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我一起走進紫砂壺的曆史

作者:做紫砂壺我是認真的

紫砂壺是在陶器制作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至今已有八百年的曆史,在其發展過程中,紫砂壺從普通的茶具蛻變成了擁有無窮魅力的藝術品。

紫砂壺起源于北宋,在宋代人的詩詞中,可以看到許多“紫泥”描述,如梅堯臣的《依韻和杜相公謝蔡君谟寄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這是迄今為止紫砂壺成為茶文化一員的最早記錄。

紫砂壺在宋代隻是嶄露頭角,并非今天紫砂壺的形式,也沒有達到如今紫砂壺的地位,直到明代,宜興出現了一位在紫砂壺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人物--金沙寺僧,周高起在《陽羨茗壺系》中稱他為“紫砂壺的創始人

金沙寺位于宜興東南20公裡處,寺内有一名老僧名智靜,今人稱為“金沙寺僧”,他閑靜有緻,常與周圍鋼甕業主及陶工來往,是以谙熟制陶技藝,當時飲茶習慣正向壺泡式轉變,據傳金沙寺僧喜用紫砂泥制作容量頗大的圓形壺,既不留款,也不蓋印,僅以指紋标志,由于其作品并不署款,是以難以認定是否有作品流傳于世,金沙寺僧的制壺技藝很高,在當時已負盛名,後來被人尊為紫砂壺的始祖。

紫砂壺由金沙寺僧創制之後,就進入蓬勃發展時期,出現了許多傑出的藝人,如供春,時大彬等從此紫砂壺藝走勢曆史舞台,明萬曆年間,紫砂壺三大壺式(花貨,光貨,筋囊貨)已基本奠定,并均有上佳作品問世,使紫砂壺積澱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文人氣息,這一時期是紫砂壺藝史上第一個鼎盛時期。

和我一起走進紫砂壺的曆史
和我一起走進紫砂壺的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