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長江滾滾向東而流,見證了那些千古風流人物的高光時刻,三國時期周瑜破曹軍的赤壁之戰,讓後人津津樂道。那一戰,周瑜在談笑間就把曹操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可見周瑜的聰明才智絲毫不遜色于諸葛亮。
周瑜是一個能文能武的軍事家、謀略家,三國時期名人如雲,但能夠像周瑜這樣文武雙才之人非他莫屬,隻可惜在《三國演義》中氣量狹小,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最終被活活氣死。周瑜臨終前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可孫權不聽,12年後釀成大禍,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周公瑾效力東吳
周瑜出生在宦官之家,祖上都是漢朝的官員,正因為有了這樣良好的教育環境,才成就了周瑜的一身本事。周瑜不僅文武雙全,相貌也是超于常人,“姿質風流,儀容秀麗”,這樣的一表人才難怪東吳的大美女小喬會嫁給他,可以說是郎才女貌的一對。
有個漂亮媳婦還不夠,周瑜還有個夠義氣的兄弟。都說是物以類聚,周瑜的光腚娃娃就是孫策,兩人同歲,孫策比周瑜年長兩個月,兩人從小一起長大,算是莫逆之交。後來周瑜主動投奔孫策,稱“某願施犬馬之力,共圖大事。”以周瑜的聰明頭腦他應該判斷出孫家一脈能成大事,而孫策又相中了周瑜的才幹,直言“吾得公瑾,大事諧矣!”兩人一拍即合。
周瑜就這樣開始為東吳效力,孫策死後,周瑜星夜趕來,“哭拜于孫策靈柩之前”,并明确向孫權表示:“願以肝腦塗地,報知己之恩。”之後周瑜又向孫權推薦了魯肅,就此東吳的上司班子初期模型基本建構完善,在周瑜的輔佐下,東吳成為了有資格與曹操、劉備抗衡的政權。
連環計火燒赤壁
三國鼎立互相制衡,起初最弱的就是劉備,但架不住劉備會拉攏人心,卧龍、鳳雛全都被他劃入囊中,在一番精打細算之後終于成了氣候。當時以曹操勢力最強,劉備為了自保就要考慮到合作問題,顯然東吳是被動一方,經過諸葛亮舌戰群儒之後,孫劉才達成了合作協定。
當曹操率領大軍意圖南下吞并孫劉二人時,周瑜便開始進行謀劃。先使用“苦肉計”,讓曹操相信黃蓋投降之事,後又讓龐統潛至曹營,為曹操獻上了将戰船拴到一起的“連環計”,表面上看是解決了曹軍暈船的問題,實際上為火燒赤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之後黃蓋詐降,載着20艘裝滿蘆葦幹柴、硫黃火油的船隻向曹操駛去,在快接近曹操的船隻時開始順風點火,并迅速向岸上的軍營蔓延,曹操強悍的20萬大軍瞬間潰逃,曹操自己也險些喪命,如果不是關羽高擡貴手,曹操的性命就會在華容道畫上了句号。周瑜用計火燒赤壁重創曹軍,而這一戰受益最多的則是劉備,借荊州之後賴皮不還,為此孫劉的結盟搖搖欲墜。
氣量小遺憾離世
周瑜是一個自命清高之人,顯然他也有資本,要才有才,要貌有貌,要背景有背景,一般人肯定不會放在眼裡,尤其劉備這樣看起來“宅心仁厚”之人讓他感到不恥,荊州不還讓他心中更加的憤懑,但是孫權一直想保持這種聯盟合作的狀态,甚至把妹妹孫尚香都嫁給了劉備。
周瑜一看勸說孫權不成,便想趁劉備到了東吳之後把他軟禁起來,再奪回荊州。結果在諸葛亮的一番安排之下,劉備帶着新媳婦順利逃脫,周瑜隻能看着劉備遠去的船隻生氣,這時又傳來了蜀兵的喊話:“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聽後又羞又惱,吐出一口鮮血昏倒在地。
周瑜最終病倒不起,臨終前對孫權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很多人都以為是諸葛亮,畢竟兩人是死對頭,周瑜幾次栽在諸葛亮的手裡非常不甘心,否則也不會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歎。然而,周瑜說的并不是諸葛亮,而是劉備。“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
失關羽夷陵之戰
周瑜早就看出劉備野心勃勃,最開始劉備隻是個賣草鞋的,後來能發展到與曹操、孫權抗衡的政權,足見他心思之深。劉備對待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才不惜屈尊纡貴,對待手下可以做出摔阿鬥這樣大義滅親之事,尤其借了荊州不還之後,更讓周瑜看出了劉備的不良動機,是以他才處處針對劉備。
周瑜臨死前告訴孫權,與劉備合作就是與虎謀皮,随時都會有被吃掉的危險,但孫權仍然想保持與蜀漢的聯盟狀态,對于周瑜的臨終告誡并沒放在心裡,甚至還想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繼續以聯姻的方式加強雙方的合作關系。
隻是關羽并沒有給他面子,反而把他罵了個狗血噴頭,這時孫權才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理想太豐滿,而現實太骨感。再說關羽也是一個自大又自負之人,憑借着威震華夏的名氣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得罪了孫權之後,最終死在了孫權覺醒之後、東吳大将呂蒙的手裡。
這時劉備義憤填膺,打着為兄弟報仇的旗号發起了夷陵之戰。夷陵之戰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這一戰雙方傷亡慘重,孫權雖然以勝利而告終,但他也付出了不少的代價,這也是他當初不聽周瑜勸誡而在12年後釀成的大禍。
小結
不得不承認周瑜看人的眼光很準,并且他還很有全局觀念,不說高瞻遠矚,也是洞悉力極強的人,他早就看出劉備不是池中之物,奈何劉備的戲表演得太精彩,以至于讓孫權都相信了劉備的盛情與好意,送了荊州之後又把自己的妹妹送給了劉備。
劉備的如意算盤打得非常響,也屢屢得手,失去關羽是他的一大遺憾,為兄弟報仇是一方面,趨勢滅了東吳才是他的最終目的。隻可惜,覺醒後的孫權并不是沒有還手之力,反而與曹操和好,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曹孫合作之下,最終劉備慘敗,之後又劉備又沒了張飛,他又病又氣,撒手人寰。
參考資料:《念奴嬌·赤壁懷古》《三國演義》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