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傳統工藝品擁有“數字身份證”,數字科技助力藝術品流通

當傳統工藝品擁有“數字身份證”,數字科技助力藝術品流通

新年伊始,“玉見未來——2021寶庫×正道玉器數字化專場拍賣會”在上海中心大廈37樓寶庫彙展廳落下帷幕。拍賣會上,43位玉雕大師的117件玉雕精品為藏家和玉器愛好者們呈現了一場豐富的藝術盛宴。

和以往不一樣的是,拍賣會結束後,近50位藏家除了收獲自己心儀的藝術作品外,還在現場擁有了一張屬于藝術品的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證”。

寶庫藝術品數字化服務首度登陸拍賣現場

當傳統工藝品擁有“數字身份證”,數字科技助力藝術品流通

此次拍賣是寶庫文化自推出藝術品數字化服務以來,首次攜手拍賣行進行的一次嘗試。

拍賣會中所有拍品均儲存在專業的第三方保管庫“寶庫1号“内,并由寶庫數字化服務中心進行數字化處理,生成與之對應的“數字身份證書”,以區塊鍊核心技術的唯一特性賦能實體玉器作品,開拓全新的藝術品數字化拍賣及收藏方式。

寶庫藝術品數字化服務的推出,标志寶庫文化生态圈獲得了一次多元擴容和延展。寶庫藝術品數字化服務在寶庫文化原有的服務體系上,疊加示權溯源、多重防僞、安全托管等服務,将藝術創作者與藝術品流通平台立體連結,賦予藝術品創作與流通環節全新的生命力。

藝術品數字化服務展現行業發展的更多可能

當傳統工藝品擁有“數字身份證”,數字科技助力藝術品流通

目前,藝術界最火的新形态莫過于“NFT加密數字藝術”。此前,“溯源确實,價值共識”加密數字藝術圓桌論壇也在上海市靜安區舉辦。

藝術策展人、藝術批評家顧振清解釋,NFT其實是一個技術協定,讓特定的原資料具有一種辨別,具有特定的概念鎖定,具有非常特殊的數字資訊。“隻有鎖定了以後,藝術品才能在加密的賽道上跑起來,借助區塊鍊去中心化的存儲和記賬方式,使其在價值共識的軌道上建立更多的智能協定。”

數字加密藝術對傳統藝術的數字化正産生積極作用。上海禾陽資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華國認為,“目前,傳統藝術存在着幾個痛點。首先,赝品太多,傳統藝術作品如何保證确權防僞,這是很大痛點。第二個痛點是價值共識,目前傳統藝術品領域在某種程度上存在價格虛高的泡沫。第三,傳統藝術品需要具有更好的流通性和品質性的提高。從這三個角度而言,我們可以用新興技術賦能,為傳統藝術家更好地從事創作而保駕護航。”

業内人士認為,“玉見未來——2021寶庫×正道玉器數字化專場拍賣會”本上,具有拍品關鍵流轉資訊的藝術品“數字身份證”,解決了拍品的示權溯源和多重防僞問題,為買家免除後顧之憂。

持續深耕藝術品數字化服務

科技革命帶來數字化轉型契機。前沿技術的創新實踐為文化傳承與發展賦予更多的可能。寶庫文化推出的藝術品數字化服務,也是在時代背景下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賦能傳統藝術行業的全新嘗試。

正道拍賣總經理巴振宇表示:“通過本次數字化專場拍賣會,不僅僅為紮根北方市場的正道拍賣快速進入上海藝術品拍賣市場提供了助力,也讓正道拍賣開辟了當代工藝品的全新品類。”

而随着藝術品數字化服務的加入,參與拍賣的藏家獲得了服務體驗的提升。“以往參與拍賣主要靠專業知識的儲備積累,現在依托數字身份證,感覺更有底氣了。”一位藏家說道。

寶庫文化相關負責人表示,将持續推動藝術品數字化服務的深耕發展,開辟更多藝術品數字化服務的運用場景。“通過文化藝術與科技創新的融合,希望在工藝美術大師、藝術家、藏家和藝術品愛好者之間建立良性互動體驗,打造更富想象空間的行業生态,以全新模式賦能行業創新與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