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要做一位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母親

不要做一位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母親

年輕的媽媽們可能都曾有過這樣的體驗。對孩子說了無數遍的話卻被當成耳旁風,氣急敗壞的媽媽們不得不整天地斥責孩子,可等孩子睡熟了,自己靜靜地望着他天真的面龐,不由得檢討起來:“我真是一個讨厭的媽媽,明天一定不再發火了。”可到了第二天,看到隻會違抗你指令的小冤家,昨夜的檢討早已丢到九霄雲外,又開始訓斥起來。

然而越是這樣的媽媽們,她們往往不考慮孩子的要求和需要,隻想當時能以簡便的方法解決問題。

這是因為母子間太像了,雙方都不會控制自己的感情。

把事情一一解說給孩子,太麻煩了,幹脆他們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想做什麼就讓他們做什麼,最終慣壞了孩子。或者有些父母根本不聽孩子要說什麼,隻是簡單粗暴地一概拒絕他們的要求,長此以往,孩子也會養成不聽話的習慣。

用這種方式斥責孩子,再怎樣都難以改變他們,是以重要的是要重新考慮一下親子關系。

當孩子說“喂”時,就算已經明白他是要點心,也要反問他“要什麼”,讓他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不能隻聽到“喂”就趕緊把點心遞給他。如果孩子隻說出了點心”,媽媽就要對孩子說:“啊,是想吃點心吧?”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

這樣能幫助孩子搞清楚自己的願望,最終在母子間建立一種用第三者也能明白的語言進行交流的關系。媽媽們也要謹記,切勿被當時的情緒所左右,隻為一時痛快訓斥孩子。“因為特别懊惱,罵了他。”這種因心中怒氣,近乎謾罵地對待孩子,實在是荒謬絕倫。來進行兒童教育心理咨詢的父母們,常常抱怨孩子太任性。例如,帶孩子去逛商場時,他們總是磨着家長要這要那,如果告訴他們“不行,前幾天不是剛買了嗎”,他們就會又哭又鬧,滿地打滾耍賴,最後家長隻好讓步:“好吧,但就今天啊。”但這樣的事決不會“就今天”這一回,孩子們會因為耍賴使要求得到滿足,嘗到了甜頭,下回就會重複這種行為。

這就是父母的态度有問題了。孩子耍賴時,父母常會相“東西不貴,給他買了,錢包也不會是以癟下去”,于是輕易地買給孩子。或者因為父母自己有什麼喜事,心情好。就輕易地答應孩子的要求。這種任憑情緒行事、前後不一緻的态度是有問題的。做父母的都沒有一個固定的方針、原則,孩子就更無法分辨對錯了。

如果已斷定“不行”,那麼無論孩子哭還是喊,都不能給他買,父母要有這種堅定的态度才行。而且要明确地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行,孩子知道自己再哭再喊也沒用,下回他也就不會鬧了。決不能因經濟允許,就亂給孩子買玩具,即使孩子說了想要,也不能馬上買給他。讓他再想想,教他學會等待、忍耐也很重要,使他懂得不要因一時沖動購物,而是要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