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為何要沒收雍正賞賜給重臣張廷玉的财物?還取消其養老待遇?

張廷玉是清朝康雍乾時期三朝重臣,他在康熙晚年逐漸獲得康熙器重,到了雍正時期更是深受雍正信任和器重,成為雍正身邊最得力的助手,雍正臨終前特意召張廷玉為顧命大臣将青年乾隆托付給了他,但是到了乾隆朝張廷玉卻被乾隆整治的晚年十分凄慘,不僅被罷官奪爵抄家,還被乾隆取消了退休養老的待遇,以至于張廷玉晚年十分凄慘地在安徽老家去世。乾隆為何如此整治張廷玉這位三朝元老呢?

乾隆為何要沒收雍正賞賜給重臣張廷玉的财物?還取消其養老待遇?

張廷玉深受雍正器重,并且與雍正關系極好,既是君臣亦是知己

張廷玉出身官宦世家,他老爹是康熙初期的大學士張英,說起他老爹張英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康熙曾經十分欣賞張英的才學,特意命他負責教導太子胤礽讀書學習,後來幼年時的雍正也師從張英學習,可以說張英也是雍正的帝師,是以在張英這種家教下培育出來的孩子肯定差不了。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29歲的張廷玉考中進士,正式步入仕途。後來張廷玉老爹張英緻仕退休養老,康熙十分懷念張英,于是召張廷玉詢問張英近況,康熙在詢問完張英近況之後,又想考驗一下張廷玉的才思,在康熙的提問之下,張廷玉對答如流,表現得非常完美,是以獲得了康熙的賞識和提拔,張廷玉也是至此在官場站住了腳。

乾隆為何要沒收雍正賞賜給重臣張廷玉的财物?還取消其養老待遇?

張廷玉在康熙朝最終官至吏部侍郎,這個官職隻能說他在仕途站住了腳,并沒有達到他的仕途巅峰,不過在康熙去世雍正繼位後,張廷玉就迎來了他的仕途巅峰。

雍正繼位後面臨一個問題就是無人可用,這主要由于他當初為了不引起老爹康熙猜忌,是以他在繼位前一直是不結黨不營私,是以雍正繼位太多信得過的人才可用。而他得老師張英的兒子吏部侍郎張廷玉能秉公辦事,杜絕人情請托,這讓雍正對他另眼相待。

雍正繼位之後先是讓張廷玉入值南書房負責教導自己的兒子們讀書,是以張廷玉也算是乾隆的老師。後來雍正又讓張廷玉出任戶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禦史,這時張廷玉已經逐漸步入大清的權力核心。

乾隆為何要沒收雍正賞賜給重臣張廷玉的财物?還取消其養老待遇?

到後來張廷玉以首席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在沒有宰相的清朝張廷玉的權力等同于宰相。之後雍正又因為西北戰事特設了軍機處,而軍機處初創時期的職能制度都是由張廷玉策劃制定,軍機處成立後張廷玉又以保和殿大學士身份兼領軍機事務,也就是首任軍機大臣,在這一時期張廷玉權力達到頂峰,當時清朝上下除了雍正和雍正最喜愛的十三弟怡親王胤祥之外,就屬張廷玉權力最大。

雍正喜愛張廷玉其實有三點:其一就是張廷玉是他老師張英的兒子,有這層關系雍正就能信得過他;

其二張廷玉辦事風格很合雍正脾性,張廷玉辦事效率高還認真負責,頭腦很靈活,而且他還是個工作狂,他經常無償加班,在兼領軍機事務後,張廷玉經常熬夜加班到次日早朝,在轎子中還在處理政務,雍正曾誇過張廷玉一天做的事,别人十天都做不完,是以張廷玉與同樣是工作狂的雍正風格很相似;

其三就是張廷玉有極高的品行操守,他為官清正,能做到不以權謀私,雍正還曾經擔心張廷玉為官太過清廉,怕他錢不夠花,特意命内務府賜給張廷玉一間當鋪以保證張廷玉的經濟來源。

乾隆為何要沒收雍正賞賜給重臣張廷玉的财物?還取消其養老待遇?

