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寒假見聞

快樂的寒假已經悄悄地離開了,寒假中的所見所聞還會在腦海裡浮現出來。

在寒假當中我最難忘的經曆就是觀看我的家鄉一一段村舉辦的活動,很精彩。

今年我的家鄉一一段村,被評為山西省第五批曆史文化名村,這項舉措實作了我們交城縣建立曆史文化名村的“零突破”,為我們交城這座千年古縣又添一張新的文化旅遊名片。

正月十八這天,我早早地跟随爸爸媽媽回到了村裡,等候活動的開始。村子裡的人可真多啊!有久違的離家在外的家鄉親人,有鄰村的父老鄉親,有來自縣城的朋友們,還有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這個村子彩旗飄揚,鑼鼓喧天,笑聲飛揚,熱鬧極了!

此次舉辦的活動節目有許多:鑼鼓,鐵棍,旱船,二鬼摔跤,背棍等形式多種多樣,令人翹首以盼。

等着等着,活動終于開始了!首先是開場鑼鼓,鑼鼓手們随着指揮者的指揮,敲起了鑼打起了鼓,咚咚咚……那聲音震耳欲聾娓娓動聽。

接下來就是鐵棍了,鐵棍又叫擡閣,流行于明清兩代,一直延續至今,也是流傳于民間的最典型和最群衆性的藝術活動。鐵棍是一種舞蹈加造型的綜合藝術,主體為鐵木結構,由閣、大杠、二杠、龍杠等主要部件組成。木閣上以各種亭台樓閣造型為背景,各種戲曲人物,組成各種典型畫面。擡鐵棍的八個人一扭一扭就将鐵棍一上一下擺動開了。

下一個節目是跑旱船,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觀形狀制成的木架子。在這種船形木架周圍,圍綴上繪有水紋的棉布裙或是海藍色的棉布裙。乘船者所表現的多是姑娘、媳婦,也有扮演其它人物的,演員緩緩搖晃這船身,就像真的在海上劃船一樣。

接下來是背棍,和擡的鐵棍齊名的姊妹藝術就是“背棍”。即一人背後豎一根“鐵棍”,舉一個演員,随着背鐵棍演員的步伐起伏,鐵棍上的化裝演員就會飄舞起來,沿街表演,形成一年一度的“紅火”場面。在背棍表演中還有一位小演員可能因為太過勞累了,居然睡着了。看着她那恬靜的小臉,我猜想,她的夢一定很甜蜜。

所有的節目中二鬼摔跤是我最喜歡的節目,二鬼摔跤是一人背馱着二鬼摔跤道具而進行表演的民間舞蹈,又叫“二娃摔跤”、“二喜摔跤”。表演時,表演者背馱二鬼摔跤道具,通過腿、背、臂等綜合協調動作,給觀衆以兩個“鬼”在摔跤的外觀表現。看着兩個小鬼在左轉右轉,互相摔跤,滑稽的表演令在場的人們捧腹大笑。

活動仍在進行,歡樂也在延續!

難忘的寒假生活已經過去了,但寒假生活中的快樂經曆會一直伴随着我。同時我也要好好學習,要将我們村的曆史文化發揚光大。

上一篇: 冬之美
下一篇: 如果有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