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閱讀“慢”文字,是對焦慮不安的有效抵抗

作者:星星飛翔
閱讀“慢”文字,是對焦慮不安的有效抵抗
閱讀“慢”文字,是對焦慮不安的有效抵抗
閱讀“慢”文字,是對焦慮不安的有效抵抗
閱讀“慢”文字,是對焦慮不安的有效抵抗
閱讀“慢”文字,是對焦慮不安的有效抵抗
閱讀“慢”文字,是對焦慮不安的有效抵抗

年終系列專稿(十三)

編者按:

如果說2020年是人類遭遇疫情的“應激”年,那麼2021年,人類就進入了疫情後的“應對”年,開始适應新的生活方式,調整自己與生活、與世界的關系,尋找“後疫情時代”自我發展的路徑。

這是一場道别,也是一種重逢——在改變中與曾經的自己道别,也在改變中與新的自己重逢。

2021年已盡,《天天副刊》設計了一份問卷,九個簡單的問題,卻有很多不同的回答。在這裡,我們選擇了那些精彩、真誠、有趣的回答刊出,作為對2021、對這個時代的一份記錄。

嘉賓

龍仁青

1967年3月出生于青海湖畔鐵蔔加草原。1990年開始文學創作及文學翻譯。出版有原創、翻譯作品20餘部,曾獲“駿馬獎”、三毛散文獎等。部分作品被譯為英、日、意等文。中國作協會員,青海省作協副主席。

餘飛

中國電視劇編劇,1998年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現擔任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電視劇編劇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北京市電影家協會編劇工作委員會副會長等。餘飛編劇的電視劇有《巡回檢察組》、《跨過鴨綠江》、《重案六組》第三部和第四部、《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幾十部,電影有《跨過鴨綠江》《車禍疑雲》等。另著有小說《人民的正義》等。

宋方金

編劇,作家。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主要作品有電視劇《功勳之袁隆平的夢》《手機》《甜蜜》等;電影《飛》《溫涼珠》等;出版有《給青年編劇的信》《清明上河圖》等。

1.對您個人而言,如果用三個關鍵詞來記錄2021年,您會選擇哪三個詞?為什麼?

龍仁青:時間好像被“加速度”了,恍然已經到了新的一年。回首看去,2021年似乎沒有什麼值得記住的事。想想,“快”應該是第一個關鍵詞。第二個關鍵詞是“宅”吧。翻閱了一下自己的行程記錄,2021年是近年來出門最少的一年。第三個關鍵詞是什麼?似乎是“想”。因為出門少,在家的時間多,就有時間想一些事情。發現自己沉入冥想的時候很多,當然這也是一個老去的征兆吧。

餘飛:光速、蝶泳、氣球。

到了常人說的年過半百的年紀,時間過得飛快,感覺比光速還快。每天沒做什麼事情就結束了,吓得我經常連中午飯都不敢回家吃,隻能在外面吃,以免耽誤時間,以免犯困要睡午覺。但即使這樣,還是經常感覺時間不夠用。尤其是孩子飛快長大,更襯托自己光速變老。

事業上感覺是非專業運動員在遊蝶泳,在嗆人的水中竭盡全力拔起身體撲騰,動作不規範,遊得很慢,但激起許多無用的水花,既難看又難過還不能停下。經常警告自己不要亂撲騰,還得靜下心來先突破一個,不要目标太多撲騰半天啥也沒抓住。

因為創作壓力很大,經常感覺自己像一個氣球一樣憋滿了氣。這不是比喻,是有實體的,每天傍晚時分,是收獲最大的時候,肉眼可見肚子脹得收不回來。到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狀态會好一點,肚子變平了。但一天工作下來,如果沒有太大進展,肚子就會再次鼓起來。

宋方金:學習、觀察、适應。雖然一直保持着學習的狀态,但是疫情以來,學習變得更加專注和自覺。過去一年我重新觀看了黑澤明和希區柯克的電影,有了新的啟發。所謂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以前,隻看到了熱鬧。這樣的學習是有效的。觀察主要指的是觀察我所處的影視行業,它因為疫情,也因為技術,正在發生着看似緩慢其實飛速的變化,這些觀察都會收錄到我的《給青年編劇的信》中。而适應指的就是适應這些變化。