也正是張廷玉和雍正君臣二人辦事風格和脾性相投,是以二人其實真正的關系早已不止是普通的君臣關系,而更是知己密友。

雍正曾特意在給張廷玉回複奏折時說過“朕即位十一年來,朝廷之上近親大臣中,隻和你一天也沒有分離過。我和你義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餘,未免每每思念。”

看看雍正對張廷玉連思念這個詞都用上了,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好基友,這關系絕對不是一般的朋友關系,而是密友之間的關系。

乾隆為何要沒收雍正賞賜給重臣張廷玉的财物?還取消其養老待遇?

雍正在臨終前召見十六弟莊親王胤祿、十七弟果親王胤禮、大學士張廷玉和鄂爾泰接受臨終顧命,雍正将青年乾隆托付給了四人,張廷玉也是清朝曆史上第一位漢人顧命大臣,足見雍正對他的喜愛和信任。

并且雍正特意在遺诏中交代乾隆,将來張廷玉去世後一定要讓張廷玉配享太廟。在古代配享太廟對于大臣來說是最高的殊榮,這代表着這名大臣的神主牌位可以供奉到皇室家廟之中,接受曆代帝王的香火供奉,後世帝王祭拜祖先時就得連進入太廟的大臣一同祭拜了,是以這對外姓大臣來說死後能享受到後世君王祭拜是最高的殊榮。而清朝曆史上配享太廟的幾乎都是滿臣,張廷玉是清朝曆史上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

乾隆為何要沒收雍正賞賜給重臣張廷玉的财物?還取消其養老待遇?

一場因退休問題引發的君臣對峙失和的悲劇

雍正留給乾隆四位顧命大臣本來是擔心他年輕,讓四人輔佐他處理政務,但是乾隆雖然年輕卻頗有政治頭腦,他不需要顧命大臣來分散自己的皇權,他想要的是集中皇權,但是張廷玉等四人是雍正臨終安排的,乾隆也不好違背父親意願,是以繼位之初對四人還是禮遇有加。

但是到了乾隆三年(1738年)果親王胤禮最先去世,雍正就找到了機會從其他三位顧命大臣中收回皇權。乾隆先是炮制了廢太子胤礽的長子弘晳逆案,他将胤祿牽扯其中,借此機會罷免了胤祿總理王大臣的職務,讓其賦閑在家。

随後乾隆就開始着手準備收拾張廷玉和鄂爾泰,但是很快他發現根本不用自己收拾,張廷玉和鄂爾泰已經鬧得不可開交了。

乾隆為何要沒收雍正賞賜給重臣張廷玉的财物?還取消其養老待遇?

張廷玉當時是漢臣中權力地位最高的人,漢臣以他馬首是瞻,鄂爾泰則是當時滿臣中權力地位最高的人,滿臣以他馬首是瞻。二人背後則牽扯到了滿漢大臣之間的沖突,是以二人沖突沖突很大。

乾隆卻沒有想着調和滿漢大臣之間的沖突,他反而是火上澆油,他樂于坐山觀虎鬥,畢竟張廷玉和鄂爾泰互相争鬥,最終才能讓乾隆把他們平衡住,這樣權力則更加容易集中到乾隆手中。

如果鄂爾泰能和張廷玉一直鬥下去,也許張廷玉的結局就不會那麼凄慘,乾隆也不會去整治他了,但偏偏乾隆十年(1745年)鄂爾泰病逝了,這一下權力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胤禮早就英年早逝,胤祿被收拾了下去,現在鄂爾泰也去世了,當初雍正留下的四位顧命大臣合着隻剩下張廷玉了,那豈不是讓張廷玉一人獨大。

乾隆為何要沒收雍正賞賜給重臣張廷玉的财物?還取消其養老待遇?

這種局面是乾隆萬萬不能接受的,是以鄂爾泰去世後,乾隆立刻提拔自己的心腹大臣讷親取代了鄂爾泰的位置,并且開始打壓張廷玉,乾隆特意讓讷親出任首席軍機大臣,并且在内閣行走列名時讷親的名字要在張廷玉前面。

要知道讷親論官場資曆和年紀都比張廷玉差遠了,但是現在讓資曆威望都不如張廷玉的讷親在名位上列在張廷玉前面,這種官場情況換做誰誰能接受?尤其是古代人十分重視名位,是以張廷玉很難接受讷親的名位列在自己之上的結果。

張廷玉是一個偏執認真且好激動的人,他之前對乾隆提出的一些建議都被乾隆否決,現在在看到讷親名位列在自己之上後,他已經看出來乾隆是在打壓自己,是以他也就徹底領悟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至理名言,于是張廷玉心灰意冷,他索性就想撂挑子不幹了。

乾隆為何要沒收雍正賞賜給重臣張廷玉的财物?還取消其養老待遇?

