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婚後的感情轉移,也許是對自己不忠

在看過了處在關系各個階段掙紮中的人們形形色色的故事之後,我衷心的希望各位朋友們能夠明白一個道理。如果你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感情,那麼就請你盡最大努力去堅守和實作你的想法。原因很簡單,你想要的感情的樣子,也反映出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以是否選擇堅守自己的情感理想,也就是在決定自己是否願意坦誠的活着。

我見過許多離婚,出軌,或者在名存實亡的婚姻裡苦苦掙紮的人們。當初大約都在僥幸心理作祟上,加上周圍人的連哄帶騙裡,糊裡糊塗地走入婚姻。他們大約以為,我可會讓不适合的人變得适合。或者把對追求理想生活的責任推卸給伴侶或者時間。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每個人都會最終明白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那些不對的,不甘的,不能釋懷的感受,并不會因為習慣和将就而消失。相反,在經曆了生活和感情的不斷沖刷之後,人們會發現真相越發赤裸裸的展現在我們面前。我不開心,因為這關系真的不是我想要的。我們平時會很服氣的說跟随你的内心,但就算你不刻意的跟随命運和生活,也依然會把你推向符合你本性的方向。一個人的本質,是幾乎不會有大的變化的。也許你會覺得随大流的選擇會讓你接納,但事實是你永遠不會安心,你的心靈一直被拷問,很壓抑。

婚後的感情轉移,也許是對自己不忠

我的一位來訪者為了家庭和孩子,放棄自己的事業和愛好。最後愛上的人是一個工作優秀,涉獵極廣,他告訴我,在這個男人身上,他看到了自己曾經未能實作的可能,另一個來訪者不顧家人、朋友的阻攔,執意要離開妻子。他說能否和情人在一起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想繼續在當下的婚姻裡感到心理上的孤獨和忽視。

我的咨詢工作中,涉及婚外戀的案例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這是很困難的一種狀況,來訪者同時承擔着自我譴責、社會壓力、對婚外關系的焦慮,以及無處可說的孤獨。

許多來訪者都渴望從我這裡獲得一些解脫的方法。但是在咨詢的初期,我往往會鼓勵來訪者往一個更加痛苦但卻更真實的方向思考。婚外戀的道德壓力,在我看來更像是内在沖突的一種外在投射。生活中最為宏大的主題之一,就是你是否選擇忠于自己。而那些選擇不忠于自己的人,也常常走上不忠于婚姻的道路。你之是以會面對道德上的譴責,緣起于最開始你對自己是不忠誠的。你隻是通過出軌,把對自己不坦誠的壓力轉嫁到了外界,進而不得不面對外在的道德壓力。因為出軌對象,往往是你内心最渴望的伴侶形象。或者是你自己希望變成的我,出軌是在補償最開始那段勉強關系裡面的缺失。

如果你對自己是坦誠的,你将會面對的道德壓力為零。因為你永遠不會讓自己進入委曲求全之後,僥幸在别處補償的情況。我不排除婚姻幸福,但是之後依然會遇到更愛的人的機率。不太長的選擇,是痛苦的根本來源。自利偏差是一個很常見的認知偏差。導緻人們總是高估自己的運氣,而對自己坦誠又是非常辛苦。而痛苦的事情,因為你需要承擔自我懷疑和環境的壓力,是以在選擇婚姻是的自欺欺人,是短期之内的選擇,不過時間和生活在長遠來說是極端公平的。首先,當我們情感經驗較少的時候,會被自己想要什麼或者不想要什麼了解的比較少。進而我們對于關系的選擇有誤差,這就好比當地人生中第一次租房的時候。在簽訂租房合同時,你其實完全沒概念,接下來的居住體驗會是怎樣的?但是當你陸陸續續有過不同的幾段房租經曆後,很有可能準确的選擇自己居住起來愉悅舒适的房子。從這個角度來說,和初戀結婚經常就是一件挺有風險的事情。情感經驗不足的人們,在選擇關系的時候,最容易忽略的問題。就是兩個人成長步調的不一緻。

婚後的感情轉移,也許是對自己不忠

情感經驗的不足有,往往是人生閱曆的不足。是以,你對于人的成長沒有足夠預期,你可能會傾向于低估人的變化。但是比較一下現在的你,五年前的你和十年前的你,你就能很清楚的看到自己變化了多少。可遺憾的是,許多人在選擇關系的時候,并沒有把這個次元考慮清楚。

第二人們很難對沒有明顯問題的事情說不,尤其是感情。離開不合适的關系,并不會立即帶來實際的好處。但是卻會帶來分離的焦慮和痛苦。是以許多人的感情關系,一路都是混過來的。雖然并沒有那麼好,但是也不足以壞到比分手更糟。比如人們很難拒絕對我好但是我不夠愛的人,或者外在條件好,但是個性,三觀不那麼符合的人。因為愛情其實是一種很理想主義的概念,追尋理想的過程,是一個必須戰勝各種當下利益誘惑的艱難過程,然而人的适應能力很強,也很難延遲滿足。再加上周圍的人,往往更容易看到你當下得到的好處。是以不能夠了解和支援你的決定。也許對你來說,一段關系到達了90分,才能確定你不會出軌。但如果目前的關系是70分,你會怎麼辦?或許從你的角度來看,得到70分的關系已經實屬不易。你又不自信,未來可以真的找到他們接親自己期待的理想關系。這20分的差距,你可能會一直回避和拖延。到婚後、産後做全職太太後。但付出的代價和承擔的壓力,會被時間和生活放大許多倍。

婚後的感情轉移,也許是對自己不忠

第三,許多人在選擇伴侶的時候,其實會羞于承認自己的渴求。有的人希望伴侶有錢,但是又覺得這種想法很拜金主義。是以說服自己,選擇有發展潛力的人。有的人希望伴侶很性感,很有魅力,但是因為對自己的情欲或審美感到羞恥,是以強迫自己接受外形普通的人。對自己的不坦誠,許多時候也來源于這種對自己的渴求和期待的羞恥感。這和我們所處的大環境有很多關聯,因為我們的羞恥感和價值取向受到許多外界限制。我們的成長經曆,迫使我們不敢接納和強調自己的期待。發展出獨立的思考判斷,學會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本是一個人活着的重要任務。婚前不完成這個任務,結婚的時候,你就不是在選伴侶,而是在選讓你厭煩和不滿中,最終學會對自己坦誠的陪練。我建議你在做出選擇之前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首先,你是一個能夠對自己坦誠,能夠清楚的了解和表達自己期待的人嗎?當你的表達受到質疑和反對,你能夠為自己争取空間和輿論支援嗎?第二,當你面對自己的伴侶,能夠看到你們關系存在的明顯問題嗎?我們假設這些問題,你永遠沒法适應和克服,未來會越來越不滿意。你對伴侶的感情強大到能夠包容這種不滿意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