2.2021年,疫情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但以您的慧眼來看,它給社會帶來的正向的啟示是什麼?如果有,說說您的經曆或看法。

龍仁青:2021年曾随團前往黑河流域做文化考察,當我們到達青海境内祁連山腹地的黑河源頭時,臨近的甘肅張掖發生了新冠疫情,成為疫情風險區,我們立刻叫停了這次活動。傳回西甯的路上雖然心懷遺憾,但這是唯一理智的選擇。此次新冠疫情,其實也矯正了我們生活中諸多不良的習氣,比如排隊擁擠、遇事感情用事,以及不好的衛生習慣等等。

餘飛:其實,面對一個未知的災難,沒有人能一步到位做到完美,但我們其實已經以較小的代價做到了對疫情的防控到位。這件事情最大的影響,是讓老百姓對政府的上司更加信任,對中華民族産生了更強烈的自豪感。當然,這并不意味着我們已經做得完美了,在我國廣大的疆域中,防疫工作的品質仍然存在巨大的差異性,還需要進一步彌合這種差異。

宋方金:我在回答三個關鍵詞的時候說了因為疫情變得更加主動和專注地學習。我想這就是疫情帶來的啟示和變化。因為疫情,我發現人對自然變得更加敬畏。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在人不能大面積行動的時候,很多野生動物出現了。我想這次疫情最大的啟示就是會讓人類深入思考人與自然和萬物的關系。

3.2021年,哪一項“全新事物”進入了您的生活?

龍仁青: 酒精、口罩成為一種日常用品。對了,還有“抖音”,自己也注冊了,時不時要刷一下,并要求自己一定要有節制。

餘飛:進入我生活中的全新事物,其實是幾十年前甚至幾百年前的“全舊事物”。因為身體機能下降,又長期伏案工作缺乏鍛煉,我的過敏性鼻炎在今年變得非常嚴重,幾乎不可控。

在絕望的時候,我拾起了二十多歲的時候曾經拜師練過的硬氣功。這門功夫簡單點來講,就是用嘴吸進空氣之後,再配合相應動作用鼻子全力把體内廢氣噴出去,将一切垃圾帶出體外。一段時間後,我的鼻炎已經好轉。祖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醫學确實是個寶庫,現在這門氣功作為全新事物進入了我的生活,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每天無論有多忙,必須要先練它。

宋方金:健康寶、行程碼、核酸檢測。這三樣事物完全嵌入了生活。

4.工作、學習、社交、心态……飲食起居、健康休閑、消費娛樂……2021年,您最積極的變化在哪個方面?稍詳細地說說。

龍仁青:西甯出現疫情,居家工作期間,讀書時開始在手機上做讀書筆記(以前隻閱讀,不做筆記),一個月時間裡,為十幾本書做了大約十幾萬字的筆記——這期間,有一本書的讀書筆記由于操作不當而丢失,急忙把其他的讀書筆記拷貝到電腦上備份,也就統計出了字數。這些,大多是一些有感而發的文字,是邊讀書邊在手機上慢慢寫出來的,也是一種對浮躁與焦慮的對抗,效果奇好。

餘飛:參見第三問的回答。

宋方金:最積極的變化就是主動學習。這個在之前的答案中說了。

5.2021年,您最得意、最後悔、最痛苦的一刻分别是什麼?

龍仁青:年逾“知天命”,所謂寵辱不驚,似乎沒有可以冠以“最”去說道的事情。一個強烈感受是,“責任感”越發成為一種需要具體操作,甚至要當機立斷的事情。

餘飛:最得意的一刻,是2021年初我編劇的作品《巡回檢察組》和《跨過鴨綠江》分别在湖南衛視、優酷和央視播出,自己和自己打擂台,而且兩部作品收視排名始終占據第一、二名,也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最後悔的一刻是自己“大意了”,在《巡回檢察組》播出之前沒有去好好看一遍樣片,提醒相關人員不要插入太多廣告影響品質。

最痛苦的一刻是在創作新項目的時候,花不到一周就寫了五集劇本,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認可,興奮之下繼續往下寫,結果花了将近一個月把這五集改成了八集,但最終自己發現改的方向不對,無奈之下隻好重新回到第一稿。既浪費了時間精力又消耗了熱情,非常痛苦。

宋方金:最得意的事情是編劇了《功勳之袁隆平的夢》。最後悔的事情是今年一直想寫的一個故事始終沒有寫完。最痛苦的一刻沒有。生活絕大部分時間很平凡。痛苦是不平凡的感受。平凡着是幸福的。

6.2021年有哪些好書或影視劇、綜藝、展覽讓您至今難忘?您會選哪兩個推薦給大家,理由是什麼?