乾隆十三年(1748年),已經76歲的張廷玉給乾隆上書,提出想告老還鄉申請緻仕退休,乾隆卻不準許,乾隆特意降谕旨:“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将來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理?”

乾隆這意思就是說張廷玉受康熙和雍正兩朝厚恩,而且将來還是要配享太廟的功臣,自己怎麼能讓功臣告老還鄉,如果張廷玉告老還鄉了那豈不是讓天下人認為乾隆刻薄對待兩朝功臣了。

其實這也是乾隆為了自己的名聲所考慮,要知道乾隆在曆史上是一個比較好面子的君王,他比較注重名聲,是以他繼位之後即便對老爹雍正留給自己的四位輔政大臣不滿,但對他們也是禮敬有加,繼位之初就打破清朝文臣不得封伯爵以上的爵位的規矩,特意封張廷玉和鄂爾泰為三等伯爵,但是又找機會對他們進行打壓,乾隆就是不想擔負刻薄功臣的惡名。

乾隆為何要沒收雍正賞賜給重臣張廷玉的财物?還取消其養老待遇?

不過張廷玉卻堅持要告老還鄉,于是乾隆又以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勸說他,而張廷玉卻拿明朝朱元璋和劉伯溫舉例子來回敬乾隆,這一下乾隆就不高興了,他生平最瞧不上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乾隆認為朱元璋大肆誅戮功臣就是一代暴君,是以張廷玉拿朱元璋來和乾隆作對比這讓他生氣了,他索性不再搭理張廷玉,就是不讓張廷玉辭職。

君臣二人就這麼鬧了幾天變扭,乾隆又主動給了張廷玉台階,乾隆特意準許張廷玉可以十天處理一次政務,五天見乾隆一次商議軍國大事。

這種待遇已經算是清朝曆史上獨一份了,但是張廷玉明白乾隆不過是做給外人看而已,乾隆内心中根本就不像雍正那麼尊重和聽從自己的意見,是以張廷玉認為自己和乾隆尿不到一個壺裡,還是堅持要辭職。

乾隆為何要沒收雍正賞賜給重臣張廷玉的财物?還取消其養老待遇?

乾隆此時已經對張廷玉非常不滿,看他還這麼堅持辭職,于是乾隆幹脆就準許了他辭職,省得張廷玉天天嚷嚷辭職煩自己。

乾隆準許張廷玉告老還鄉之後,張廷玉卻又接着來煩乾隆了,原來張廷玉擔心自己屢次請辭會觸怒乾隆,他怕自己死後乾隆反悔,不讓他配享太廟。張廷玉本人對雍正賞賜的配享太廟資格十分重視,他擔心自己與乾隆不和會失去配享太廟的資格,于是他最後要求乾隆給他寫一份“保證書”就是保證将來不取消他配享太廟的資格。

這一下乾隆都被張廷玉整得哭笑不得,合着這老小子這麼注重名位,雖然乾隆不高興,但是看在張廷玉三朝元老的份上,他也不能拒絕啊,于是乾隆真給張廷玉寫了一份“保證書”。

乾隆為何要沒收雍正賞賜給重臣張廷玉的财物?還取消其養老待遇?

