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瑜大喊“既生瑜何生亮”,其實還有後半句,周瑜的胸襟由此展現

被誤解的曆史人物

《三國演義》是一部描寫三國故事的小說,但演義終歸是存在虛構成分,因而,裡面很多描述其實都不符合史實。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東吳名将周瑜,他便是一個被嚴重誤解的曆史人物。曆史上的周瑜自幼就聰慧過人,成年後更是長成了一個十足的美男子,其不僅抱得美人歸,同時還是東吳赫赫有名的大将。這樣的一個人生赢家,再怎麼也不會如演義裡面形容的那樣心胸狹隘。

周瑜大喊“既生瑜何生亮”,其實還有後半句,周瑜的胸襟由此展現

比如廣為流傳的周瑜嫉妒諸葛亮,導緻他在臨死前大喊“既生瑜何生亮”,人們在看到這句話時,自然而然就将周瑜代入成一個心眼極小的人。然而,許多人卻不知道,其實後面還有半句,那才真正展現了周瑜的胸襟。

周瑜大喊“既生瑜何生亮”,其實還有後半句,周瑜的胸襟由此展現

大将風度

要知道曆史上的的名将,他們大都有自己的氣度,而諸葛亮和周瑜成為對手時,兩人之間本身也有年齡上的差距。按照古人的秉性,周瑜作為一個三國名人,而且還是前輩,他絕對不會容不下諸葛亮的存在。

周瑜大喊“既生瑜何生亮”,其實還有後半句,周瑜的胸襟由此展現

據悉,真實的周瑜可是一個非常愛才的人,他在見識到諸葛亮的才能後,更多是惺惺相惜,并且期望諸葛亮可以為東吳所用。是以,在“既生瑜何生亮”後,周瑜還說了一句“君未歸,孤何安?”

周瑜大喊“既生瑜何生亮”,其實還有後半句,周瑜的胸襟由此展現

後半句話展現胸襟

兩句話連在一起的意思很好了解,首先周瑜将諸葛亮拿來和自己比較,證明他認可諸葛亮的實力。而後半句表達的含義則是,周瑜因為諸葛亮不能為東吳效力而感到遺憾,這完全和嫉妒沒有任何關系。

周瑜大喊“既生瑜何生亮”,其實還有後半句,周瑜的胸襟由此展現

何況連劉備都曾稱贊過周瑜的氣量,不難看出,周瑜在三國時期的口碑絕對不會差。他之是以會說出這樣的話,主要還是随着年齡老去,特别希望有人來接自己班繼續為東吳建功立業。

周瑜大喊“既生瑜何生亮”,其實還有後半句,周瑜的胸襟由此展現

周瑜大丈夫也

顯而易見的是,諸葛亮就是他認為最合适的人選,但諸葛亮也是一個無比忠心的人,是以,周瑜的期許就隻能成為奢望。奈何三國演義為了烘托諸葛亮,強行給周瑜扣上一個“小人”的帽子。

周瑜大喊“既生瑜何生亮”,其實還有後半句,周瑜的胸襟由此展現

我們不可否認諸葛亮的雄才偉略,但周瑜能夠被東吳如此看重,足以證明其能力和人品。是以,當我們了解曆史時,還得多方參考,這就等同于我們看抗日神劇時,雖說裡面的劇情誇張無比,但在真正的抗戰時期,我們還真有過比神劇中的角色更強悍的英雄。

周瑜大喊“既生瑜何生亮”,其實還有後半句,周瑜的胸襟由此展現

總之,中國有着一段璀璨的曆史,在任何時代曾留下過名聲的人,幾句話并代表不了他們的一生。是以,我們千萬不能通過隻言片語去判斷一個人,這是一件極其不明智的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