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華全媒+|巡天探宇 解密星空——“中國天眼”重磅成果亮點解析

我國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FAST獲得的測量結果,為解決恒星形成三大經典問題之一的“磁通量問題”提供了重要觀測證據。相關成果1月6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

這是FAST最新産出的一系列重磅成果之一。基于超高靈敏度的明顯優勢,FAST已成為中低頻射電天文領域的觀天利器。

新華全媒+|巡天探宇 解密星空——“中國天眼”重磅成果亮點解析

2021年12月19日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維護保養期間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共發現約500顆脈沖星 運作以來發現脈沖星效率世界最高

發現脈沖星是國際大型射電望遠鏡觀測的主要科學目标之一。截至目前,FAST共發現約500顆脈沖星,成為自其運作以來世界上發現脈沖星效率最高的裝置。

脈沖星是大品質恒星死亡後的“遺骸”,一顆方糖大小的體積就有上億噸的品質,脈沖星能夠發射出高度周期性的脈沖,周期在1.4毫秒到23秒之間。被稱為“毫秒脈沖星”的短周期脈沖星,可以與地球上最好的原子鐘相媲美。

“FAST配備19波束L波段接收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脈沖星搜尋利器。”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韓金林介紹,新發現的約500顆脈沖星中,包括一批最暗弱的脈沖星、挑戰當代銀河系電子分布模型的大色散量脈沖星、毫秒脈沖星、脈沖雙星、一批模式變化和消零脈沖星以及射電暫現源等。

新華全媒+|巡天探宇 解密星空——“中國天眼”重磅成果亮點解析

1月5日,在中科院國家天文台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國家天文台韓金林在介紹FAST在脈沖星搜尋方面的重要進展。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由韓金林上司的FAST重大優先項目“銀道面脈沖星快照巡天”在不到兩年時間裡,新發現279顆脈沖星,其中65個為毫秒脈沖星,在雙星系統中的有22顆。相關論文于2021年5月在國内學術期刊《天文和天體實體學研究》發表。

與此同時,我國科學家還開展多波段合作觀測,開啟脈沖星搜尋新方向,并打開研究脈沖星電磁輻射機制的新途徑。

據悉,後續對這些脈沖星的測時觀測,可以探測來自遙遠星系的低頻引力波,還可用于建立脈沖星時間和空間基準。

探究宇宙奧秘 中性氫及快速射電暴探測取得新進展

中性氫是宇宙中豐度最高的元素,廣泛存在于宇宙的不同時期,是不同尺度物質分布的最佳示蹤物之一。對中性氫進行探測、研究,對于了解暗物質、暗能量屬性,解讀星系形成和演化過程等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天文台慶道沖、李菂上司的國際合作團隊采用原創的中性氫窄線自吸收(HINSA)方法,利用FAST首次獲得原恒星核包層中的高置信度的塞曼效應測量結果,為解決恒星形成三大經典問題之一的“磁通量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觀測證據。

據介紹,研究團隊将通過FAST中性氫星系巡天,預期探測到10萬個以上星系的中性氫譜線,目前已完成資料處理相關準備工作,即将開始大規模的宇宙大尺度、局部宇宙、星系間、最鄰近星系等不同尺度的巡天。

新華全媒+|巡天探宇 解密星空——“中國天眼”重磅成果亮點解析

1月5日,在中科院國家天文台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FAST運作和發展中心首席科學家李菂介紹FAST在中性氫領域的最新重大成果。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快速射電暴(FRB)是射電波段最亮的持續僅幾毫秒的神秘現象,最初于2007年發現,疑為來自河外星系的脈沖信号。因其起源與實體機制完全未知,是當今天體實體領域最大熱點之一。

國家天文台李菂、王培、朱炜玮上司的國際合作團隊利用FAST對快速射電暴FRB121102進行觀測,在約50天内探測到1652次爆發事件,獲得迄今最大的快速射電暴爆發事件樣本,超過此前本領域所有文章發表的爆發事件總量,首次揭示了快速射電暴爆發率的完整能譜及其雙峰結構,成果論文于2021年10月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據悉,FAST多科學目标巡天已發現至少6例新FRB,正在為揭示這一宇宙中神秘現象的機制做出獨特的貢獻。

FAST年觀測時長超5300小時 運作效率和品質不斷提高

“FAST運作效率和品質不斷提高,年觀測時長超過5300小時,已遠超國際同行預期的工作效率,為FAST科學産出起到重要支撐作用。”FAST運作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說。

新華全媒+|巡天探宇 解密星空——“中國天眼”重磅成果亮點解析

1月5日,在中科院國家天文台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FAST運作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在介紹FAST運作及開放共享情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自2020年1月FAST通過國家驗收以來,FAST科學委員會統籌規劃科學方向、遴選重大項目、制定資料開放政策、配置設定觀測時間等;圍繞FAST優勢科學目标,征集遴選了五個優先重大項目,組織全國優秀科研團隊,開展大團隊集中攻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2021年3月31日,FAST正式向全球開放共享,向全球天文學家征集觀測申請,此次征集收到來自不同國家共7216小時的觀測申請,最終14個國家(不含中國)的27份國際項目獲得準許,并于2021年8月啟動科學觀測。

新華全媒+|巡天探宇 解密星空——“中國天眼”重磅成果亮點解析

2021年3月28日拍攝的“中國天眼”(無人機全景照片,維護保養期間拍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武向平院士透露,FAST正在醞釀向全國中國小生開放1%的觀測時間。“幫助孩子們實作探索宇宙的願望,希望此舉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将來成長為國之棟梁。”武向平說。

據介紹,FAST未來将在快速射電暴起源與實體機制、中性氫宇宙研究、脈沖星搜尋與實體研究、脈沖星測時與低頻引力波探測等方向産出深化人類對宇宙認知的科學成果。(記者張泉、宋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