋼,看起來很熱血,但是很容易被人打趴下,如果是一個民族也這樣不成熟,很容易被人從世界曆史中除名。幸好我們是個成熟的文明。

漢族人還善于總結,從《孫子兵法》就開始總結怎麼打仗,别的民族都是靠偶爾出現的天才去誘發民族的戰鬥力,漢族可以靠各種兵書系統培養民族的戰鬥力,是以隻要能保持物資供應,戰鬥力馬上就可以培養出來,其它民族做不到。

第三個法寶就是團結,民族文化具有強大的吞噬能力。漢族人高度團結,認同統一,曆史上任何一個政權,都把統一當作是自己王朝的立朝基礎。

還有就是漢族的文化具有強大的吞噬效應,漢族人從來不拒絕外來先進文化成果,隻要别人有能學習的地方,就會認真學習消化,這個習慣從原始社會就開始了。比如,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漢武帝派張骞去西域,唐朝人把穿胡服當時髦。對外來文化沒有抵觸,不會因為某種習慣而拒絕外面的先進文化,也是漢族人能保持戰鬥力兩千年的秘訣。

縱觀世界史,漢族和其他民族相比戰鬥力,原來漢族才是戰鬥民族

偶爾一個民族強大一時不可怕,關鍵是漢族強大了幾千年,這背後一定是漢族的文化習慣起到了支撐,是以讀中國曆史,越讀越對國家有信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