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城市大腦白皮書釋出:智慧城市不是城市的未來,“城市大腦”要去僞存真

6月28日,阿裡雲研究中心釋出《城市大腦探索“數字孿生城市”白皮書》,指出真正的“城市大腦”應有三大衡量标準即整體認知、機器學習、全局協同,市場應去僞存真。此外,目前的智慧城市投資已超5000億元,但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城市隻是“植物人”,國内上一代智慧城市亟需更新擁有“最強大腦”。

去年11月,科技部明确将依托阿裡雲建設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希望強化企業主體和市場主導,突出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和行業産品标準制定中的主體作用。

白皮書指出,近20年來,智慧城市建設花費巨資,卻沒有根治“城市病”。單一的硬體投入解決不了三大問題:資料多但效果少、單點強但全局弱、科技新但落地少。一個城市最具戰略價值的應是資料,城市治理的本質是網絡協同。

從對城市資料的“知”、“行”出發,“城市大腦”的衡量标準可歸納三點,符合這三點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城市大腦”:整體認知,能夠實時處理人所不能了解的超大規模全量多源資料;機器學習,能夠從海量資料中洞悉人所沒有發現的複雜隐藏規律;全局協同,能夠制定超越人類局部次優決策的全局最優政策。

阿裡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曾表示,今天所有的智慧城市概念,是讓政府在城市管理上花更多的錢,塞進更多的裝置,現在所處的“智慧城市”沒有大腦,城市管理者并沒有把資料當作城市的資源,隻是看成所謂的“技術工具”,“就像河流孕育城市、鋼筋水泥誕生紐約一樣,大資料是城市發展的戰略性資源,計算能力是城市新的發展動力。”

ET城市大腦以阿裡雲彈性計算與大資料處理平台為基礎,結合機器視覺、大規模拓撲網絡計算、認知反演、交通流分析等跨學科領域的頂尖能力,在網際網路級開放平台上實作了城市海量多源資料的收集、實時處理與智能計算。

目前阿裡雲ET城市大腦已在杭州、衢州、澳門、吉隆坡等11個城市先後落地。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工智能公共系統,已具備信号燈優化、應急車輛優先排程、交通事件實時感覺等功能,并孵化出一系列世界領先的技術,被稱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登月計劃”。

未來,ET城市大腦還将向醫療、城管、環境、旅遊、城規、平安、民生等七大領域拓展,從智能交通管理全面更新為整個城市的人工智能中樞,并向生态全面開放平台的AI能力。

白皮書全文可檢視: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603873

繼續閱讀