龍仁青:生活在藏族聚集區,藏族生活中諸如“輪回轉世”“神授藝人”等等說法都帶有許多魔幻現實主義色彩,是以此前也非常喜歡《百年孤獨》之類的作品,自己也曾寫過一些魔幻現實味道的小說。似乎隻有奇異、玄幻的東西才會引起自己的興趣。

或許是因為慢慢接近老去,開始越來越喜歡“慢”的東西和描述“慢”的作品。比如,那種慢慢走在路上,打開五官的所有感官觸角,去感觸世界,再把看到、聽到、嗅到的一切記錄下來的作品。2021年重新讀了英國作家約翰·高爾斯華綏的作品,比如《蘋果樹》《殷紅的花朵》等,很喜歡那種讓自己完全沉入周身環境之中,讓大自然的色香味向自己撲面而來的文字。這樣的文字,在當下的小說作品中幾乎看不到了(現在的小說大多貌似是坐在高鐵上觀看風景,一切都是一晃而過)。我還覺得,看這樣的文字,是對這個時代無處不在的焦慮不安的有效抵抗。

餘飛:個人推薦《理想之城》《你在他鄉還好嗎》《功勳》《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理想之城》把一個很土、很多無趣的建築行業寫成了自成一體的帝國權謀、小人物逆襲的傳奇故事,作者對行業的深度了解以及對叙事技巧的把控良好地結合在一起,再加上導演娴熟的手法和演員們到位的表演,完成了一個行業劇的标杆。

《你在他鄉還好嗎》整個給人的觀感完全像紀錄片,不管現實是不是這樣,但在我看來職場生活就完全是它表現的那個樣子的。演員的表演也非常松弛,能感覺到導演超強的把控能力。唯一有點遺憾的是到後期情節巧合過多。

《功勳》裡面我首推的是毛衛甯導演的《能文能武李延年》,不過這部戲已經有很多人推薦并詳細分析了,我隻簡單說一下:它不是對好萊塢模式的機械模仿,而是國産戰争題材電視劇的一個成功嘗試和巨大突破,它是将中國式戰争影視化的一個标杆。如果都能按這個标準來,我們輸出自己的英雄文化将指日可待。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其實并不是所有的喜劇獨幕喜劇都是成功的,也有打分很低的作品,但每一季播出,總有那麼幾個不錯的,甚至有不少令人叫絕的,相比其他那些靠莫名其妙的雞毛蒜皮湊起來的綜藝節目,這是一個對創作來講絕對正能量、示範性的節目。任何文藝作品都需要内容,目前來看,隻有它讓人感覺是真心在尊重内容,既能從表演出來的作品看出來,也能從将編劇請到現場這樣的行動上看出來。瞧瞧,讓編劇到現場,給每一個編劇署名,天并沒有塌下來。不像某些圈子流行理直氣壯、煞費苦心把編劇名字拿下或者藏到角落裡的躲貓貓行為。

如果要夾帶一點私心,我還想推薦自己編劇的作品《跨過鴨綠江》和《巡回檢察組》,這兩部戲是編劇技巧內建之作,如果對劇本創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

宋方金:劉震雲的小說《一日三秋》是我去年讀到的印象深刻的書。人生多少事,兩三笑話中。劉震雲用簡潔樸實的文字寫了人,寫了鬼,寫了動物,寫出了生活之重、生命之輕。網劇《我在他鄉挺好的》也推薦給大家,沒有流量演員,不是IP,但是卻讓人感動流淚,這樣靜水流深的劇太少了。

7.如果有時光機,2021年是否有哪一刻,是您想重新來過的?具體說說什麼理由。

龍仁青:我接受老去,接受皺紋與白發。人在每個年齡段就該是這個年齡段的樣子,坦然又從容。我沒有“重新來過”的需要。

餘飛:如果有時光機,我想每天都抽出十五分鐘,頂着我兒子沅沅在小區裡走一小圈。他剛剛五歲,相比他的姐姐,我陪他的時間太少了。我倆有許多可以回憶的快樂時光,他喜歡命名,跟他在一起玩的時候做的每一個動作他都會起一個名字。比如:肉電風扇、媽媽的大勺子雞、神舟八号準備發射、抖音等等。我們已經好久沒有新的命名了。

宋方金:沒有哪一刻想重新來過。讓過去的都過去吧。

8.2021年您有最想說卻沒有說出口的一句話嗎?是什麼?對誰?

