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1860年英法聯軍再一次入侵了我們的家園,對圓明園進行掠奪、踐踏、燒毀,幾千名侵略者不僅搶奪寶物,還毀壞各種建築,最後還在園内放火。大火連續燒了三天,就這樣被稱為全球最大的皇家博物館、藝術館,成了一片灰燼,不複存在。

圓明園是在康熙時期打造的,占地面積達到了3000畝,在雍正時期,圓明園的格局才算是基本完成,可想而知,工程巨大,時間巨長。到了乾隆時期,又開始擴建、整改部分園林景觀,添加建築群,這一時期的圓明園達到了頂峰,建築群是最多的,園林景觀欣賞性是最強的,居住的人是最多的,這樣一個有着“萬園之園”的皇家園林,竟在三天之内,毀于一旦。
當時的英法聯軍,用各種工具把将近150萬件珍貴的文物進行搬運掠奪,是以直到現在仍有很多寶物流落海外。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遭燒毀後的圓明園遺址被保護起來,開始采取植樹保護措施,再成立圓明園遺址專門保護機構,進行維修修複。
專家們也一直都很關心圓明園的遺留文物,一方面對流失海外的文物,盡快的追回,比較著名的十二獸首銅像,現如今已有八首銅像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一方面,考古學家也對當時遭受焚毀的文物殘骸進行尋找,研究考察。
其中發現了一個銅制的象頭,雖然一開始發現之時,它已經面目全非,但經過修複,已經能看到它的具體形狀。專家驚喜的發現,這個象頭制作的十分精緻,由銅冶煉燒制成型,然後再經過細緻的雕刻花紋,說明當時的技術是熟練與高超的。
除此之外,這個象頭上還有嘉慶帝親筆寫的字,這讓象頭的價值更不可估量!這麼多年來,我們專家一直不遺餘力的對圓明園遺留下來的文物進行考古研究,發現了很多驚喜,這些文物的發現和出土,對我國研究當時的社會有着很大的幫助,也對我們的公德心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