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佛山兩會·委員有話說」以文塑城,用嶺南文化說好佛山城市故事

作者: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杭瑩 張聞

1月6日上午,佛山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委員通道”正式開啟。佛山市政協委員、佛山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湯東濤,佛山市政協委員、佛山市兆陽房地産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鳳儀圍繞“重塑佛山城市形态”進行分享和建言。

湯東濤來自文藝界,一直通過攝影藝術創作記錄佛山城市發展曆程。佛山提出打造建構嶺南文脈軸線,以文塑城,将嶺南廣府文化融入公共建築建設、城市空間布局和旅遊規劃設計。對此,湯東濤建議道,“佛山的蓮升片區、南風古竈等是否可以串珠成鍊,建構起一條極具城市特色的嶺南文脈軸線?”湯東濤在不同城市采風創作時,發現了城市之間的同質化問題,各地政府部門對城市生态和景觀都投入很大,力求給市民一個舒适的生存空間,但是在改善的過程中必須結合城市的個性,才有可能做出特色。他認為,廣府文化就是佛山重塑佛山城市形态很好的抓手和切入點。“例如陶藝,這種充分展現佛山深厚曆史底蘊的嶺南文化元素,能夠通過重點片區進行連片改造、建設,進而形成比較連貫的空間格局同視覺效果。”湯東濤說。

深耕佛山城市建設二十多年,李鳳儀一直在探索和思考如何将本土傳統文化融合到現代城市空間,将佛山城市形象的故事講得有聲有色。“很多人認識佛山,都是從陶瓷開始。佛山設計、生産的環境陶藝,目前廣泛應用在城市的公共空間之中。佛山不少極具本土特色的項目,比如嶺南天地、鄉村振興項目都用它來進行景觀提升。”她認為,這種以“佛山陶”為主題的環境藝術,就是承載佛山傳統文化、避免了“千城一面”城市形象的一個很好的典範。李鳳儀建議,佛山新的城市建築在空間設計、造型處理,以及材料的運用等方面,應對嶺南文化多作一些回應。佛山在城市更新中,要多考慮對嶺南文化元素的保留及表達。佛山城市設施如果能精心創作,同樣能夠折射出一座城的氣質和品位。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魏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