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玩行業:有多少人打着“收藏”的名義在渾水摸魚?

如果喜歡收藏,那就埋頭研究曆史文化,自得其樂,福延子孫,把藏品深深的鎖在櫥櫃裡,外界一切喧嚣跟你沒關系。

如果是想投資藏品賺錢,那就别說虛僞的話,深入市場實戰,敢買,能賣。練出眼力、打通管道、追漲追熱、賺賠自擔。

古玩行業:有多少人打着“收藏”的名義在渾水摸魚?

一面說着喜歡收藏,一面又恨不得馬上賣掉藏品一夜暴富;天天罵着專家,自己卻沒有丁點鑒賞能力;人脈管道不存在,躺在家裡玩手機就想發财;以小見大看不上,一出手就是“國寶重器”。

為什麼敢說這種話,我在某網上分享了一篇銀元大珍的文章,評論裡大概有400多人發了自己藏品的圖檔,個個叫嚣着“我家裡也有”,然而看着那叫一個辣眼睛。

一路看下來,能入眼的就兩枚真品,還是幾千塊錢的通貨。其他的所謂“大珍”,在地攤上賣10塊錢我都嫌貴。

可是這些人有“謎一樣”的自信:我家裡“祖傳”就是真的,爺爺奶奶放家裡好多年了,專家都是井底之蛙沒見過就說假的,拍賣行都是騙人的我的“寶貝”賣不出去。

整個行業,%90以上都是這種連玩家都算不上的投機者!

古玩行業:有多少人打着“收藏”的名義在渾水摸魚?

鏟地皮“撿破爛”都比網絡噴子優秀

這類人,整天就是一幅“我弱我有理”的形象,隻要說他們的藏品是假的,馬上一幅大帽子扣下來:“敢不認可我的藏品,你就是文化漢奸。”

可是卻拿不出一點幹貨,藏品什麼材質?什麼背景鑄造的?市場行情幾何?他們才不管那麼多,反正就像機器人一樣重複着一句話:我家祖傳的,我地攤撿漏的,哪裡能收購,專家太壞了玩收藏根本不賺錢!

不好意思,那隻是他們賺不到錢而已。前幾天年終總結,我朋友圈好幾位職業古玩商,那叫一個滿嘴流油。

古玩行業:有多少人打着“收藏”的名義在渾水摸魚?

你敢去實戰嗎?

去年銀元大火,我見到好幾位商人,光投資宣三、北洋、川龍、四川大漢、九年精發這幾個品種,投入資金過百萬,賺回來幾套房。就别說那些敢投資軍閥銀元的大玩家,怎麼沒聽到他們抱怨呢?

我見到一位90後玩家,靠投資天啟十一兩、大觀折十、鹹豐大錢和小精品錢币,以及少數銀錠、茅台。現在開着剛全款買的寶馬五系回老家,提前休息了。

還有一位常逛的某微拍店鋪,也是個一線老玩家,靠着康熙青花、道光粉彩、宣德青花這幾種精品名窯,把店鋪流水做到了千萬級别。現在已經開始接觸磁州窯、耀州窯、龍泉瓷了。

古玩行業:有多少人打着“收藏”的名義在渾水摸魚?

但是,這類成功的民間玩家,仍然是極少數群體,他們及時抓住了風口,靠着出色的能力和勇氣,在新興的網絡市場,靠着信譽和口碑闖出了一條路。他們敢拼敢做,從來不怨天尤人。

剩下那些“韭菜”,嘴上比誰都厲害,雙腿卻邁不開一步。隻要說了就是“網上都是騙人的,我不懂也不敢嘗試;一線實戰都是撿破爛,我要收就收藏國寶。”

收藏本來是個非常講究高文化、高素質的行業,但離譜的是,大多數人不僅無知,而且素質極其低下,心态就是“巨嬰”。我不管,我被“利益集團”打壓,我的藏品不被認可,我不敢實戰,但卻想躺着就有人送錢到我家裡。

古玩行業:有多少人打着“收藏”的名義在渾水摸魚?

說實話,民間确實有不少精品的存在,因為我見過。但它們百分百屬于那些精英玩家,有學識有涵養,有多年的實戰經驗,對自己的藏品了熟于胸,不論和誰交流都能說得頭頭是道,條理清晰。

而大部分的“國寶”玩家,一面罵着專家一面又訴求“國家放行,專家承認”,但他們不僅對自己的藏品一無所知,而且目空一切,自負自大,聽不進去任何意見。你說這類人,有半點可能收藏到真品嗎?

至于那些網上看篇文章就喜歡說“我家裡祖傳”的人,他們根本連門檻都沒摸到,拿出來的東西不是假就是爛,幾乎百分百不值錢。我敢說這樣的話是因為觀察了很長時間,這類人沒有任何經驗,眼高手低,普遍把地攤貨當寶,這也是收藏界一大離奇現象了。

古玩行業:有多少人打着“收藏”的名義在渾水摸魚?

縱使民間還有很多亂象,但聰明人都在想着怎麼去解決問題,而随波逐流者隻想着怎樣“渾水摸魚”。在他們眼中,專家都是傻子,有錢人都是瘋子,全世界都在針對自己一個人,太看得起自己了。

如果自己半點收藏經驗都沒有,那就别玩了吧,總比花錢養肥騙子和假貨販子好得多,講句不中聽的話,盲目的玩家少了,市場自然就慢慢變幹淨了。正是因為不理性的人太多,才造就了如今假貨泛濫的現象。

古玩收藏已經有幾千年了,就算經過起起伏伏,也從來沒有徹底“崩塌”過。能留得住精品的人永遠是赢家,而“自欺欺人”的結果,除了騙自己得不到任何好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