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維:聽完這套曲目,就好像走完一次人生的旅程

一生很短暫,也很漫長。

愛,讓我們銘記彼此。

“愛在冬季”音樂會

緻敬電影“愛在三部曲”,

緻敬每一個怦然心動的瞬間和痛徹心扉的時刻,

緻敬每一個愛着彼此的情侶和愛着親人的家庭。

羅維:聽完這套曲目,就好像走完一次人生的旅程

美國獨立電影人理查德·林克萊編劇及執導的電影“愛在三部曲”幾乎是所有文藝青年心中神一般的存在了,它們分别是1995年上映的《愛在黎明破曉前》(Before Sunrise)、2004年上映的《愛在日落黃昏時》(Before Sunset)和2013年上映的《愛在午夜降臨前》(Before Midnight)。

羅維:聽完這套曲目,就好像走完一次人生的旅程

*圖檔來源于網絡

這個系列的愛情電影,沒有海誓山盟,沒有灰姑娘和白馬王子,也沒有曲折回轉的故事有的隻是幾乎無休無止的對話,展現了生活中真實的片段以及普通人的愛情遭遇。三部電影的拍攝時間分别間隔了九年,反映了兩位主角在不同年齡段對愛情、對世界的不同感悟,而每個不同的觀衆也能從中看到各自的影子。有人說,“愛在三部曲”之後,再無愛情片。

青年鋼琴家羅維個人最喜歡第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兩個年輕人在火車上一見鐘情,于是中途下車,漫步在維也納的各個角落,深夜聊天、談心,“所有愛情裡最美好的情愫,都被音樂、鏡頭和光影非常準确地捕捉了下來,将美好的瞬間永遠定格”。

羅維:聽完這套曲目,就好像走完一次人生的旅程

據說,這也是根據導演自己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的。“當時理查德·林克萊在美國費城,也就是我就讀的柯蒂斯音樂學院所在地的書店裡遇到一個女孩,和她度過了一段非常美妙的時光,但之後兩人再也沒有相見。”直到多年以後,林克萊拍完這三部電影,想獻給自己當年偶遇的那個女孩時,才知道那個女孩早已經因為車禍而離世了,并沒有看到這些電影。“這在現實生活中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但電影卻把它很圓滿地呈現出來了,我覺得這就是藝術最有意思的一點。”

那麼,羅維怎麼會想到以“愛在冬季”為主題,來策劃一場鋼琴與大提琴的二重奏音樂會呢?

羅維:聽完這套曲目,就好像走完一次人生的旅程

對此,她表示,已經持續了一兩年的新冠疫情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混亂,而“愛”是一種極其強大的力量,可以治愈很多不安、焦慮等負面情緒。“于是,我就想設計一些曲目,展現出‘愛’的力量,希望來聽音樂會的觀衆都能感受到這種積極、正面而又溫暖的能量。”

羅維1998年出生于中國深圳,五歲習琴,六歲半就在香港舉辦了獨奏音樂會。她九歲考入深圳藝校,十歲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師從唐哲教授,并于兩年後被保送進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十一歲時,羅維獲得了波蘭肖邦第十一屆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一個月後又獲得了第二屆德國拉赫瑪尼諾夫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

羅維:聽完這套曲目,就好像走完一次人生的旅程

十三歲時,羅維以全額獎學金考入了著名的音樂學府——柯蒂斯音樂學院,成為第一位同時獲得加裡·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以及羅伯特·麥克唐納(Robert McDonald)兩位鋼琴大師指導的學生。十七歲時,羅維簽約了環球唱片公司,并被評為“吉莫爾傑出青年藝術家”。

美國《聖地亞哥聯合論壇報》這樣評價羅維:“她注定會成為明星,她的演奏沒有絲毫矯揉造作,卻有着令人目瞪口呆的對鋼琴的掌控能力。她電光石火般地把普羅科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演奏得極具權威性。”

青年大提琴演奏家潘暢現為廣州交響樂團的大提琴副首席。他出生于四川成都,六歲開始學習大提琴,2001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師從附中校長及大提琴教授娜木拉、宗柏以及馬雯教授。2009年,他以全額獎學金考入新加坡國立大學楊秀桃音樂學院,師從大提琴家秦立巍。2013年,他考入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獲得音樂表演以及音樂藝術雙碩士學位。2018年,潘暢又以演奏家文憑畢業于紐約巴德學院。

羅維:聽完這套曲目,就好像走完一次人生的旅程

在耶魯大學讀書期間,潘暢是唯一一位受邀在耶魯大學2015年開學典禮上獻奏的在校學生。2016年,潘暢在紐約卡内基音樂廳舉辦了個人獨奏音樂會,得到美國古典權威雜志《紐約音樂會評論》(New York Concert Review)的極高評價。耶魯大學教授、大提琴界泰鬥阿爾多·帕裡索(Aldo Parisot)這樣評價他:“潘暢是一位難得的青年音樂家, 他具備了非常有趣又獨特的性格。他的音樂裡既有向内的細膩與感性,同時又有向外的爆發和力量。”

羅維與潘暢之間的第一次見面,可能要追溯到五六年前了。2016年,他們在紐約參加一個頒獎典禮,兩人同時獲得了“青年藝術家獎”(Salon De Virtuoso)。“在為數不多的獲獎者中,我和他是‘唯二’的兩個中國人。”羅維笑道,“不過當時我和他隻是打了個照面,并沒有很深入的交流。”接着,時間快進到2020年7月,羅維受邀在廣州交響樂團的閉幕音樂會上演出了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演出結束後,潘暢就來背景找我,說我們之前在紐約見過。”

潘暢認為羅維身上最與衆不同的特質是,她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對作品恰如其分的诠釋。而在羅維看來,潘暢拉琴有一種很好的平衡感。“他的琴聲中既有高貴的氣質,又充滿了激情與活力,我覺得他的這種平衡感掌握得相當好。”就這樣,兩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促成了此次合作。

羅維:聽完這套曲目,就好像走完一次人生的旅程

©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

1月15日的音樂會,曲目特别設計了“劇情”。整場音樂會被劃分成了六個篇章:初遇、熱戀、心碎、複合、無言、承諾。

“從開始認識的心動,在人群中追随他的目光,到火花四濺、熱戀,再到惆怅、思念、結婚。”羅維覺得演奏完這一套曲目,就好像走完一次人生的旅程,她希望在這場音樂會短短的八九十分鐘的時間裡,也能讓觀衆體會到一種“從開始初見”到後來“相知相愛、相濡以沫”的感覺。

*本文節選自《上海音樂廳·音樂之友》2021冬季刊。

火熱銷售中!

愛在冬季

羅維與潘暢

鋼琴與大提琴二重奏音樂會

羅維:聽完這套曲目,就好像走完一次人生的旅程

日期:2022-1-15 星期六 19:30

地點: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大廳

票價:¥80/¥180/¥280/¥380

掃描二維碼或閱讀原文

進入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官網便捷購票

本場音樂會謝絕1.2米以下兒童入場

已購門票概不退換。

藝術家

鋼琴:羅維

大提琴:潘暢

曲目

1.貝多芬魔笛主題變奏曲

2. 法雅:西班牙民歌組曲

3. 弗雷:夢後

4. 皮亞佐拉:大探戈

——中場休息——

5. 門德爾松:D大調無詞歌

6. 弗蘭克:A大調大提琴奏鳴曲

*曲目以現場為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