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在唐蕃戰争之中處于下風的吐蕃能突然攻破長安?原因有二

唐代宗李豫廣德元年秋七月,吐蕃大舉進攻河、隴,攻陷秦州、成州、渭州三州、又攻入大震關,連續拿下蘭、廓、河、鄯、洮、岷等州,幾乎完全吞并了隴右之地,八月吐蕃攻打泾州,刺史高晖開城投降,并且為吐蕃軍隊充當向導。

為何在唐蕃戰争之中處于下風的吐蕃能突然攻破長安?原因有二

冬十月,高晖領吐蕃軍直搗長安,在奉天、武功、盩厔等縣燒殺掠搶,又“

司竹園渡渭,循南山而東”

唐代宗李豫逃出長安,向陝州逃亡,吐蕃進入長安,立廣武王李承宏為帝,吐蕃人在長安僅僅呆了十五天,就被迫撤走。

雖然吐蕃人最終被擊退,但是唐朝作為一泱泱大國,西京長安居然被敵國大軍輕而易舉地攻占,這次事件也和其他幾次長安失守,被後人稱為“國都六陷,天子六逃”,成為後世調侃唐統治者的著名笑料。然而在唐代前150年的絕大多數時間裡,吐蕃相對于唐帝國這一龐然大物來說,絕對屬于弱勢的一方(唐帝國的體量擺在那裡),那又為何能一舉攻破宿敵經營了一個多世紀的都城呢?

為何在唐蕃戰争之中處于下風的吐蕃能突然攻破長安?原因有二

咱們可以看一下《舊唐書》關于這一段曆史的記載“

。蕃軍自司竹園渡渭,循南山而東。丙子,駕幸陝州,上出苑門,射生将王獻忠率四百騎叛,脅豐王已下十王歸京。從官多由南山諸谷赴行在。郭子儀收合散卒,屯于商州。丁醜,次華州,官吏藏竄,無複儲拟。會魚朝恩領神策軍自陝來迎駕,乃幸朝恩軍。戊寅,吐蕃入京師,立廣武王承宏為帝,仍逼前翰林學士于可封為制封拜。辛巳,車駕至陝州。子儀在商州會六軍使張知節,烏崇福、長孫全緒等率兵繼至,軍威遂振。舊将王甫誘聚京城惡少,齊擊街鼓于朱雀街,蕃軍震懾,狼狽奔潰。庚寅,子儀收京城。

為何在唐蕃戰争之中處于下風的吐蕃能突然攻破長安?原因有二

司竹園,在今天的陝西周至縣東南,陝西省的周至縣今天隸屬于西安市,吐蕃能推到這個地方,隻能說此時唐朝的邊防出現了重大的問題。“

上出苑門,射生将王獻忠率四百騎叛,脅豐王已下十王歸京。從官多由南山諸谷赴行在。郭子儀收合散卒,屯于商州。丁醜,次華州,官吏藏竄,無複儲拟。

”由此可見,在吐蕃軍抵達長安近郊時,長安朝廷已經處于一盤散沙的狀态了,無論是士兵還是官員都已經是驚慌失措,整個朝廷已經失去了控制。

為何在唐蕃戰争之中處于下風的吐蕃能突然攻破長安?原因有二

是以關于“為何吐蕃可以迅速攻破長安”這一問題則要分為兩部分講,第一部分講當時長安的實際情況,第二部分我們講唐朝的西北邊防問題。首先我們講長安當時的實際情況。在吐蕃入侵結束之後,郭子儀上奏說“