龍仁青:“謝謝你心甘情願跟着一個平庸無能、毛病多多的男人走到現在,并且還要一直走下去。”——說給我的太太吧。

餘飛:為了工作,已經很久沒和老朋友聚會了。之前,失聯幾十年的老政委找到了我,非常親切和熱情。但他找我前往叙舊時,我正好要應對一些财務上的問題,分不開身,後來覺得非常内疚。後來,我原來大學的系主任、我尊敬的朱老師前來開文代會,想約我一聚,結果我又因為要離開北京沒有趕上。這麼多年,我覺得特别對不起我的老上司、老戰友們,我想對他們說一句話:未來可能還會有各種不可抗力讓我無法與你們相聚,我唯有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獻給你們!

宋方金:想對2021年說:再見。

9.2022年,您一定已經給自己設立了些小目标、flag,選三個跟我們分享一下(且不管它們能否實作哈)。

龍仁青:沒有大計劃,都是小目标。一家出版社為我編輯了一本我的短篇小說集,應該會在2022年5、6月份出版。對我來說,這似乎是對我前期小說寫作的一次總結或告别,預示着新的開始。

1.2022年,要完成我的第一本兒童小說,我為此去了三江源,去了可可西裡——我不打算從寫作手法等方面去“讨巧”,而是把内容寫得紮實。

2.因為去了可可西裡,并對當時陪同我們深入可可西裡腹地的巡山隊員做了比較細緻的采訪,計劃寫一部有關他們的書。這本書将與和我一同進入可可西裡的藏族導演萬瑪才旦一起完成。

3.一本有關高原花鳥的書,自然文學寫作的那種,已經完成大部分篇章。還要為一位獲得了國際大獎的攝影家李善元先生寫一本小傳。

餘飛:給大家彙報一下我創作時調節心态的秘訣:如果寫累了怎麼繼續?我最重要的辦法是看房子。

最近幾年我看了北京郊區幾乎所有最貴的别墅項目,開始還是随便看,後來讓中介隻介紹花園5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房子,最近還看過幾幢花園三四千平方米的房子,站在中間感覺就像在茫茫草原。

還有一幢房子,花園後面是開發商堆出來的小山,山上長滿了各種雜樹,像原始森林一樣,完全可以藏在裡面打遊擊了。

看了這些房子之後,一旦寫作累了,寫不動了,想休息了,我就開始琢磨怎麼裝這些房子,尤其是怎麼裝修這些龐大的花園。

為了裝修這些花園,我還想過請所有認識的美術指導老師來幫忙設計成各種影視風格,比如說《異形》那樣的,比如說《權力的遊戲》那樣的。當然他們并不知道我在琢磨他們。

從電視劇《巡回檢察組》到電視劇《跨過鴨綠江》,我已經想出過幾十套房子和花園的裝修方案了,确實非常解壓,像是經曆了一場頭腦大保健。更重要的是,最後這些房子我全都沒買,因為買不起。是以這樣的大保健是非常環保的。

令人難過的是,後面的創作任務更重,北京現在的房子不夠用了。

以上是我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創作心态調節小妙招。對于2022年,我唯一的想法是再找一套豪宅并開始琢磨它的裝修方案,以緩解我繁重創作任務帶來的焦慮。隻要這個虛拟裝修任務完成好了,一切都不是問題。如果一套不能解決問題,那就兩套。

宋方金:一、寫一部關于鄉村振興的電視劇,叫《一生高貴》。二、寫一部電影劇本,叫《姐妹》。三、出一本書,叫《上元燈彩圖》。

采寫/本報記者 李喆

如您有興趣回答這9道題,請把您的答案發至小編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