按照宮廷規矩皇帝給大臣寫了書信,大臣得進宮面謝隆恩,但是張廷玉不知是出于什麼原因,是老糊塗也好,還是他不想再見乾隆也好,總之他最後沒有親自入宮面謝乾隆,隻派了兒子張若澄進宮代替自己謝恩。

乾隆向來比較喜歡計較小節,是以張廷玉沒有親自入宮謝恩,這讓乾隆認為他不尊重自己,加上他之前一直嚷嚷辭職,這都讓乾隆十分生氣。是以乾隆讓軍機大臣傅恒和汪由敦傳寫谕旨譴責張廷玉沒有親自入宮謝恩。

而乾隆正生着氣呢,正好當着傅恒和汪由敦的面就表達了對張廷玉的不滿,汪由敦是張廷玉的得意門生,他是張廷玉一手提拔,是以汪由敦看老師得罪了乾隆,趕緊跪下替老師請罪。

汪由敦出宮後又趕緊到張廷玉家中把這些事告訴了他,而張廷玉在得到這些資訊後,卻老糊塗地親自入宮請罪,這一下把他和汪由敦都坑了。

乾隆為何要沒收雍正賞賜給重臣張廷玉的财物?還取消其養老待遇?

因為乾隆譴責張廷玉的谕旨還沒發下去,張廷玉就來請罪,那不用想肯定就是傅恒和汪由敦二人之一把這事告訴張廷玉了,傅恒是乾隆小舅子,是滿臣,自然不會去告訴張廷玉這些,唯一能把這些告訴張廷玉的隻有他的學生汪由敦。

是以乾隆借此機會發作,譴責張廷玉結黨營私,革除了汪由敦協辦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的職務,并在早朝上讓朝臣商議張廷玉的罪名。朝臣們都建議将張廷玉罷官奪爵,并撤銷其配享太廟的資格。

乾隆還是故意展示自己寬宏一面,給了張廷玉機會,沒有撤銷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隻褫奪了張廷玉三等伯爵的爵位,并且不再準許張廷玉辭職,讓他繼續當官戴罪立功。

是以張廷玉告老還鄉的事就這麼被耽擱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的長子永璜英年早逝,乾隆正處在悲痛之中,張廷玉卻又不合時宜的提出告老還鄉,永璜也算是張廷玉教導出來的學生之一,他22歲就英年早逝了,張廷玉非但不傷心,還在這時候提出告老還鄉,這讓乾隆在喪子之痛中更加震怒。

乾隆為何要沒收雍正賞賜給重臣張廷玉的财物?還取消其養老待遇?

于是乾隆大發雷霆,他憤怒地把配享太廟功臣名單扔給張廷玉,讓張廷玉對着名單自審自己是否有資格配享太廟。這一下張廷玉明白自己是徹底觸怒乾隆了,他趕緊下跪請罪,并自請撤銷配享太廟的資格。

是以這一年清朝曆史上就爆發了一場因退休問題引發的君臣失和事件,乾隆同意了張廷玉自請撤銷配享太廟資格,并且罷免了張廷玉一切官職,算是讓他回家養老了。

後來四川學政朱筌牽扯進了文字獄中,而朱筌是張廷玉的女婿,是以乾隆借此機會還派人抄了張廷玉的家,乾隆命人去張廷玉家中将雍正賞賜的金銀财寶全部沒收回來。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二十日,張廷玉晚年十分凄慘地在老家安徽桐城去世,享年84歲。張廷玉死後埋葬到了桐城龍眠山,他的死訊傳到乾隆那之後,乾隆十分感慨,他最終還是遵從老爹雍正遺願,命張廷玉配享太廟,是以張廷玉成為清朝曆史上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

再說一下也是張廷玉去世的這一年,已經去世十年的鄂爾泰也受到了乾隆批判,鄂爾泰也因牽扯進文字獄被乾隆撤出了賢良祠。

乾隆為何要沒收雍正賞賜給重臣張廷玉的财物?還取消其養老待遇?

寫在最後

張廷玉與乾隆君臣失和完全是二人性格不合以及行事風格不合所緻,其實乾隆對雍正喜愛的大臣都沒有多少好感,張廷玉晚年凄慘;鄂爾泰死後也遭批判;田文鏡更是死後第一個遭到乾隆指責的人,并且後來墳墓還莫名其妙被乾隆推平;李衛也是在死後受到乾隆指責批判。

張廷玉、鄂爾泰、田文鏡、李衛這些人都是雍正倚重信任的股肱之臣,他們的辦事風格都與雍正相近,而乾隆如此對他們不太喜歡,也說明了乾隆的行事風格與父親雍正并不相同,是以乾隆更加崇拜的是爺爺康熙而非父親雍正。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