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8年,常州發現一口鮮豔如血的紅棺,裡面到底有着怎樣的秘密?

2018年12月14日,考古領隊彭輝正在指揮人員對常州市唐陵村的一處墓葬進行清理,随着墓坑内淤泥的減少,驚人的一幕出現了,一副色彩豔麗的棺材徹底暴露在人們眼前,它紅到猶如鮮血,新到就像昨天剛剛下葬。

2018年,常州發現一口鮮豔如血的紅棺,裡面到底有着怎樣的秘密?

這裡原本發現了三座墓葬,前兩座除了清理出幾塊爛木頭和兩具人體骨骼外,别無其他,本來彭輝對第三座墓葬也已不再抱有希望,想不到卻有了意外驚喜。

從墓葬形制和規模初步判斷,墓葬應該屬于宋元時期,距今已有七八百年,這段時間足以摧毀任何埋入地下的木制品。

然而令人稱奇的是,在這口棺木上卻找不到任何歲月的痕迹,這還是彭輝十餘年的考古生涯中第一次見到,實屬難得,是以此刻他有些興奮。

棺中到底有何重要文物?墓主人又是誰?屍身會不會儲存完好?彭輝對這具紅棺充滿了無盡的期待和遐想。

此時墓坑邊緣已站滿了圍觀的好奇群衆,都在伸長脖子等待着開棺的那一刻,他們都想對這掩埋于時光深處的秘密一探究竟。

不過此時彭輝卻做了一個決定:棺木打包,運回常州博物館。

2019年1月6日,常州博物館内考古專家雲集,因為紅棺就要開啟。

為了解棺木結構以及内部文物大體情況,經過專家商議,決定在開啟前對棺木進行一次x光掃描。

可是儀器掃描過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螢幕上一片空白,根本看不到棺中情景。

x光是一種電磁波,波長很短,連鋼闆都可以穿透,然而此時對區區一口棺木卻無可奈何,究竟玄機何在?

博物館内進行着激烈的讨論,很快有了結果:水!棺中有太多的水!因為水對X射線具有極強的吸收作用。

2018年,常州發現一口鮮豔如血的紅棺,裡面到底有着怎樣的秘密?

紅棺在實驗室裡

既然找到了問題的所在,那麼排掉棺中的水是目前第一要務。然而考古人員發現棺液的排出并不那麼容易,最重要地是在哪裡開孔?

經過專家多次商讨,為了不破壞棺的完整性,最終決定把棺身架高,在棺底鑽洞。

打孔成功後,果然大量的液體噴湧而出,十多個小時後才算流盡,據粗略估計,棺中排出的液體足有500升之多。

随後再一次進行了x光掃描,這次終于有了清晰的影像,棺體上遍布着多枚棺釘,然而這些棺釘在外表是看不到的,要想打開棺蓋,必須起掉棺釘,這樣會對整個棺的完整性造成極大的破壞。

現在一個難題出現了,如何既能保證漆棺本身的完整性,又能保證棺内文物的取出呢?

經過考古隊員和專家研究,最終決定放棄棺蓋開啟的方式,而是沿棺底縫隙打開。

随着一根根木楔的嵌入,棺身被整體撐了起來,然後再用小型吊機把棺身緩緩吊起并移開。

封存了數百年的棺内空間一覽無餘,秘密不再是秘密。

棺底是一層厚厚的淤泥,猶如“一鍋粥”,墓主人已經成了一具枯骨,長久以來由于棺液的存在,屍骨早已經發生了位移,看上去散亂的堆積在一起。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她曾經向我們一樣鮮活過,而我們也終将如她一般變作枯骨,一生一死,一動一靜。

在對棺内物品位置進行了測量與繪圖後,開始了清理工作。

首先對墓主人的屍骨進行了提取,緊接着清理出5柄木梳五柄,2柄竹篦。

2018年,常州發現一口鮮豔如血的紅棺,裡面到底有着怎樣的秘密?

裴家造字樣

梳篦是古人的必備之物,齒稀的稱“梳”,齒密的稱“篦”,梳理頭發用梳,淸除發垢用篦。

梳篦的制作是一項中國的傳統工藝,技藝之精尤以常州為最,曾有諺雲:“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是以常州有“梳篦之鄉”的美譽。

2008年,常州梳篦制作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成為常州三寶之一。

此次多柄梳篦的出土,再次證明常州的梳篦制造技術源遠流長。

2018年,常州發現一口鮮豔如血的紅棺,裡面到底有着怎樣的秘密?

出土木梳

在梳篦上還發現了三個墨書文字“裴家造”,這是常州地區經考古發現第一列帶有墨書文字的古代竹篦,對研究常州地區梳篦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随後又去清理出三件金銀首飾,而首飾之上刻有“明慶寺東徐一郎”字樣,考古隊員根據文獻資料查證,“明慶寺”是指現今位于浙江省樂清市大界村的那座千年古刹。而”徐一郎”則是品牌辨別,猶如現在菜刀界的“王麻子”。

2018年,常州發現一口鮮豔如血的紅棺,裡面到底有着怎樣的秘密?

金簪

無論是“裴家造”還是“明慶寺東徐一郎”,都展現了宋元時期商家對自身品牌有着較強的宣傳意識,也表明了當時商品經濟的發達。

随着清理的繼續,考古人員對棺内一對木筷進行了提取,當時的木筷似乎比現在長了接近三分一。

提取完木筷後,一隻瓷盞吸引了考古隊員的目光,瓷盞内竟然有梅花紋飾,造型十分特别。經過仔細研究,它完全符合元代龍泉窯瓷器特點。

2018年,常州發現一口鮮豔如血的紅棺,裡面到底有着怎樣的秘密?

梅花瓷碗

以此斷定這座墓葬應屬于元代,墓主人很可能經曆了宋元交替時期,

經過統計,棺中共計清理出23件文物。

為了更好地确認墓主人的身份,2019年2月28日,南京博物院體質人類專家特意趕到現場對其進行了鑒定,鑒定的結果顯示,紅棺中墓主為女性,死亡年齡在51歲-60歲之間。

而其它兩座墓中發現的兩具人骨,一位是男性,死亡年齡在35-39歲,另一具則為年輕女性,死亡年齡27--28歲之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