近因吐蕃淩逼,銮駕東巡。蓋以六軍之兵,素非精練,皆市肆屠沽之人,務挂虛名,苟避征賦,及驅以就戰,百無一堪。亦有潛輸貨财,因以求免。

”可見唐中央軍之腐敗,也難怪在吐蕃逼近長安近郊時,整個朝廷已經如同散沙一般,唐代宗李豫已經逃跑。

為何在唐蕃戰争之中處于下風的吐蕃能突然攻破長安?原因有二

當然,長安周圍的唐軍并非沒有進行抵抗“

渭北行營兵馬使呂日将(總兵力不過2000人)逆戰于盩厔,自辰至酉,殺蕃軍數千,然其徒多殒。

”真是難得的實在人啊。

郭子儀在之後還說了一句“

又中官掩蔽,庶政多荒。遂令陛下振蕩不安,退居陝服。

”《代宗本紀》也記載說“

十一月辛醜朔,太常博士柳伉上疏,以蕃寇犯京師,罪由程元振,請斬之以謝天下。

”可見宦官程元振和此次長安失陷也有莫大的關系《舊唐書裴度傳》言“

臣讀國史,知代宗朝蕃戎侵轶,直犯都城。代宗不知,蓋被程元振蒙蔽,幾危社稷。

”《資治通鑒唐紀》記載“

子儀使判官中書舍人王延昌入奏,請益兵,程元振遏之,竟不召見。

”“

吐蕃之初入寇也,邊将告急,程元振皆不以聞。

為何在唐蕃戰争之中處于下風的吐蕃能突然攻破長安?原因有二

程元振,中唐時期的大宦官之一,曾經參與過擁立代宗,拜右監門衛将軍,不久又遷骠騎大将軍、邠國公,盡總禁兵,此時正是程元振如日中天之時,他想蒙蔽唐代宗李豫,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是以他的隐瞞不報,是這次長安失守的重要原因之一,也難怪此事之後很多人要求代宗殺程元振以謝天下。吐蕃軍過了邠州(今天的陝西彬縣,隸屬于鹹陽市)很明顯,到了這個時候一切都晚了,代宗皇帝也隻能倉皇打開長安的城門,丢棄自己的臣民逃之夭夭。

為何在唐蕃戰争之中處于下風的吐蕃能突然攻破長安?原因有二

但是我在《舊唐書》以及《新唐書》中還找到了以下幾條記載“

廣德初,吐蕃入寇京畿,代宗诏征天下兵。(李)光弼與程元振不協,遷延不至。

九月,吐蕃、黨項入犯京畿,下诏征兵,諸道卒無至者。

子儀聞,流涕,董行營還京師。遇射生将王獻忠以彀騎叛,劫諸王欲奔虜,子儀讓之,取諸王送行在。乃率騎南收兵,得武關防卒及亡士數千,軍浸完。會六軍将張知節迎子儀洛南,大閱兵,屯商州,威震關中。乃遣知節率烏崇福、羽林将長孫全緒為前鋒,營韓公堆,擊鼓歡山,張旗幟,夜叢萬炬,以疑賊。初,光祿卿殷仲卿募兵藍田,以勁騎先官軍為遊弈,直度浐,民绐虜曰:"郭令公來。"虜懼。會故将軍王甫結俠少,夜鼓朱雀街,呼曰:"王師至!"吐蕃夜潰。”

為何在唐蕃戰争之中處于下風的吐蕃能突然攻破長安?原因有二

很明顯,有一部分藩鎮并不願意前來救援,而收複長安則主要依賴郭子儀收攏的潰敗的唐中央軍,這一現象不難了解,畢竟之前程元振接連搞死了山南東道節度使來瑱,同華節度使李懷讓,又準備搞李光弼,弄得諸藩鎮與朝廷之間離心離德,朝廷威望日衰。

為何在唐蕃戰争之中處于下風的吐蕃能突然攻破長安?原因有二
為何在唐蕃戰争之中處于下風的吐蕃能突然攻破長安?原因有二

接下來我們論述第二方面,也就是唐朝在西北邊防方面的問題,讓我們回到本文的起點“

唐代宗李豫廣德元年秋七月,吐蕃大舉進攻河、隴,攻陷秦州、成州、渭州三州、又攻入大震關,連續拿下蘭、廓、河、鄯、洮、岷等州,幾乎完全吞并了隴右之地。

”隴右之地,就是指六盤山以西,包括今天水市、平涼市、定西市、蘭州市。隻要看過地圖的人都知道,一旦控制所謂的隴右地區以及河西地區,直搗關中易如反掌。

為何在唐蕃戰争之中處于下風的吐蕃能突然攻破長安?原因有二

而安史之亂爆發,河西隴右一帶的精兵被迫回援中央,于是“

吐蕃乘我間隙,日蹙邊城,或為虜掠傷殺,或轉死溝壑。數年之後,鳳翔之西,邠州之北,盡蕃戎之境,淹沒者數十州。”

安史之亂後,河西和隴一地區唐朝軍事力量的衰弱,也成為此次長安失陷的重要原因。

總而言之,安史之亂之後唐朝逐漸混亂的政局給了吐蕃人以小擊大的機會。而此次事件之後,唐朝也逐漸陷入了此起彼伏的軍閥勢力割據叛亂以及宦官亂政之中,直到憲宗初年才有所改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